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論酒:3分鐘帶你破譯醬香酒“12987”古法工藝密碼
江湖論酒
眾所周知,在中國的白酒中,醬香酒具有“醬香突出、優雅細膩、酒體醇厚、回味悠長”的風格特點。優質的醬香酒酒體透明,略有微黃,有“扣杯隔日香”的說法。
醬香酒之所以能從眾多白酒中脫穎而出,除去天然的釀造環境外,不得不說很大一部分原因源自它那獨特的釀造工藝。貴州醬香酒的起源,可追溯至明成化年間,至晚清時期,醬香白酒的生產工藝已經基本定型,同今天人們所使用的醬香酒工藝別無二致。
醬香酒采用傳統純糧固態發酵法工藝生產,遵循“三高一長”的原則,即高溫制曲、高溫堆積發酵、高溫餾酒,長期陳釀。整個生產過程包括制曲、制酒、貯存、勾兌等。人們將這種傳統工藝統稱為“12987”,這五個數字看來簡單,但其中所包含的生產工藝之復雜,遠超常人所想。
江湖論酒•歲月和茅臺酒一樣,都是中國白酒中的經典,均屬于大曲醬香酒。他們同宗同源,而且同樣采用“12987”古法工藝。
“12987”實則是開啟醬香酒釀造世界的專屬密碼,今天小編就來帶大家走進醬香酒的釀造世界。
“1”是指1年生產周期
在醬香酒的釀造工藝中,從原料的下沙到最后一個出酒輪次結束,走完一個周期,要經歷一年的時間過程。
“2”是指2次投料
醬香酒,生產始于端午制曲。在醬香酒的釀造工藝中,需要一個生產周期內投糧兩次。按照1∶1的比例,加入新的高粱,繼續上甑蒸煮,然后攤涼后加入曲藥,收堆發酵,然后再重新下窖。
第一次投料在重陽,亦稱“重陽下沙”(沙是茅臺鎮當地人對紅纓子高粱的叫法)。第二次投料是重陽之后的一個月左右,這次投料稱為“糙沙”。前兩次蒸煮的原料都不能取酒,就只是為了增加原料的發酵時間,接觸更多茅臺鎮特有的微生物。
江湖論酒•歲月用料極為講究,一定要用茅臺鎮本地產的高粱。這種高粱被稱為糯高粱,粒小、皮薄、淀粉含量高,禁得起多次蒸煮。
“9”是指9次蒸煮
在大曲醬香酒的釀造工藝中,共需九次蒸煮。先下沙后清蒸一次,再二次糙沙混蒸一次,第三次蒸煮得到熟糟。熟糟再經過攤涼、撒曲、堆積、下窖、封窖發酵、開窖取碚醅六個輪次環節,每次環節中都有一次蒸煮,整個過程共有九次蒸煮。
“8”是指8次發酵
在釀造期間,從第三輪開始不再投入新的糧食,但是由于原料粉碎較粗,醅內淀粉含量較高,隨著發酵輪次的增加,淀粉會被逐步消耗,直到第八次發酵結束后,醅內的淀粉的含量達到10%左右的理想水平。而每一次的蒸煮后,把酒曲鏟入窖坑進行封存——進入“窖期”。
“7”是指7次取酒
經過下沙和造沙的高粱淀粉吸脹以后,淀粉開始被糊化、糖化和酒化,醬香酒第一、二次蒸煮不取酒,真正的取酒要到次年的一月份才開始進行,共有七次,每次的風味也都不一樣。
第一二次取出的酒,稍顯酸澀辛辣,第三至第五次取出的酒最好,稱為“大回酒”,其酒質香濃,味醇厚,酒體較豐滿,無邪雜味;第六次取到的酒稱為“小回酒”,酒質醇和,糊香好,味長;第七次則稱為“追糟酒”,酒質醇和,有糊香,但微苦、糟味較濃。
七次取酒中,三至第五次取出的酒最好,但每一瓶成品酒都需要經過不同批次酒之間的勾調,以酒調酒,讓醬香酒的酒質、味道、口感更加協調。
另外,醬香酒的原酒必須經過3年以上的存放陳化才可再進行勾兌,所以醬香酒必須經過“長期儲存”這一道工序。
經過千年的沉淀與總結,12987工藝以工序復雜,耗費時間,成本高昂,出酒率低,酒品上乘著稱,成為現如今醬香酒釀造的最好工藝。
醬香酒在釀制的過程中,不添加任何其他物質,完全是純糧釀造,復雜的生產工藝和獨特的氣候環境,讓醬香酒具有越陳越香的特點,也是所有白酒中,可以長時間保存而不變質的一種香型酒,即便是成品瓶裝醬香酒,只要貯存方法科學,放上五六十年打開也照樣能喝。
江湖論酒•歲月遵循“12987”古法工藝釀造,循天道,法自然,只為最純粹的地道老味道。喝純糧醬香酒,就選江湖論酒•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