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的快餐生活,導致我們對原來一些美好的事物缺乏更深刻享受,拿中國傳統白酒來說,現代人多把酒作為一種工具,聚會、交友、商業,卻往往忽略酒文化最本身的含義。
古人把飲酒視為一種養身方式,酒有舒筋活血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只要把量控制到恰到好處,對人的健康是有益無害的。所以古人把飲酒視為一種養身之道。
首先是“勿強飲”,即不過量
但古人飲酒,遵循“溫克”。也就是說要多喝酒,但是也要能把持住自己,要保證自己不失言、不失態。
“三爵不識”是古人飲酒必須要遵循的禮儀。換句話說,就是正人君子喝酒三爵就好了,喝完三爵,就應該很自覺放下杯子,退出酒筵。三爵,就是《論語?鄉黨》所說的“惟酒無量不及亂”的意思,也就是適量,量足就好了。
其次是“勿空腹飲”
中國有句古語叫“空腹盛怒,切勿飲”,認為飲酒必佐佳肴。因為酒進入人體后,乙醇是靠肝臟分解的,肝臟在分解乙醇過程中又需要各種維生素來維持輔助,如果此時胃腸中空無食物,乙醇最易被迅速吸收,造成肌理失調、肝臟受損。因此,飲酒時應佐以營養價值比較高的菜肴、水果等食物。
再次是“勿混飲”
多種混雜飲用會產生一些新的有害成分,會使人感覺胃不舒服、頭痛等。這一點很多我們很多人都深有體會。
古人注重飲酒禮儀,把飲酒作為一種儀式。古人飲酒優雅而緩慢,很注重節奏,這是一種很高的生活情趣,他們在飲酒中秉詩作賦,并產生了很多千古絕唱。與此同時,通過這種儀式,可識人。
中國飲酒,自古非常講究禮儀。早在先秦,《禮記?鄉飲酒義》就規定:“鄉飲酒之義,主人拜迎,賓于庠門之外人,三揖而后至階,三讓而后升,所以致尊讓也。”各個朝代各有特色。但幾千年來約定俗成,主要有以下通行禮數:
一、未飲先酹酒
酹,指灑酒于地。在簽神祭祖祭山川江河時,必須儀態恭肅,手擎酒杯,默念禱詞,先將杯中酒分傾三點,后將余酒灑一半圓形。
二、飲中應干杯
即端杯敬酒,講究“先干為敬”,受敬者也要以同樣方式回報,否則罰酒。這一習俗由來已久,早在東漢,王符的《潛夫論》就記載了“引滿傳空”六禮,就指要把杯中酒喝干,并亮底給同座檢查。
三、酒令以助興
酒令是我國特有的宴飲的藝術,是我國酒文化的獨創。它用來活躍氣氛,調節感情,促進交流,斗智斗巧,提高宴飲的文化品位。通行的情況是:與席者公推一人為令官,負責行令,大家聽令;違令者、不能應令者,都要罰酒。
中國酒文化中蘊藏著偉大的東方智慧,但想要真正了解、體會中國酒文化,通過對古人飲酒的了解反而是最直接的方式。
上一篇:我國西夏時期的飲酒文化及酒禮習俗
下一篇:中國名酒文化之四特酒文化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