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春季糖酒會,絢彩雞尾酒依靠獨特的營銷手法,吸引了無數人的眼球,形成了很強的“頭條效應”。而經過短短半年時間,其合作客戶也從2014年秋交會時的兩三個增長到上百個,其產品也相繼在全國各地的大型商超如伊藤洋華堂、歐尚以及一些便利連鎖店上市,勢如破竹。眼下預調酒的競爭日漸進入白熱化,絢彩是如何在眾多品牌中脫穎而出的甲透過絢彩。
“高品質”和“個性化”是預調酒脫穎而出的關鍵
現在預調酒市場火熱,絢彩目前也有非常好的市場表現。請問是什么原因吸引漢諾威來做預調雞尾酒的,又是憑借什么樣的特色來取得現在的成功呢?
2013年,中國酒水行業遭遇了非常寒冷的時期,整個行業都陷入到轉型期和迷茫期。在大家都苦于尋找突破口的時候,我們發現,預調酒這個“新”的酒種在各地的商超渠道卻表現非常搶眼。經過了一系列的考察之后,我們認為當前中國市場進入到了一個產品細分的階段,個性化需求的產品會有更大的市場。于是我們的香港投資方和加拿大投資方一同研究決定進入到預調酒行業,之后真正開始了絢彩雞尾酒的生產和運營。我認為我們現在只是取得了一點小小的成績,還需要繼續努力,如果說我們當前的一些成功經驗,我認為是堅持品質為先的執著和打造獨特之處的營銷思路。
那么經過這一段時間的運營,您怎么看待預調酒當前所處的發展階段?
去年預調酒在中國形成了一個“爆發點”,今年則是進入到了一個“火爆期”,連白酒企業和一些大的食品企業也都參與進來了,說明大家都很看好這個酒種。當前,我認為中國的預調酒市場還處在一個初級階段,消費人群不斷增多,給企業提供了大量的發展機遇,同時市場也有存在很多有待改進的地方,比如成熟品牌少,投機商眾多,產品魚龍混雜等。相信隨著市場的發展,會有非常清晰的市場格局呈現出來。
主流消費群和良心企業共同影響著市場需求
目前生產和運作預調酒的企業非常多,似乎一夜之間都出現在了大家面前,但是很多在產品和包裝等方面出現了同質化的現象,并且產品的定位也非常相像。您如何看待這一現象?
眼下市場上的預調酒產品價格非常接近,不同品牌的產品上下差不了一兩塊錢,從表面上看,大家的終端定位都是一樣的,但實際上有很大的區別。品質好的預調酒和用“三精一水”勾調出來的產品本質大為不同。也許消費者在第一次購買時憑喜好或印象來選擇,但是我相信他們再次購買時,一定會是憑品質來選購。同樣的,越是手上有渠道的企業也越是會選擇正規廠家的產品,選擇具有品牌運營思路和強有力運營團隊的產品。我一直認為,產品利潤合理才是最好,品牌是要扎根于消費者的心底才算成功。
其實,雞尾酒市場實際上已經出現了一些分化,一部分是在品質和品牌運營上下功夫的,一部分是靠模仿和裸價操作的,而在這樣的分化之后便是行業的洗牌期了。認為,預調酒如果要在這么多的品牌當中脫穎而出,一定要靠“高品質”和“個性化”。
當前是什么因素在影響著市場對于預調酒的需求?
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談,一是好的影響因素。目前預調酒的主流消費群體在不斷增長,尤其是一些85后、90后成長起來之后,他們追求個性化的需求非常強烈。加上20多歲的年輕人在白酒飲用方面出現了一個“斷層”,這些新興的酒種恰好符合了他們的飲用需求,因此主流消費群體的崛起對行業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動作用。單從銳澳一家企業來看,這兩年的幾何倍增長態勢就可見一斑了。另外,市場上除了一部分有著投機心理的不良商家之外,還是有很多的企業是在塌心做事業,希望把企業以及整個行業做好。因此,主流消費群體和主流企業共同影響著預調酒市場這塊大蛋糕。
洗牌加劇,預調酒或將出現類似啤酒市場的格局
預調酒在中國的起步晚,但是發展速度驚人,爆發的態勢也非常明顯,這與國外有很大的不同。在未來中國的預調酒市場會是怎么樣的一個走勢,會形成何種格局?
預調酒在國外經歷了一個很漫長的發展時期,并且成為了一個人均消費量很大的酒種。以日本為例,日本人均消費預調酒的數量是一箱,這個數據相差很遠。同樣的,在歐洲,預調酒的生產企業大多是啤酒廠或者洋酒廠,都是非常具有規模的企業。在國內,一切都才剛剛開始,但很快也開始了白熱化的競爭。在競爭的過程中,好的壞的問題全都出來了,甚至一些非常好的明星企業都會因為市場預估不足而產生斷貨現象。
再過一段時間,經過大家的調整,今年下半年企業的洗牌就會開始,明年上半年可能就會格局初現。行業真正把劣質低價的產品全部清洗出去的可能性比較小,因為會有一波又一波的產品出現。但是隨著洗牌的加劇,會讓那些擦邊球企業日漸減少,因為大部分的企業都是要把產品放到渠道中去的,而預調酒又是一個有保質期的產品,一段時間內賣不出去,就必須退出市場,從而很難形成持續的銷量。
因此在兩年之內,市場就會呈現出競爭非常白熱化的局面,并且很可能會出現業內并購的情況。而行業發展較好且內部競爭激烈的時候,資本往往會按捺不住,從而找機會涉足進入。在未來的三四年,中國的預調酒市場會像啤酒一樣,出現“巨頭”一樣的企業,將很多的小公司來進行整合,將產品聚攏到大的品牌之下,但我同樣認為,預調酒的品牌依然不會太少。當然,這只是個人見解,未來我們還是要有待時間來驗證。
上一篇:做酒業定制領域的“富士康”
下一篇:酒商品牌運營商的生存現狀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