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部《羋月傳》讓楚國之風火熱,包括楚國風俗歌舞,但提到楚國之文化,有一樣不得不提,那便是楚酒及楚國酒文化。
楚國的飲酒方法
據《楚辭》記載,古人飲酒有兩種飲法,一種是汁滓一起飲用,另一種是除其糟而存其汁,僅喝其汁水,此汁水稱“镵”。
楚國酒類的起源與發展
關于楚酒的起源與發展,歷史上曾有這樣的描述:古時候一宿(即一個晚上)所謂薄,厚薄的薄稱為禮。因為孔子斟酒要加米,并且一天以后就能喝,所以薄酒又稱為禮。在米的基礎上,再增加酒精度,這個叫粩,都是帶了米,其實這個“米”還包括高粱等其它糧食作物。之所以三國中有“一壺濁酒”的說法,是因為這個時候的酒都是紅顏色的,米粩都是渾濁的。
到了春秋時代后期,中國的釀酒技藝有了提高。這時改進了粩酒的工藝,即延長觀察期,加糧食,再加米,這就是我們看到古井酒廠的廣告“九醞酒法”,酒是醞。怎么醞,加糧食,加米進去,就像我們現在稱為加飯酒的紹興黃酒,道理是一樣的。這個九醞酒法是楚人仿的,曹操就把在九醞酒法基礎上總結出來的東西進獻給漢帝,作為國家的法律,這就是后世所稱的酒法。
到了唐宋時期,因九醞酒法的廣泛應用,黃酒定型了,就在現在的紹興一帶。事實上,這個九醞酒法在楚國非常流行,那時候浙江地區還比較邊緣一些。宋代是我們科學技術較為發達的時代,當時的《北山酒經》里面談到釀酒技術已經非常講求科學。所以,楚國時期酒的歷史,從湖北來看,從楚國來看,可以說是一個中心地帶。因為這里糧食、水源都非常好,所以李白在安陸住了十年,寫下了安陸“涢水濃于酒”;蘇東坡官貶黃州,寫下了千古絕唱《赤壁賦》等等。楚人嗜酒、善飲、好客。最直接的證據就是在楚墓中發現的酒器在飲食器皿中所占的比例遠高于列國墓中所見。但好客的前提也要求客人禮尚往來,否則就會“敬酒不吃吃罰酒”!顿Y治通鑒·卷第二百九十三》記載了這么一件事:當初,南唐在楚地壽春,強行征收糧食布帛,又興造營田,當地百姓吃盡了苦頭。等到后來后周的軍隊到達,當地百姓爭相宰牛獻酒來犒勞周軍,但是后周將帥不僅不體貼安撫,反而擄掠百姓,把他們視為糞土草芥。結果民風彪悍的楚人聚集起來,操持農具作為武器,拼綴紙片作為鎧甲,當時人稱之為“白甲軍”,抵抗后周軍隊。
楚酒文化源遠流長,數千年來對荊楚大地的酒業所產生的傳承文化、記憶文化、消費文化、文學文化、民風民俗影響深遠。楚酒文化也是中國酒文化的縮影?v觀全國白酒產品,以文化為主要內涵的高附加值白酒也越來越多。白酒如今已是人們精神生活需求的消費品,酒文化的作用越來越大。弘揚楚酒文化,為楚酒增添軟實力,定能助推楚酒的新跨越。
楚國飲酒風俗
湖北盛產大米、水系發達,氣候宜人。唐宋文人墨客達官名流在湖北留下的無數贊美酒的詩詞文字,充分反映出那個時代湖北釀酒業的發達程度。“中國白酒自元代始”,這是湖北蘄春人李時珍所修編的明本《本草綱目》一書中首肯的觀點,這已經成為我國白酒起源說最重要的論據。
雖然中部六省區除了山西外,大都曾經是楚國的疆域,但是楚國的建都主要是在湖北,所以楚國的政治經濟中心都在湖北,由此而來長期習慣稱湖北為楚。
楚地百姓飲酒的風俗很是特別。南北朝時期,梁朝宗懔曾撰寫一部叫做《荊楚歲時記》的書。此書是我國最早記錄楚地歲時節令、風俗的筆記體專書,里面有幾則涉及楚人的飲酒習俗,如:“長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賀,進椒柏酒,飲桃湯。進屠蘇酒,膠牙餳,下五辛盤。進敷于散,腳卻鬼丸。各進一雞子。造桃板著戶,謂之仙木。必飲酒次第,從小起!逼渲械囊馑际钦f:在農歷正月初一,全家老少穿戴整齊,依次祭祀祖神,祝賀新春。敬奉椒柏酒,喝桃湯水。飲屠蘇酒,吃膠牙糖。吃五辛菜,服“敷于散”和“卻鬼丸”。每人吃一個雞蛋。做兩塊桃木板,懸掛在門上,這桃板叫作仙木。喝酒的次序是從年紀最小的開始。據了解,這段話中的“椒柏酒”“ 屠蘇酒”,都是楚人常飲之酒。著名詩人陸游在公元170年,由長江到鳳集做畫,中間路過藕池鎮,就曾因喝到楚酒而詩興大發。楚國愛國詩人屈原寫下許多不朽詩篇,成為中國古代浪漫主義詩歌的奠基者,在楚國民歌的基礎上創造了新的詩歌體裁楚辭。屈原在《離騷》、《九章》、《九歌》中抒發了熾熱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表達了對楚國的熱愛,體現了他對理想的不懈追求和為此九死不悔的精神。他曾在《楚辭·漁父》寫到著名的“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此后,楚地便又多了一個稱謂“惟楚有才”。
古往今來,3000多年的楚地酒文化與楚文化息息相關,并在不斷地發展演變中成為中國酒文化的一個縮影。千百年來,楚地先民吸收中原華夏先民所創造的先進文化因素,并以中原商周文明,特別是姬周文明為基礎緩慢向前發展,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楚文化。今天的河南省西南部、湖北省大部均為早期楚文化的中心地區;湖南、江西等地為春秋中期以后楚文化的重心地區;江蘇、浙江以及安徽的北部則為晚期楚文化的中心;同時,廣東、云南、貴州等地的部分地區也受到了楚文化的影響。
上一篇:國際酒文化之希臘人的微醉酒文化
下一篇:年底結婚潮來襲,婚宴酒文化需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