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納西族是中國56個民族之一,絕大部分居住在滇西北的麗江市,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璀璨文化的民族。納西族人喜酒,凡納西族過節祭天,無論貧富都必須釀酒,此酒是祭天的貢品,此外,婚喪嫁娶,家忙過節也都需釀酒,長久如此便形成了自己民族獨特的酒文化。
納西族酒文化
納西族有著豐富的飲食文化,明末時,我國的大旅行家徐霞客去云南游覽時,在麗江受到了納西族土司木公的盛情款待,擺出的民族菜肴竟有80味之多。其中“木府家酒”為徐霞客所鐘愛,“木府家酒”是納西族獨創的水酒,是以優質大米為原料,經過水泡、蒸熟、發酵、榨酒、裝缸等一系列工序后方才飲用,此酒綿和醇香、甘美爽口,據說徐霞客常常因為飲此酒而醉臥麗江。
清末民初之后,古城大研鎮已有專門生產經營窨酒的酒家,出名的有新華街的楊大媽家、雙石橋的和大媽家、興仁街的李大媽家、關門口的黃大媽家。民國時期,有不少外國人在麗江戍為窨酒的忠實顧客。例如國際工合組織駐麗江負責人彼得等。解放后,窨酒因耗糧大、周期長,成本高而停止了生產。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這一傳統產品得到恢復,并得到各省、地、縣領導的重視和支持,警酒生產得到迅速發展。
納西族的節日與酒
納西族的節日非常多,一年中幾乎月月都有節日,這些節日與農事節令及宗教信仰緊密相關,說明了它淵源于古代的季節及祭祀。隨著社會的發展,對外交往的頻繁,這些節日也吸收了其他民族的習俗,由于各地納西族內部文化環境的差異,因而時令與節日習俗也有些差異。據乾隆《麗江府志》記載,麗江地區納西族一年中的節令及習俗主要有生春、春節、清明節、五月端午節、火把節、中秋節、“三月龍王廟會”、“七月騾馬會”等。不少節日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均與當地漢族大致相同,春節是最大的傳統節日,并且伴有許多祭祀活動。其中立春的時候納西族人民要以,“餅酒”饋遺。正月初二,親戚家要互相拜年,拜年時首先要帶酒、三個餌卻、一塊牲畜臀部厚肉等。拜時要給長者敬一杯酒,長者要夸酒好、人好、年好,用好話相互鼓勵,親戚間相互請客。五月端午節要喝雄黃酒,吃甜包子等。
由于納西族的人民都非常喜歡飲酒,所以在平時的飲食和節日里都要飲酒,酒貫穿著納西族人民的飲食和節日。野餐是納西族的一種飲食習慣,在20世紀40年代,俄國人彼得在他所著的《被遺忘的王國》一書中就描述了納西族野餐的情景:“婦女們籃子里背著火鍋和各種美味佳肴,……喇嘛寺前的草地上坐滿了進行野樁的人家。”納西族的野餐可以分為勞動型和娛樂型兩種:勞動型野餐主要是為了方便勞動,節省時間和開支,所以飲食比較簡單,人們上山或到田間勞動時,帶上一些耙耙、饅頭,佐以豆豉、鹵腐、咸菜或紅糖、核桃之類,也有人帶燕麥炒面用涼水沖米酒合吃。食品花樣最多的野餐是清明節,這天家家都備有油炸糯米耙,還有糯米面攙合鮮菌香葉的食物。油炸的還有粉皮、綠豆粉皮、麥粉皮、油香等。煎的有豆腐、涼粉、米灌腸、酥魚。煮的有涼火腿、香腸、雞蛋、鵪鶉蛋、排骨、瘦肉、豬頭骨、什錦火鍋、沙糕等各種糕點,另外還有納西族人民喜歡的水酒或者窨酒作為野餐的飲料。待掃墓祭奠祖先完畢后,全家老幼圍坐在青草地上、松樹下、擺開食品全家野餐。
納西族新生的子女滿月時,要喝“滿月酒”,要先吃一席米酒煮荷包蛋后再吃飯菜。
納西族酒種類
1.窨酒
窨酒是麗江納西族的傳統飲料酒,也是滇西麗江納西族自治縣的名酒。譽:音“蔭”,其意思是藏在窖中。窨酒顏色為橙黃色,透出唬珀光澤,潔凈透明,入口綿甜、味道醇香甘甜。陳年之酒粘若清膠,飲之不易醉,醉則一二日不醒。麗江納西族人民勤勞好客,每逢娶親嫁女或者迎賓宴友時,就會用窨酒款待客人,因其酒非常珍貴,多是一杯為限。過去有的小康之家孩子出世后,父母特意替他釀下窨酒封于地下,等孩子長大訂婚時作為訂婚禮酒。
2.水酒
水酒是水泡甜酒的簡稱,也是納西族人民喜歡喝的一種酒。這種酒既有白酒的醇味,也有米酒的香甜,是納西族在節日、喜慶或賓客臨門時用來招待客人的一種比較古老的飲料。這種飲料在邊遠山區和永寧一帶的納西族地區至今仍很流行。水酒是用大麥或玉米作原料釀制而成的。制作時,首先將大麥或玉米淘洗干凈,置于鍋里蒸煮,待大麥快成熟時取出攤涼后,按一定E七例拌上酒曲,裝人大布袋里讓其發酵。兩三天后布袋里的大麥就會散發出清香的酒味來。此時,將已發酵的大麥裝入大壇子里密封起來。釀制完成后,開封時要注入適量清水。等三四個小時后,就可以倒出來飲用了。有的則將發酵過的大麥裝壇子時,順便插一根空心的細竹管(即缸吸管),在取水酒時用嘴一咂,使竹管充滿酒后,就會自然流出來。這種用缸吸管取水酒的方法,在納西族明代(飲春會)一詩中就有了記載。詩中寫道:“官家春會與民同,土釀鵝芊節節通。”這說明了納西族飲用水酒的習俗早在明代已經很盛行了。后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納西族聚居的一些城鎮里由于受到漢族的影響,釀酒技術大多改用漢法。
納西族除酒文化歷史悠久之外,還擅長飲料類,如干梅子泡水,是長幼都愛的飲料,不僅十分解渴,還有清熱解毒、清肺安神等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