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3年,是波爾多地區葡萄酒的平凡之年。但這一年的木桐酒,卻因畢加索的去世,被紅酒愛好者競相收藏。如此的炙手可熱,只因為這一年的年份酒,木桐的酒標使用了畢加索的名畫:酒神祭。
在古希臘神話中,每年春天葡萄開始發芽都舉行“酒神祭”,畢加索的這幅畫就是描繪酒神巴庫斯與眾神和女徒飲酒狂歡的情景。菲力普男爵買下這幅35×35cm的畫本來就是想做商標,但當時畢加索不同意,直到1975年畢加索死后兩年,才得到他女兒的同意,在1973年份酒的商標上使用。
《世界經理人》介紹,歷史的淵源追溯自51年前。木桐的第二位繼承人,菲利普・德・羅思柴爾德男爵(BaronPhilippedeRothschild),立志讓當時位列二流的木桐擠身世界頂級酒莊之列。他不愿再依托自己的表兄――拉菲酒莊的莊主,于是采取種種措施改善葡萄園的經營管理。
1924年,也就是菲利普繼位的第三年,他首創了酒莊瓶裝線。為紀念首次灌裝成品葡萄酒,菲利浦特意請當時著名的立體派畫家讓・卡呂(JeanCarlu),為該年的木桐葡萄酒創作了一幅作品,并放到了酒標上。讓・卡呂的畫,用粗曠的手法繪出菲利普男爵家族五支箭頭的族徽、木桐酒莊,還有木桐酒莊的象征綿羊。這個酒標一直延用到1944年。
被戰亂逼迫到木桐的菲利普,在1945年終于迎來了二戰的勝利。而恰恰在這一年,木桐的葡萄酒也表現極佳。有感于這雙重的勝利,菲利普遂委托青年畫家菲利普・朱利昂(PhilippeJullian)創作當年的新酒標。朱利昂繪制了一幅以“V”字為主體的畫。在二戰中代表勝利的“V”字穩穩地立在中央,上面環繞著橄欖枝,兩旁順風舒展開去的則是葡萄藤。
在此之后,每年請著名藝術家為酒標創作,成為了木桐約定俗成的習慣,并且一直延續至今。英國查爾斯王子也曾為木桐畫過水彩畫,上面還寫有:“慶祝英法友好協約簽署100周年,查爾斯2004!
不過,如果沒有好酒,單獨的酒標也絕無可能成就木桐今天的輝煌。只是木桐的佳釀卻不像酒標那樣走得那么一帆風順。
木桐地處波爾多,歷來被認為可以種出最好的葡萄,釀出最美的酒。但在著名的1855年波爾多分級中,木桐卻被劃在了一級葡萄莊園之外。菲利普接掌木桐后,向主管分級的古老“葡萄園分級聯合會”提出了木桐升級的申請。然而卻遭到拉菲酒莊表兄最強硬的反對。于是,菲利普拉開的激烈價格戰中,提高木桐葡萄酒的售價。這場格戰不僅撼動了頂級酒莊的酒價,也波及到到葡萄酒的整體價格。
終于在1973年,拉菲酒莊放棄了對木桐晉級的阻擾。木桐經過了118年的漫長等待,終于盼來了天時、地利、人和。菲利普的不懈努力為木桐贏得了寶貴的名份,使其成為波爾多五大頂級酒莊的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