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壯族,是中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個民族,主要分布在廣西、云南、廣東和貴州等地。壯族人民多數生活的在經濟落后的大石山區,環境條件惡劣,交通不便,造成了與外面世界聯系不通暢。因此,為了釀酒、飲酒,以便有酒待客,壯族家家有酒庫與熬酒房,民間釀酒業發達,且年代久遠,酒文化更具獨特性。
釀酒的歷史
廣西壯族先民很早就開始了與酒為伴的歷史。早在西周時,居住在桂東南的郁人就向西周王朝進貢了一種可以用來煮水和黑黍釀酒的草藥郁金香,周朝廷把這種酒名為“郁塑”,專供迎賓與敬神用。近年來恭城縣出土的春秋時期青銅酒器,平樂、武鳴出土的戰國時期酒器也證明廣西地區具有悠久的釀酒、飲酒歷史。
廣西先民之所以較早地“選擇”了酒,大概有以下三個原因:1、地理和氣候環境惡劣,人們需要以酒御瘴。廣西古時的氣候是“天氣炎熱,地氣卑濕,結為瘴疬,為害不小。有形者如云霞,如濃霧,無形者,如腥風四射,或異香襲人。若曉行不飲酒,觸之疾必發……尋常醫藥,不能效也”;2、廣西釀酒原料豐富。廣西陸地大部處于亞熱帶,最冷月平均氣溫也在6℃以上,桂南全年無霜,年降水量在1500毫米左右。這樣的氣候條件,有利于野生植物的生長。同時有人認為廣西地區也是人類稻作農業的發源地之一,如果這一觀點得到進一步證實,無疑為廣西先民釀酒飲酒的歷史找到了新的證據;3.地理和氣候條件也有利于谷物的發酵。在古代釀酒技藝尚不發達的條件下,廣西得天獨厚的氣候對嚴格要求溫度的釀酒行業來說,其作用不言而喻。
釀酒的技藝
廣西古代的酒多為米酒,但也有用其他原料經特殊方法釀制而成的酒品。“蔗酒”是具有代表性的一種,它的制法如下:“蔗園人噴水于經絞之蔗渣,再絞取淡汁,人酒餅和米酒槽。釀之成酒,名為‘甜酒’。色黃味甜,然必藏之,經年乃可飲,否則眩悶。”此外還有“梨葉槽酒”,其制法也頗為特殊:“其制法于立春一旬之內,摘取嫩綠之野梨葉(俗稱烏梨)去粗蒂,搓軟而浸人甜酒中,至四分秧時,調以開水食之,清甘可口,并能消暑解毒。久存不生蟲,不變味。
壯族特色的民間酒
廣西境內共有壯、苗、瑤、侗、彝、毛南、仫佬等11個少數民族,他們在廣西這片土地上世代繁衍,幾乎都養成了釀酒、飲酒,甚至嗜酒的習慣。例如在龍勝等地的壯族家里,家家設有酒庫,有熬酒房。他們所飲之酒除一小部分購于圩市外,大部分皆為自家釀制,民間釀酒興盛也是廣西從古至今酒業的一大特點。各地所釀之酒皆戲稱“土茅臺”,度數不高,但酒性持久,醉后不易蘇醒。
1.墨米酒
墨米酒是東蘭壯民的傳統佳釀。它是用當地珍貴特產墨米為主要原料,采用壯族的傳統釀酒工藝釀制而成。此酒保留了墨米的獨特營養價值,有滋身補腎,利絡活血的功效,而且味道甘例甜美。當地有句俗語稱:
“得吃墨米飯,三日嘴還香;得吃墨米酒,連杯也想咬。”
2.水酒
水酒是龍勝壯族喜愛的酒品,又叫“糯米酒”。它是用當地特產的糯米釀造而成的。制時把發酵后的糯米與水按一比一的比例混合后,裝人壇內密封,置于陰涼處三四天即可飲用。如長年存放則成為陳年水酒。
3.雞膽酒
雞膽酒用新鮮雞膽汁沖入酒中即成,一只雞膽沖2兩左右水酒,酒多則淡,酒少則苦;兌制合適的苦中帶甜,品之余香悠長。
4.雞雜酒
雞雜酒是用煮熟的雞雜剪碎,放人酒中,斟人酒即成。飲用時要一飲而盡,雞雜留在口中細細咀嚼品味,鮮美可口。
5.豬肝酒
豬肝酒是用新鮮豬肝切薄片,放人酒中約七八分鐘后,豬肝變白,即可食用,鮮脆可口,酒味醇香。壯族用自釀水酒,分別配以雞膽、雞雜、豬肝等,統稱酒肴。
飲酒習俗
(1)壯族的交臂酒
此酒俗很有特色,在酒席上絕對不允許出現自斟自飲的情況發生,必須是你敬我喝,我敬你喝,有時甚至把酒遞到別人嘴邊,非要一飲而盡方能作罷。交臂酒體現了壯族人民相互尊重,相互援助的和諧的人際關系。喝干了別人敬上的酒,就領了別人的一份情。原來是陌生的人現在則成了朋友,原先就是朋友的現在則更加親密了。廣西大新縣壯族人家待客時,主人先給客人和自己斟杯酒,主客共飲“交臂酒”后,客人才能隨意餐飲。壯族唱酒歌敬酒,歌詞甚美:“錫壺裝酒白漣漣,灑到面前你莫嫌。我有真心敬貴客,敬你好比敬神仙。錫壺裝酒白瓷杯,酒到面前你莫推。酒雖不好人情釀,你是神仙飲半杯。”
交臂酒又稱“串杯”,在這種宴會上人們并不是用酒杯飲酒,而是一只只大匙羹人們飲時就將匙羹伸入早已準備好的酒碗或壇中,舀酒飲用。宴會上必須是你敬我喝,我敬你喝,而且要數量相等,你敬我多少,我也回敬你多少,不能推脫少喝。否則敬酒人會不高興,認為你不尊重他。宴會開始時,主人會先敬每位客人一杯,表示歡迎,客人也須回敬一杯表示答謝。此后席上則自由敬酒與回敬,誰不喝,席上眾人就會群起攻之,直到喝酒下肚為止,有時還要罰酒數匙。酒到半酣,人們才停下酒匙,開始吃菜,權當“中場休息”。不一會兒,交臂酒又繼續進行。這時,人們通常興頭正足,有的人便會找席上比較“特殊”的人物進行敬酒。這種“特殊”人物一般是新婚之人、路途最遠的客人、最親的親戚等,敬者待對方喝下酒后還要說些吉祥話,如遇新人則可以說“早生貴子”,遇長輩則說“福祿長壽”等等。交臂酒完結后,酒席上下依次自舀自飲,直至酒壇里滴酒不剩。此時全席上下一遍談笑風生,興高采烈,有的人醉得半步難行。
(2)其他飲酒習俗
獨酌酒:自家蒸出的米單酒、王米酒,香醇爽口。平時家翁一人獨飲,不求飲醉,適量而行,獨酌過程,繁雜家事,如何解決,借酒打開思路,一旦暢通,酒之功也。
夫妻酒:有的壯家,早晚就餐,夫妻對飲,杯來杯往,邊飲邊聊,大至脫貧致富奔小康,拆除平房建樓房,小至鹽油柴米醬醋茶,借酒引路,一旦決策,悠哉樂哉!這類“夫妻酒”在大新縣寶圩、蘆山、堪圩、三湖等鄉村尤為盛行。
敬賓酒: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坐下就餐,盛情款待,全家男女老少都要向貴賓輪流敬一匙羹酒,表示敬意,倘若來賓不會飲酒,匙羹送到嘴邊,舌頭舔一點為領情。
穿杯酒:逢年過節,朋友相聚,坐下飲酒,幾大碗酒,置于桌上,輪流敬酒,一人一杯,周而復始,稱之為“穿杯”,穿杯酒是一對一的,禮尚往來,表示敬意,“穿杯酒”也有人稱之為“交臂酒”的。
消愁酒:家人能飲酒的若有什么憂怨心事,不便在餐桌上飲酒,便把一壺酒置于床底,晚上入睡前飲幾大口酒,借此安然人睡,忘掉憂愁,再想辦法解決困擾。
猜碼酒:婚嫁喜事,新居落成,老人大壽,小孩百日,備下酒席,宴請賓客,大家相聚,飲酒猜碼,互相作樂,心情舒暢。猜碼有一對一的,誰輸誰飲,心甘情愿,不能推托,也有分邊的,幾雙筷子,兩邊人馬輪流猜碼,倘若那一邊全贏,拿下幾雙筷子,作為贏方,輸方則每人各飲一杯酒,再重新起頭,餐桌上再次響起此起彼落的猜碼聲,十分熱情。
壯族民間的釀酒工藝有的至今仍被借鑒或直接運用,其原汁原味的酒文化更具濃厚壯民族特色。
上一篇:我國少數民族之蒙古族獨特的酒文化
下一篇:我國少數民族之黎族獨特的酒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