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冬季漫長而寒冷,為了抵御嚴寒,人們不僅吃一些高脂肪的食物,就連佐餐都愛喝高度白酒新疆各地都有喝酒的風俗,天山南北,喝酒的規矩也不同。
新疆各地都有喝酒的風俗,天山南北,酒桌上的規矩也不同。
在奇臺,人們講究喝“三巡酒”。
就是用煙盒為標尺,分為將煙盒平躺、橫放、站立3種高度,以此為刻度倒3杯酒,必須遵從這種規定喝上三巡。俗話說“煙酒不分家”,酒桌上一般有煙,有了煙盒就有了標準測量工具,大家公平對待,誰也別想耍滑頭,充分反映出新疆人“就地取材”的聰明才智。
在吉木薩爾,酒司令不是指定的,而是輪崗制,人人都有機會。
通常是主人率先以身作則,給自己斟滿酒先干為敬,然后再去給客人倒酒。
伊犁人喝酒,竟然喝出了“月亮和太陽”來。原來所謂的“月亮酒”是取一只小碟,將酒倒入,這淺淺的碟中酒便有了詩意的名字——月亮.。“太陽酒”則是取一只小碗將酒倒滿,這酒也確如火辣辣的太陽一般令人生畏。
新疆有些地方喝酒的規矩是跟朋友干過的杯子不能放回到桌上,而要一直用手端著。酒過三杯也不能偷偷溜走,否則會被人視為膽小、不夠“兒子娃娃”。酒桌上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規矩,那就是不能當“程咬金”,“半路殺出個程咬金”是最黑的一招。有朋友請你吃飯,假如你遲到就要罰酒,因為半路上的程咬金很具有殺傷力,別人已經幾杯酒下肚了你才出現,如果不罰酒可能滿座皆醉你獨醒。
新疆人喝酒話不多,沒有那長篇大論的詞語,只短短一句“酒中見真情”、“話在酒中”概括了新疆人的實在。干杯也多采取“過電”的方式,因為現在酒店就餐桌子一般都比較大,伸手碰杯距離太遠,于是大家就用杯子碰一碰自己面前的桌子,這濃濃的友情就通過桌子傳達給了彼此,表現出新疆人辦事利索干脆。
與北疆不同的是,南疆人喝酒只用一個杯子,在每個客人手里傳著喝,這一習俗其實是受游牧地區少數民族喝奶茶習俗的影響。
在茫茫戈壁和草原上,牧民朋友整日與牛羊、氈房為伴,平時很難遇到其他人。偶爾遇到哪怕是陌生路人,牧民朋友都會拿出全部的熱情以貴客相待。
殺馬宰羊自不必說,喝奶茶也是大家圍坐在氈房里,一只碗在眾人手中傳遞著喝,傳遞出一種親密無間的情義。
新疆少數民族酒俗
達斡爾族:送親的人一到男家,新郎父母要斟滿兩杯酒,向送親人敬“接風酒”,這也叫“進門盅”,來賓要全部飲盡,以示已是一家人。然后,男家要擺三道席宴請來賓。婚禮后,女方家遠者多在新郎家住一夜,次日才走,在送親人返程時,新郎父母都恭候門旁內側,向貴賓一一敬“出門酒”。
蒙古族:蒙古族朋友在敬酒時,有許許多多的敬酒歌,內容多表達對長輩及客人的尊重。蒙古人在敬酒時,自己要先喝一口,然后再敬給客人,以表示酒的純凈和同歡共飲的感情。
去蒙古族朋友家作客,主人敬酒一般會同時端上金、銀兩只碗,客人接過酒后應用右手無名指蘸酒,向天彈去,這叫敬天;再蘸一點酒,向地彈去,這叫敬地;最后再蘸一點酒,抹向自己的額頭,表示祝福,也可抹向對方的額頭,表達把祝福送給對方。
據說這種敬酒的習俗來自成吉思汗時代。傳說成吉思汗的父親被酒中下毒致死,成吉思汗就在右手的無名指上戴一只很大的銀戒指。
在與其他部落首領宴飲時,故意用右手無名指蘸酒,敬天、敬地、敬祖宗,并在這個過程中觀察銀戒的變化,驗明酒中是否有毒。經過長時間的演化,逐漸變成飲酒不可缺少的禮儀。
俄羅斯族:俄羅斯族的“接吻酒”別有一番特色。俄羅斯族的婚禮一般在教堂舉行,然后再回到新郎家舉辦婚宴。
當新婚夫婦入席時,客人們便連聲高喊:“苦啊,苦啊!”表示宴席上的酒太苦,要求新婚夫婦接吻,酒才能變甜。
新人接吻后,酒宴才正式開始。席間,邊飲酒,邊歌舞,新人一遍又一遍地接吻,直到罷宴。
酒文化在人們的社會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國內外對酒文化的研究也很多,但是新疆酒文化并未能與新疆的歷史、人文文化相互滲透。希望現在的我們能新疆獨特的酒禮習俗、酒文化與新疆文化相融合,使之能夠更好的傳承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