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酒在我國是非常普遍能見到的酒精飲料,也就是因為發展時間漫長,很多人都知道白酒,所以現在有很多關于白酒的謠言不斷傳出,但是大家似乎并沒有一時之間就識破謠言,而且很多謠言還在一再的傳播下去,那么為了杜絕大家繼續被謠言迷惑下去,我們拆穿幾條大家甚至已經當真了的關于白酒的謠言,一起來看:
一:冬季戶外喝白酒可保暖
寒冷天氣下,要糾正喝酒取暖的錯誤觀念,酒精和水不能產熱,相反,酒精能刺激體表的血管,使體表血液循環加快,人感到“發熱”,實際上人體在丟失熱量。因此,飲酒御寒,不僅不會起到御寒功用,反而會使人體出現感冒、凍傷這些癥狀。尤其需要提醒的是,靠飲酒御寒對老年人更為不利。因為老年人本來就對體溫變化不是特別敏感,如果喝酒引起體溫中樞調節紊亂,會容易損傷調溫的功能。
二:練酒可以增加酒量
據專家羅福康教授介紹說,一個人的酒精基因到底好不好,其實是通過檢測人體的乙醛脫氫酶的基因實現的,準確率在百分之九十七以上,從乙醛脫氫酶基因的不同型能夠分析這個人對酒精代謝能力的強弱,從而判斷它是否適合飲酒,如果這個人的酒精代謝能力很差,那么飲酒后,乙醛就會在體內大量的堆積,嚴重者還會傷害肝臟,所以人能不能喝酒是先天決定的,練酒是練不來的。
三:喝白酒助性
“酒能助性”,許多人對酒可以提高男性性功能的觀念堅信不疑,但是麥克艾黎斯特強調,性愛前喝白酒不能超過兩杯,否則會導致交感神經過度興奮,人難以產生松弛、愉悅的心情,性愛的美好情緒可能會被焦急代替。所以以酒精來提高性能力毫無科學依據,相反還可能導致性能力下降,所以不能盲目跟從。
四:榴蓮+白酒=砒霜
最近在網上關于榴蓮的傳言傳的沸沸揚揚,有的說吃了榴蓮之后再喝酒就等于吃下砒霜,為此北京師范大學分析檢測中心檢測出來的結果是:將白酒取樣,檢測砷的成分,然后再將樣品分別混合進行檢測。等待48小時之后,專家得出了結論,無論是哪種結果,都沒有檢測出砷的元素。這個結果也坐實了吃完榴蓮喝白酒是謠言。
五:食用酒精+水=白酒
有網友在微博說,“食用酒精+純水”,“這就是所謂的現代中國白酒的基礎。”該網友還說:“再加上人工合成的化學香料,酒類企業的高級勾兌專家幾乎可以調制出任何一種傳統風格的中國蒸餾白酒的香型。”這位網友判斷:“所有市面上售價低于80元/瓶的白酒幾乎都是這樣的貨色。”
對此白酒品酒評委何松貴對這種說法持否定態度。他說,目前關于固態或者液態發酵區分,的確沒有國家標準,也區分不出。但上述網友說的辦法根本不能代表現代工藝,現在大廠全用固態發酵法。從經濟效益方面講,這種辦法也沒必要,因為“節約不了多大成本”。
所以大家再遇到以上的幾種言論也不用糾結是否為真的,以上的結論都進行了科學驗證辟謠,科學大家還是要相信的!
上一篇:教你幾招炫酷的啤酒開瓶姿勢
下一篇:走進日本,探秘清酒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