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拿馬運河
一、巴拿馬博覽會中國參展歷史背景
“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的全稱是“1915年巴拿馬——太平洋國際博覽會”。是美國人為慶祝巴拿馬運河通航而舉行的盛大慶祝活動。巴拿馬運河的開鑿,歷經十多年(1904-1915年)、耗費大量人力物力,歷盡艱難困苦方才通航,從此大西洋、太平洋天塹變通途,因此這個慶祝活動便以巴拿馬來命名。
博覽會在美國的著名城市——舊金山召開,從1915年的2月22日正式開幕,直至12月4日結束,前后持續近10個月之久,日參觀人數少者5萬人,多者竟達到18萬之眾,可謂盛況空前、規模宏大。
召開如此一個盛會,事前美國政府進行了詳盡的準備,從1911年的2月就由議會做出決議于1915年舉辦國際性的博覽會。除了緊鑼密鼓地做好準備工作以外,還向各國發出參展參賽邀請。
美國政府于1913年5月2日承認北京袁世凱政府,是西方列強中最早承認的。當時的美國政府比較重視中美關系,1914年3月派勸導員愛旦穆到中國,游說中國派代表團參展。3月26日愛旦穆抵達上海,4月4日得到袁世凱召見。雖說當時國內政局動蕩,北京政府還是將此事作為中國走向國際舞臺的一件大事。
北京政府立即成立農商部全權辦理此事,并專門成立了籌備巴拿馬賽會事務局,各省相應成立籌備巴拿馬賽會出口協會,制定章程,征集物品。物品大致分為教育、工礦、農業、食品、工藝美術、園藝等,征集范圍從工礦企業、學校、機關直到普通農民。為了提高各地征集人員的積極性,事務局還頒發了《辦理各處赴美賽會人員獎勵章程》,規定“凡各處辦理出品人員征集出品赴美能得到大獎章3種以上,由本局呈報農商部轉呈大總統分別核給各等勛章;能得金牌10種以上或銀牌20種以上、銅牌40種以上、獎狀50種以上者,由本局呈請農商部分別給各項褒獎以示獎勵”;“凡辦理出品人員赴美賽如能改良國際商品、倡導海外貿易確有成績著述者,由本局查實呈請農商部轉呈大總統核獎各等勛章”。
1914年6月16日,農商部特地派員分三路前往各省審查,北路赴直隸(今河北)、山東、奉天(今遼寧)、吉林,中路赴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南路赴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其中還有一些偏遠省份和參賽品不多的省份,就近并入附近省份接受審查。由于措施得力,共有19個省征集參賽品10多萬件,兩個月之內陸續齊集。到1914年冬,所有參賽品的甄別、分類、編號、打包等工作均已完成。
1915年2月20日正午12時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在舊金山開幕。舊金山市市長Rolph在開幕式上發表演講,美國總統伍德羅·威爾遜到會致賀詞。美國副總統托馬斯·馬歇爾及前總統西奧多·羅斯福等國家政要親臨會場助興。
博覽會開幕的第一天,參觀者如潮水涌動,絡繹不絕地進入展館,人數超過20萬。出于對古老中國的神秘、好奇感的驅使,當天到中國館參觀的人數達8萬人之多,其中包括美國總統、副總統和前總統,以及各部門的高級官員。
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定于1915年春開幕,但中國路途遙遠,且所運物品數量龐大,類別繁復,參展物品分兩批運美,重達2000多噸,件數達4000余件。到美國后尚要應付報關、點驗、布置展場等諸多事情,因此1914年冬即出發。當時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不久,作為中立國的中國所受戰爭影響還不大,由美國太平洋郵船公司船只從上海裝運,20多天后順利抵達舊金山。在各國參展品陸續抵達目的地后,有約一個月的時間布置會場。除主辦國美國外,30個參賽國中,以中國和日本的參賽展品最多,因此都得到5萬平方英尺(相當于5400平方米)的場地。
中國是一個貧窮的國家,雖然有意在此次賽會一顯身手,但只得到24萬美元的參賽經費。這些經費包括大宗場館建筑、轉運、陳列裝飾、保險、報關等一切與參賽有關的支出。但是以赴賽監督陳琪為首的40多名工作人員沒有氣餒,他們精心設計,將中國展品分為9個陳列館展出。另外還仿照中國傳統宮廷建筑風格搭建了中華政府館,分為正館、東西偏館、亭、塔、牌樓六部分,雕梁畫棟,飛檐拱壁。除了中國館以外,中國的參賽產品根據分類還把參賽的產品分別陳列在其它8個館。中國的酒類產品,連同漁業和罐頭食品,在食品館陳列展出。
由于中華民國政府館的別致設計和優雅風格,其牌坊、鐘樓、寶塔、正殿和偏殿獲得博覽會的大獎,雨茶亭獲得金獎。
中國在這次博覽會上取得很大成功,共獲大獎章57個,榮譽獎章74個,金牌獎258個,銀牌獎337個,銅牌獎258個,鼓勵獎227個,在整個31個參展國中獨占鰲頭。中國向來以絲綢、茶葉、瓷器等著稱于世,在籌備參賽的日子中,對這幾類特產傾注了特別的精力。當時在歐美市場上,印度、錫蘭(今斯里蘭卡)茶葉已有將中國茶葉取而代之之勢,中國的絲綢出口也呈江河日下之象。
在這次博覽會茶葉類比賽中,信陽毛尖等奪得了4枚大獎章,重塑中國茶葉形象。另外,東北的大豆,山東的絲、繭、油,北京的地毯、絹花、毛線、果脯,四川的白蠟、桐油,江蘇的蘇繡、棉紗,浙江的紹酒,福建的海產品、樟腦,廣東的烏木家具等,都讓參觀者大為贊嘆,中國展館前常常是人頭攢動,熙來攘往。由于中國參賽品種類豐富,品質優良,賽會組織者特地定9月23日為“中國日”,并請當時在舊金山出席萬國水利會議的中國駐美公使夏偕復到會種樹刻碑留念。
1915年底,歷時近10個月的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降下帷幕。該次博覽會參展國31個,展品20多萬件,參觀者達1900余萬人,其規模為以前各國博覽會所未有。1916年1月中國郵船公司運回的第一批展品到達國內,到1916年秋,所有的展品和人員回到上海。
本次博覽會后,中國出口大幅度增加。
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場館
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南花園廣場
巴拿馬博覽會開幕式
1912年10月25日,中國政府陳列館選址奠基儀式,參加選址儀式的中國政府代表是陳錦濤、王景春
1912年10月25日,中國政府館奠基儀式
修建中的中國政府陳列館正殿
1914年7月14日,中國館奠基儀式
1914年7月14日,中國館奠基儀式
1914年7月14日,中國館奠基儀式
1914年7月14日,中國館奠基儀式
1914年7月14日,中國館奠基儀式
1914年7月14日,中國館奠基儀式
1914年7月14日,中國館奠基儀式
1914年7月14日,中國館奠基儀式上唱詩班
1914年7月14日,中國館奠基儀式上唱詩班
1914年7月14日,中國館奠基儀式上的觀眾
1915年3月9日,中國政府館開幕時全景俯瞰
1915年3月9日,中國政府館開幕時的情景
1915年3月9日,開幕日中國政府館院內
中國館正門牌樓
中國館八角樓
美術館中國陳列區入口
展區內中國餐館
展出的中國藝術品
展出的中國寶塔
在博覽會區域參加游行的華裔女子
1915年9月23日,中國日,中國政府館內慶祝儀式
1915年12月4日,閉幕式焰火表演
二、巴拿馬博覽會中國參展并成功的決定因素
1、美國商人來華游說 牽線搭橋
1911年前后,美國邀請世界各國參展巴拿馬世博會,當時中國社會正處于政治動蕩期。參展世博會屬于政府行為,對于政局動蕩的中國,美國沒有放棄,不過沒有單純采用政府外交的方式來邀請中國參展。畢竟,對于中國參展1915年巴拿馬世博會的主權代表,1911年的美國政府并不能確定。美國政府確定的是,他們需要中國這個東方大國來參展巴拿馬世博會。
1912年初,前來游說中國政府組團參展的紐約商人羅伯特·大萊
羅伯特·大萊(Robert Dollar),一位著名的美國商人。1911年底大萊到中國時正值辛亥革命時期,在當時政局混亂的情況下,次年2月他拜訪了臨時大總統孫中山,并得到承諾:“一旦政權建立,政治走向正規,就將派團參加。”在1912年上海商務總會的招待宴會上,大萊宣讀了西美聯合商會邀請中國商會組團訪美和參加巴拿馬博覽會的信函,信中敦請中國商會組織一個50人的代表團訪美。他還詳細介紹了美方安排的中國實業團訪美計劃和巴拿馬博覽會的準備情況,表示美方“雖注重商業之發達,惟甚望國家感情益敦和好,永遠無猜”。中國實業團訪美“豈僅增進兩國商務,實欲使彼此友誼日敦親睦”,力邀中國商會組織代表團訪美。
1914年和1915年之交,大萊來華時試圖同袁世凱為首的北京政府聯系,雖未能見到袁世凱本人,但拜訪了政界要員黎元洪、梁士詒、張謇等,并與張謇就中國組織商會代表團訪美一事進行了討論。此外,上海、天津、漢口等這些有影響力的商會,也是他游說的對象。大萊等一批美國商人的游說對促成中國參展起到了牽線搭橋的作用。
2、陳琪當選中國參展代表 肩負使命
走過19世紀,中國結束了由外國人代表中國政府參展世博會的歷史。進入20世紀,更多中國人的足跡踏在異域,更多中國人看到了世界。參展巴拿馬世博會,中國可以委派中國人作為參展代表。代表政府的參展代表必須是精通博覽會事務、熟悉國際事務的專門人才。因此工商部對參展代表的選拔提出了六項條件:一、通外國語言;二、有賽會經驗;三、曾游歷歐美;四、與外商接洽;五、有交際才能;六、識外交關系。符合選拔條件的不二人選是浙江青田人陳琪,其學識和閱歷充分表明他定能勝任這一重要使命。
1913年6月28日,籌備巴拿馬賽會事務局正式成立,陳琪任赴美賽會監督兼籌備巴拿馬賽會事務局局長。美國方面對中國任命陳琪為中國參展代表,甚感滿意,認為此人“思想開通,對博覽會事務頗為熟悉,具有豐富的舉辦博覽會的經驗”。
1915年9月23日,中國日,巴拿馬賽會事務局局長陳琪與賽會副主席合影
時任農商部長的陳琪,以中國代表團團長和巴拿馬賽會事務局局長的身份,頒發了這個邀請卡。上面說“邀請您于1915年3月9日星期二的下午2點在中國政府館,蒞臨中國參加博覽會的紀念活動”。
3、制定中國參展目標 奠定基礎
陳琪上任后,作為中國出席巴拿馬博覽會展團的最高領導,他提出中國參加巴拿馬世博會的十大目標:一、恢復固有國產之名譽;二、擴張土產輸出額;三、采外人嗜好改良輸出品;四、比較各國改良大宗出產;五、誘起國民世界的企業心;六、研究運河開通商業大勢變遷后國際貿易辦法;七、循世界企業潮流確定吾國商業上之進行方略;八、乘機調查萬國出產中與我國同類物品之競勝辦法;九、表示我國民商業道德,以植國際貿易之本源;十、聯絡美國共圖太平洋之商業權。
對陳琪所闡述的中國參展的目的,博覽會組織者也非常欣賞。有關檔案反映,為商討如何接待以陳琪為首的中國參展團,博覽會組織者與美國政府有關部門,曾反復函電相商,以保證接待的規格和禮節。
4、以南洋勸業會為基礎
參展巴拿馬世博會,與1910年舉辦的南洋勸業會有一定的歷史繼承性。展品征集、人員組織等均以南洋勸業會為基礎。如廣東等地征集展品時,便是首先依照南洋勸業會獲獎名冊按圖索驥,凡在南洋勸業會上獲獎的商家,一律被敦請提供展品參加巴拿馬世博會。
可以這樣說,中國參展巴拿馬世博會所取得的影響力與1910年成功舉辦南洋勸業會是分不開的。陳琪是中國近代不可多得的國際化博覽會人才,他將籌辦南洋勸業會的經驗與成果進一步發揚,比較好地向世界展示了中國。
5、以地方性博覽會為平臺
為提高展品質量,事務局通令各省成立出品協會、各市成立物產會,協助籌備。1914年6月到7月間,事務局組織在廣東、上海、天津、漢口四大城市舉辦了聯合展覽會,浙江、四川、河南等11省還自己組織物品展覽會,全國掀起了地方性博覽會的熱潮。
這種地方性博覽會的舉行,突出了一批地方性優秀物產,敦促了地方對巴拿馬世博會的參與,同時也加強了博覽會在中國國內的交流功能。
6、以國際化規則為標準
事務局多次召開會議研究展品事項,對展品的制作和包裝都提出新的要求。如茶葉,我國傳統制茶業用手工制作,外商認為不夠衛生,事務局要求各地改用機器制作,以保證衛生,并要求各地改進包裝,用洋鐵罐代替木箱和紙包。事務局還專門派人調查國際市場對絲織品的需求狀況、流行款式,并購置樣品,指定國內廠家改良生產。
通過種種措施,征集的展品相當豐富,集中了地方物產的精華。在各地展覽會的基礎上,事務局專門派出人員,根據《籌備巴拿馬賽會出品檢選規則》,認真甄選,嚴格取舍,共選出18省赴美賽會展品10萬件,共1800箱。
7、遠赴美國 凱旋而歸
1914年12月6日,中國參與巴拿馬賽會的赴美人員從上海出發,啟程赴美,12月28日抵達舊金山。1915年4月22日,中國館開幕。中國館建筑仿紫禁城太和殿修建,當天前來參觀的就有1萬多人。
這次世博會上我國的展品仍以農產品、手工業品為主,但也有一些工礦企業出展,如漢冶萍鋼鐵廠、輪船招商局獲得名譽獎章,天津啟新洋灰公司、開灤礦務局、廣東水泥廠等獲得金牌獎。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國實業發展的面貌。中國館專門設有“勸工房”,租賃給各省商人,銷售贛瓷、閩漆、宜陶、皖茶、景泰藍、蘇杭絲繡等中國特產,賽會監督處還印制了大量出品說明書,廣為散發,增加各國商人對中國商品的了解,擴大對外宣傳。
當時中國民眾對參展巴拿馬世博會所取得的影響力非常自豪,有詩為證:賽會巴拿馬,中國實業家,山川興地寶,云漢絢天葩,霹靂開河面,平和祝海牙,錦標奪歸得,宏我大中華。
民國代表王景春(右)、陳錦濤(中)抵達美國
1912年10月24日,參加選址的中國代表招待博覽會組委會的午餐會
1912年10月24日,博覽會組委會歡迎中國代表舉行的宴會
招待中國代表團的午餐會
中國代表團舉行的招待宴會
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中國展區
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中國展區
中國政府陳列館平面圖
三、博覽會的評獎組織、展品分類和實施過程
在巴拿馬—太平洋國際博覽會上頒發獎牌是一個重要傳統的延續。人們對他們參展的產品付出很大的努力,并對獲得獎牌寄予期望。公司有時會在商標上打印出他們的產品在國際博覽會上獲獎的信息。這是一個很有榮譽的獎牌,是消費者的一個認可依據:這個產品是一個可以考慮購買的高質量產品。同時,這些獎牌是授予各個國家參展獲獎產品的藝術品,也是長久保存的紀念品。從各方面講,獎牌及其獲獎證書都具有珍藏的價值。
有關博覽會的評獎組織和實施過程,有 F r a n k M o r t o n T o d d在1921年寫的《博覽會的故事》一書為證:
“博覽會的授獎系統變成了一個法院,他的裁決影響到公眾對貨品的選擇,還包括幾百萬投資的行業的繁榮;通過這些裁決,國家的貿易都可能被認真地改進。”
“在開始調查的同時,要有能力調查被一個博覽會征集的文明社會的產品,提供一個公正的系統不僅要決定從這些產品中,還要對這樣的決定有吸引力并使其順從這樣的主張,所做的一切沒有勢力方面的懷疑或者是重大的錯誤危險,這是博覽會管理的職責方面的座右銘。所以授獎系統并不是一個突發的事件和可有可無的,而是世界上所有博覽會全部工作的基本主旨。”
“一套完整的授獎管理系統,展示了大會的權威和國際專家的魅力,他們具備智力型的造詣,掌握藝術和科學的最新進展,只有這樣的人,才能夠參加判斷世界產業的成果。”
博覽會的評判委員會由來自世界各地的500名男女組成。這些人都是經過選擇的各方面的專家,包括科學、藝術和商業。國際授獎系統與博覽會政體的各個分支機構是分離并獨立的。他們能夠保持評判系統的獨立并保證其公正的立場。
評判委員會使用了一套精心制作的規則和評分系統,產品根據得分可以得到相應的獎項。一共有6個由高到低的評獎等級:
大獎(最好的等級)榮譽獎(95 100分)金獎(85 94分)銀獎(75 84分)銅獎(60 74分)鼓勵獎(沒有獎牌)
授獎過程是一個龐大的計劃,對博覽會來說,這可是一個既完整又重要的因素。
在博覽會期間,頒發了25,527個獎項,包括20,344塊獎牌和25,527個證書。不像以前舉辦的博覽會,這次沒有投訴的(1904年的圣·路易斯那次博覽會對競賽結果有5次投訴的)。
根據民國三年三月三十一日出版的《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出品分類綱目》的記載,參加博覽會的展品共分為156部796類,其中和酒類相關的部、類如下:
第123部食品及飲料制造品用具及方法
第605類蒸餾酒廠,蒸餾器及其配件
第606類葡萄酒廠,發酵、釀造、調配、保存葡萄酒的方法和器具
第129部葡萄酒和白蘭地酒
第632類干紅葡萄酒和干白葡萄酒
第633類甜葡萄酒、諧麗酒、馬德拉酒
第634類起泡葡萄酒第635類白蘭地酒第636類發酵的葡萄汁
第638類由蒸餾酒和葡萄酒加料制成的配制酒,味美思、苦酒、佛毛司酒、米利酒
第639類市售蒸餾酒甜菜制、糖蜜制、糧食制、薯干制蒸餾酒
第640類各種酒精威士忌酒、甜酒、伏特加、櫻桃酒和殺克酒
第641類蘋果酒和梨酒大麥啤酒、波爾特酒和其它酒度較低的酒
第145部葡萄栽培的器具和方法
第702類葡萄栽培建筑物的模型
第703類采收、盛裝和運輸葡萄的方法
第704類葡萄干的制作方法烘烤方法、包裝、分等的方法等等。
從上面酒的分類可以看出,90年前的博覽會已經基本具備了和現代相似的分類方法,即按照酒度、含糖量、二氧化碳含量、使用的原料和加工方法等等進行了分類。
中國參賽單位酒類獲獎產品:1、直隸省高粱酒2河南省高粱酒;3、山西省高粱汾酒;4、山東張裕釀酒公司各種酒榮譽獎;5、上海真鼎陽觀各種酒;6、浙江仙居出品分所酒金獎;7、江蘇上海聚康酒作白橄欖活血酒;8、江蘇泰興縣泰昌藥酒;9、江蘇漂水靈治淳金波衛生酒;10、江蘇丹徒上海萬源各種酒;11、江蘇吳縣錢義興各種酒;12、江蘇嘉定黃暉吉白玫瑰酒;13、山東蘭陵公司 蘭陵美酒;14、山東孫敏卿玉堂號萬國春酒、宴嘉賓酒、冰雪露酒、金波酒;15、山東張振勲紅酒;16、浙江周清酒;17、浙江杭州馬卣儕酒;18、浙江杭州 M a u U C h i e n酒;19、浙江嘉興吳式之各種酒;20、浙江平湖夏念先五茄皮酒銀獎;21、江蘇 C h a n g R w e s C h u n白玫瑰酒;22、江蘇上海同慶永酒作酒;23、江蘇上海大慶永酒;24、江蘇江陰柳致和茄皮酒、玫瑰酒;25、江蘇美利酒;26、江蘇無錫竝發祥酒作白玫瑰酒;27、江蘇泰興泰昌號紅玫瑰酒、桔酒、藥酒;28、江蘇太倉萬金裕號桂花露玫瑰酒;29、江蘇寶山縣萬盛號白玫瑰酒;30、江蘇吳縣王濟美玫瑰酒;31、江蘇嘉定黃暉吉白玫瑰酒;32、江蘇上海 W o n g H u n g Y u C o. 茄皮酒、白玫瑰酒等;33、江蘇青浦姚白釐白玫瑰酒;34、江蘇 Y u S i n T a i酒;35、江蘇 C h e n K w s C h i e n檸檬酒;36、浙江紹興謙裕萃陳紹興酒;37、浙江紹興方柏鹿酒;38、浙江 F u H e n W a n茄皮酒銅獎;39、江蘇 F o u K e u L i d g蔴姑酒;40、江蘇嘉定黃暉吉白玫瑰酒。
四、博覽會藏品欣賞
藏品一:1915年巴拿馬—太平洋國際博覽會推廣紀念銅盤
這是一個用于推廣博覽會的銅盤。前面說過,美國就舉辦博覽會可謂全國總動員,從各個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不僅派人滿世界的游說招商,還憨厚地表現出一個寬容和博大的接納一切的胸懷。這個盤子能說明這點。
盤子的中心顯示了兩個人握手的場面:左側是美洲這半球,南美、北美清晰可見,甚至縱貫科羅拉多州的洛磯山脈也顯現出來。我們印象中的美國人( Y a n k e e)頭戴高高的禮帽、鷹勾鼻、留著山羊胡子、身著星條旗圖案的燕尾服,活脫脫地躍然盤上;右側是歐洲那半球,從東歐到西歐,從北部的英倫三島到德國、法國、靴形的意大利和人臉側面似的西班牙、葡萄牙,甚至連北非都輪廓明了。歐洲人的穿著和表情則顯得些許謙和。
兩人之間的上下的文字是銅盤也是本次博覽會的主題:“歡迎全世界( W e l c o m e t o a l l t h e w o r l d)!”盤子的周邊是巴拿馬—太平洋國際博覽會和舊金山的原文,日期是1915。外圍全部被聯在一起的盾牌圍住,8個盾牌外型相同而內涵各異,圖案全部都不一樣。銅盤加工極其細膩。看起來確實很華麗。
藏品二:1915年巴拿馬—太平洋國際博覽會的官方金獎獎牌,直徑7厘米
為了使獎牌和獎狀別致、特殊并防止偽造,美國人使用了一個跨度很大的方法:獎牌由 J o h n F l a n a g a n設計,在費城造幣廠鑄造,這樣獲獎人就可以得到和他們獎牌相符的價值。
這是一塊金牌地位的獎牌,材質是純銅,是在1915年的巴拿馬—太平洋博覽會上被授予的。使用其它材質以金牌的名義授予獲獎者相應的名譽自古有之,后代延續。
正面反映了博覽會的中心建筑———寶石大廈的景色,四周是博覽會的全稱字樣。獎牌( M E D A L O F A W A R D)字樣刻在建筑物下面一個旋渦裝飾的方塊里,左右兩邊是兩枝好看、優雅的棕櫚樹枝葉。由此襯托出博覽會的象征、主題和中心位置。寶石大廈的背后是舊金山灣的海面,遠處隱約可見名城的起伏山巒。一幅畫面賦予獎牌豐富的地域和現場內涵,使人們感覺回到了90年前的昨天,重復當初展覽、得獎、發獎的隆重場面,回憶當初得到的崇高榮譽。
西方人喜歡在錢幣和證券上用羅馬數字表示重要的或者是有紀念意義的年份,類似每年發生的大事,他們都會用羅馬數字標示。獎牌正面下側的字母 M C M X V就是古羅馬數字,標識1915這個年份。
反面展現了一對青年男女的健康形體,他們面露靦腆,相互注視著對方,在光芒四射的初升的太陽光下,透過薄薄的云霧正在走到一起,左右兩側的海洋中間是一小條陸地,象征著由于巴拿馬運河的通航進一步帶來了大西洋和太平洋地區的團結和繁榮。底下有拉丁文“ D I V I N E D I S I V N C T A I V N X I T H O M O”字樣,意思是“兩岸之間的神圣聯盟”。對最后一個字母“O”仔細觀察后發現,里面隱藏了獎牌設計者 J o h n F l a n a g a n的名稱縮寫。這個細節相當重要:筆者存有一些經典獎牌,根據經驗,銅牌(或金牌、銀牌)雕刻家除了以自己的方式和風格創作出與眾不同的作品以外,還無論如何都會以各種方式在自己的作品上留下名字或簡稱,越是著名的雕刻家其名字越是難以尋找、難以辨認和識別,上面就是一例。
寶石大廈是博覽會的中心,無論是紀念品還是照片、明信片,直至獎牌,都以寶石大廈為博覽會的標志。這幾件藏品足以說明這個事情。
藏品三:巴拿馬—太平洋國際博覽會金牌證書
同樣也是為了使獎牌和獎狀的別致、特殊并防止偽造,這個獎狀由 C. A. H u s t o n設計,并由 M. W. B a l d w i n進行雕刻,然后在華盛頓的印刷署制版和印刷,印刷在手工特制的日本紙上。
尺寸:寬60.8厘米,高48.1厘米。細致的雕刻和精美的印刷使我們看到主輔相成的一件高雅的藝術品:最上面是“美國巴拿馬—太平洋國際博覽會—舊金山1915年”字樣;再下面是“慶祝巴拿馬運河開通,國際評獎委員會授予一枚”;“金牌”是黑體字,下面有較大的留白,提供填寫獲獎人的名稱和產品的名稱。
三個姑娘的左上是高級評獎委員會評委主任和主席、展品主任的簽名;右上是巴拿馬—太平洋國際博覽會主席、國際評獎系統秘書長的簽名。位于中央的是在臺上的三個身著飄逸民族服裝的少女:中間的那個雙手各執一個土包做展開狀,上面是兩條燦爛的彩虹,展示了巴拿馬運河的開通帶來兩岸的繁榮與興旺,港臺立面中間“巴拿馬”字樣的兩邊分別是1904和1915,明示了運河的開鑿時間。港臺兩面還有拴錨鏈的鐵環。
在獎狀的左下和右下,分別有手挽韁繩嘴吹螺號騎著魚的兩個胖小孩,在兩側的運河上,有自由翱翔的白鳥和冒著濃煙航行中的大小輪船,一派繁榮景象。獎狀底邊的左、中、右分別刻有只能用放大鏡才能夠分辨的小字,又是很好的防偽措施。
藏品的主題還包括左右上角對美洲產生巨大影響的兩個人物,他們是左上角的: C O L U M B U S—哥倫布,全名是 C r i s tó b a l C O L N,英語國家稱為 C O L U M B U S。生于1451年9月,卒于1506年5月20日,他是西班牙的航海家———發現美洲新大陸的首位西歐人。右上角: B A L B O A—巴爾博亞,全稱是 V a s c o N u n e z d e B A L B O A。生于1475年,卒于1517年。西班牙探險家,西方太平洋發現人。
獎狀的兩側分別刻有這次博覽會囊括的內容,左側從上到下是:教育、農業、礦業,底下襯著豐碩的水果、森林中起伏的山巒和溫暖的民居;右側是:藝術和科學、制造業、運輸業,背景是即將豐收的棉花和高大的、冒著濃煙的工廠。
從這些照片可以知道,獎狀的細節處理得相當好,堪稱藝術佳品,且在90年的時間里整體保存完好,沒有任何殘損和臟破。
上一篇:趣解第一代郎酒——回沙郎酒
下一篇:大米原漿酒對白酒行業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