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論酒 | 醬香酒不上頭的門道,你知道嗎?
“昨日不要再提,晚宴已多風雨,縱然酒味已散去 ,疼都還在腦袋里。”這是大多數人喝完白酒的印象。“醉得淺,醒得快,不頭痛、不難受,第二天不影響工作”這是許多人喝完醬香酒的體驗。
“是真的嗎?為什么?”許多人都會有這樣的疑問。是真的,正宗大曲醬香基本不上頭原因不玄乎,無外乎幾個方面。
01 度數高低和上頭與否是兩碼事
白酒度數也有黃金分割點。很多人認為酒精度數越高,酒精越純,越容易上頭,這是一種普遍的錯誤。
其實,當白酒的度數在53度時,酒類分子與水分子親和力最強,酒分子和水分子締合成大分子團,游離的酒精分子變少,對腦神經的刺激小。
02 釀造工藝是關鍵
很多人說“純糧酒,后勁小”,這其實不只是純糧的作用,而是糧食和釀造工藝共同決定的。雜質的存在是引起白酒上頭的原因,其中雜醇油是白酒上頭的元兇。
這些都是釀造過程中,用水和環境設施的衛生條件代入的雜質以及糧食自然發酵后產生的副產物,所以要想白酒不上頭,水必得其清,糧必得夠純,釀造工藝更是關鍵。
比如江湖論酒•歲月,和茅臺鎮醬香酒一樣,都是中國白酒中的經典,均屬于大曲醬香酒,嚴格遵循“12987”古法工藝釀造完成,以當地紅纓子高粱為原料,五斤糧食釀一斤酒,堅持自然發酵生香。
其獨有的高溫工藝,接酒的溫度一般高達40℃以上,高溫能使易揮發的有害物質更多地揮發掉,從而留下有益的物質,對人體的刺激小,所以飲后不上頭、不辣喉、不燒心。
03 時間是溫和的良藥
醬香酒生產完成后,還需經過三年以上的窖藏。期間,白酒不斷地發生著物理和化學反應:揮發、締合、縮合、氧化、酯化等等,保證其香味累積的同時,揮發酒中的有害物質,去除酒中的辛辣,使得酒體更加柔和飽滿。
比如江湖論酒•歲月歷經長達7年的封壇存放才會出廠。經過長時間的窖藏,這些刺激性物質揮發殆盡,對人體的刺激就會降低,不容易上頭,醒酒也快,而且酒醒之后不頭痛,自然也就更健康。
04 控制量和飲酒的速度
沒有打虎的鐵骨,莫貪那十八碗的豪放。除了酒本身的問題,還有人自身的問題。很多人酒后不適的原因,最主要的有兩個:
量過了:一般情況下,人體肝臟每天能代謝的酒精約為每千克體重一克。一個60kg的成年人每天飲用量應控制在150g左右。
喝快了:喝酒速度過快過猛,容易增加血液酒精濃度,身體負荷加大,就會容易產生刺激性毒性反應,從而導致上頭。
醬香型獨特的高酒精度、高酸,復雜的香味物質成分,更要小口品飲、循序漸進,喝出風味的真諦,更能喝出健康來。
05 邊喝酒邊喝水
喝酒不喝水,一兩二兩扶墻走。酒精進入人體后,有20%會被胃吸收,剩下80%進入小腸,遍布血液,最后進入肝臟被代謝掉。
一邊喝酒一邊喝水,有利于減緩胃對酒精的吸收,稀釋血液中的酒精濃度,同時減輕肝臟分解酒精的壓力。
這下你應該明白“喝醬香酒不上頭”不是個傳言了吧!認準度數、選好品牌,好山好水好糧好工藝釀出來的酒,再配以好的品飲方式,不上頭只上心。
如果想要喝純糧醬香酒,小編建議你不妨試一試江湖論酒•歲月,酒體醇厚,入口綿柔,不辣喉,不口干,不上頭。純糧好酒,就喝江湖論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