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特別:用豬小腸包裝密封
回沙郎酒包裝罐在《郎酒史話》一書中有具體的闡述和記載“在當時的市場上,消費者見到的回沙郎酒和郎酒,都是用呈朱墨色的陶罐包裝。以軟木塞住陶罐口,以處理過的清潔無臭的豬小腸等封口,有紅繩扎裝。回沙郎酒商標上有‘惠川老糟房’的廠名,圖記高粱和麥穗,文字上作‘窖久泉甘,工藝特殊,風格別具,飲后使人脈通血和,不至口渴頭痛,是宴會珍品’的說明。”郎酒的商標上突出“郎酒”二字,兩邊飾以麥穗和高粱,文字上有“取二郎灘優質官井(郎泉)泉水,優質本地高粱、小麥作原料”的說明,還附有回沙郎酒包裝罐照片一張,照片上有陶罐三個,在罐上的商標仍能清晰辨別出回沙郎酒字樣,這可能是到目前為止能見到的郎酒最早的包裝罐了。盡管不知道這三個陶罐下落如何,但至少有一點可以肯定,從照片上,能夠大體看出回沙郎酒當時的包裝造型。
超科學:正宗土陶裝地道美酒
關于回沙郎酒包裝罐,在王思鐵先生《古藺郎酒》一文中也有說明,“郎酒在包裝上,亦采用古藺境內復陶內朱墨色土陶罐裝酒,這種罐質地好,裝酒不滲漏,便于長途運輸和儲存。”陶瓷器皿一個最大的特征即是,裝盛的液體,如水、醋、醬、酒等,不易變質,保鮮、保質是陶瓷器皿的最大特征。
古藺復陶鎮,歷代盛產陶器,其距二郎鎮不過十里之遙,這里的土壤、氣候、自然環境與二郎灘相差無幾,用這里的土壤燒制的陶酒罐,正好與產生郎酒的水質、土壤等自然條件相吻合。因此,用復陶土罐儲存郎酒,顯然是最科學,最合理的。直到今天天、地寶洞內大型的儲存郎酒的陶土罐,也是是古藺本鄉本土所燒制的土陶罐,只是出廠時采用了瓷質、玻璃制品的器皿,期間包裝質地上的改變也是有因可循的。郎酒從釀造到儲存并沒有脫離本來,本土的土陶器對于郎酒所產生的特殊香型有著重要的作用。從記載中可以看出,這種土陶質地是很好的,厚重緊實,不滲漏便于運輸和儲存。從回沙郎酒包裝罐照片上分析,也是如此,罐的器型很不規則,呈凹凸不平厚重之狀,極具地方土陶之特色。
超高級:質優味珍身價日增
郎酒和回沙郎酒,即使在問世之初,也因質優味珍而價格高昂。在茅臺風靡的重慶、貴陽,回沙郎酒仍是“貨至即售,一售即空”,甚至有少量還被銷往港澳和東南亞一帶,榮膺“宴會珍品”的美稱。
僅據三十年代的物價來考察,這兩種“郎酒”在當地售價即約兩斗米一斤,賣銀則一錢一分左右,比起普通的高粱酒每斤只賣二、三分銀子,價格要高出好幾倍。在城市,它們的售價更為一般人所不敢問津。《四川經濟志》說:“每罐裝(郎)酒一斤,抗戰前一、二年在當地之價,每罐大洋六、七角,銷售重慶、成都等地則值一元”。但是,從消費心理的角度去考慮,這種質優價昂的商品,卻更容易引得消費者的青睞和傾倒。加以郎酒和回沙郎酒都是用手工操作進行釀造,生產規模不大,年產量總計不過四、五十噸。所以,它們在市場上總是供不應求,身價日增,一天又一天,不斷為二郎人贏得令人企羨的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