
說到啤酒,對日本來說同樣是西方舶來品,但與中國相比,啤酒傳入的時間卻要早很多,距今已有400年的歷史了。
二戰之后,麥克阿瑟接管日本。但隨之而來的韓戰使解散大財閥的工作沒有完成。1951 年,美日簽訂《美日安保條約》,將主權交回日本,也注定了冷戰時期著力培養日本的決心。1953 年,日本誕生了沿用至今的酒稅法,規定了啤酒在日本的定義。
法律規定如果想開設啤酒廠,年產量最少要一萬石(約 200 萬升),否則不能辦理營業執照。其他酒類年產量要求最多只需要三百石(約 6 萬升)。因此原來大型財閥所控制的啤酒廠可以繼續做啤酒,而小廠則無法生存。
但日本的經濟復蘇和發展完全是建立在冷戰的背景下,處于受制且聽命于美國的發展形勢,所以與冷戰無關的啤酒產業發展緩慢。隨著世界局勢的緩和,日本經濟發展瓶頸期也跟著的到來,終于在美國的巨大壓力下簽訂了《廣場協議》,日本經濟泡沫破碎。
協議簽訂后,日元大幅升值,出口產業失去競爭力,而進口購買力卻日漸繁榮,最終導致本國經濟崩盤。在這段出口貿易極其困難的時期,日本啤酒業卻出現了一個另類的個案,就是 1987 年朝日推出的 Super Dry 啤酒。出口慘淡,政府著手拉動內需。不知道是不是看到了朝日啤酒在國際市場的強勢表現而受到了啟發,政府決定在 1994 年 4 月對酒稅法進行修訂。這次修訂將啤酒廠入門標準由原來的年產量 200 萬升降低為年產量 6 萬升,直接從政策上允許精釀啤酒廠的誕生。
精釀啤酒的誕生
有了精釀啤酒誕生的法律標準,接下來誕生的是行業協會。1994 年 7 月 24 日,日本精釀啤酒協會正式成立。協會職責包括進行一些啤酒相關從業人員的培訓和認證,主辦啤酒節,進行啤酒方面的講座,發行精釀啤酒相關的出版物,并且負責聯系其他國家的啤酒從業人員進行交流。
第一家拿到營業執照的啤酒廠是北海道的 Okhotsk 啤酒。1995 年 3 月,這家位于北海道北見市的酒廠正式營業,開設了釀造廠和餐廳。采用北海道當地的麥芽,約釀造 10 種不同的啤酒。
這款酒僅用了兩年的時間就賣了 1 億箱,并且積極向海外擴張。1994 年朝日正式進入中國市場。到 1998 年,這款啤酒的銷量已經躍居日本第一,世界第三。
目前這家店仍然在營業,啤酒數量從當時的 10 種降低到了 5 種。4 款瓶裝和 1 款只能在店里喝到的限量生啤。啤酒風格偏向德式,皮爾森和小麥啤酒都有一定水準,也釀造淡色愛爾和世濤風格。這家酒廠無比低調,如果你不去北見市,恐怕是無法喝到這家酒廠的。
提到日本的酒,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日本清酒,但日本同樣也是亞洲第一精釀啤酒大國。如果去日本,一定要品嘗一下。
上一篇:塑化劑、炫富嚴重腐蝕中國傳統酒文化
下一篇:喝醉愛唱歌?揭秘朝鮮酒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