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酒水出口或是解決酒類行業如今困境的途徑之一,但中國酒水出口額僅占國際貿易額0.1%,明顯有些力不從心,酒企應將眼光盯向國際市場,但是國際市場的道路如何拓寬?
拓展國際市場需借鑒經驗
統計數字顯示,中國市場全年白酒消費已達4000多億元,但作為白酒生產和消費大國,距離世界強勢酒品牌還有不小差距,存在著開拓國際市場步伐較慢、管理比較粗放等問題。
中國酒業是世界酒類的一朵奇葩,市場潛力很大,發展中應借鑒國外名酒業拓展國際市場的經驗。
法國白蘭地和英國威士忌在全球約200個國家和地區銷售,他們高度重視產品質量,英國通過立法對蘇格蘭威士忌的原料、成分、制訂標準等做出嚴格規定,每年投資大約20億英鎊改善蘇格蘭威士忌在生產、裝瓶方面的基礎設施,并支持中小釀酒廠發展。同時,注重保護知識產權,法國政府相關行業協會和生產企業非常重視白蘭地原產地的地理標識和知識產權保護,英國在全球追蹤和打擊侵犯蘇格蘭威士忌知識產權的行為。中國學習和借鑒法國白蘭地、英國威士忌開拓國際市場的成功經驗,會讓中國酒企以更加開拓的視野和全球的眼光走向世界。
借鑒先進的酒業管理經驗,對中國酒業的國際化極具參考價值。除了注重質量外,一些發達國家對酒業的管理十分嚴格,美國酒類管理分為三個層次,德國實行烈酒專賣,法國商業部根據法規對酒業零售發放4種資格的零售牌照,加拿大各省對酒類的銷售均實現許可證的管理制度。俄羅斯、日本等國對酒的釀造、銷售等都有相應的規定。
貴州董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蔡友平說,國外一些知名酒企要求對酒體中含有的物質成分進行分析,以科學的數據論證產品,中國的白酒在這方面還存在差距,這是中國白酒走出國門的一大障礙。加強對白酒成分功能的基礎理論研究,對中國白酒的國際化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需要增加國外消費者對中國酒水的認識
近年來,中國部分白酒業已開始借鑒國外酒業先進的經驗迅速發展,取得了產銷穩步增長,稅收增加,進出口規模明顯上升的好成績。
法國葡萄酒品鑒協會會長滿仁厚說,除白酒外,中國自產葡萄酒的品質也在逐漸提高,有些中國葡萄酒商為了能夠制造出質量更好的葡萄酒,在國外請了葡萄酒顧問并獲得了優良的釀造技術,同時,酒的品種也越來越多樣化,初級的、中端的和高端的都有。“世界蒸餾酒當中的白蘭地,伏特加已經成功地走向世界,目前中國酒業還處于在國際化的道路上探索前進的起步階段。”季克良說。
四川瀘州老窖集團董事局主席謝明認為,中國白酒要走向世界,除了學習先進經驗,必須講誠信,把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仁、義、禮、智、信發揮出來,真正做到以品質博人心,還要重視消費文化的培養,塑造國外消費者對中國白酒的文化認同。“在紡織、陶瓷、白酒等中國傳統產業中,白酒最有可能成為走向世界的代表,中國白酒擁有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等代表世界蒸餾酒歷史的頂級品牌,更重要的是它擁有深厚的文化內涵。”謝明說。
如今酒企雖然正在破冰,但是仍處于深度調整時期,面對嚴峻形勢,國際市場無疑是破除危機的明路,但是如今出口額僅占國際貿易額的千分之一這樣的成績并不能為中國酒水行業帶來可觀的變化,中國白酒的國際化之路仍需不斷努力!
上一篇:含酒精度較低的黃酒應該如何儲存?
下一篇:冬季儲存葡萄酒并沒有那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