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的白酒行業,似寒冬臘月,暗流涌動,如履薄冰。該火的啞火,不起眼的登臺;預料中的沒出現,始料未及的看花眼。無論市場如何動蕩,絕處逢生總有人,那些人、那些品牌,高調灑脫秀出了自己的風采,昂首闊步走出了自己的通天大道。
賠本賺吆喝,電商世界你不懂
雙十一酒類電商可謂“刀口舔血”,幾大名酒企集體聲討。然而,無論如何,酒類電商仍然狠狠“光棍”了一把。為啥?便宜!“普五+飛天茅臺=1111元”,你說劃算不劃算?對于電商的這次猛烈沖擊,很多酒企似乎早早便有預知,白酒生產行業的領頭大哥們,在“雙十一”前便開始吆喝:“我們堅決抵制電商的低價傾銷行為”。可不幸的是“小弟”電商們并沒有聽大哥的話,賣起貨來寧愿賠本也得“賺吆喝”。
其實在大談融合的2014年,酒類電商的行為不難理解,電商是什么人?人家是講互聯網思維的人!在一部記錄馬云早期創立阿里巴巴和淘寶的紀錄片中,馬云一直強調,要為用戶著想。眼下的電商也都明白,贏得了用戶就贏得了一切。所以,賠本賺吆喝的電商行為似乎好理解了很多。有一天,當大家習慣了網上買酒,并且發現價格比實體店便宜不少的時候,酒企的專賣店有點危險了。
對此,酒企大哥們似乎也都明白這個道理,但他們的行為卻令人費解,為何你們自己不早開始電商營銷呢?難道是“大哥”的身子彎不下腰?但不管你高不高興,互聯網沖擊了社會的各個領域,包括白酒大哥您。
預調酒銷量激增白酒望塵莫及
今年,預調酒火了,如那首人盡皆知的“小蘋果”,火遍了大街小巷。
隨著限制“三公”和反腐敗的深入,白酒行業逐漸失去引以為豪的絕對地位。為此,各家酒企相繼推出“致青春”、“瀘小二”、“江小白”等“小酒”意圖力挽狂瀾,但從市場表現看,大家似乎對此并不感冒。不信你問問身邊的朋友,幾個知道這些年輕的“玩意兒”?
而此時,一款迎合年輕人口味的時尚酒水橫空出世了。在很多年輕人喜愛看的節目里,“rio(銳澳)”的聲音適時響起。看得多了,聽得多了,自然會有人嘗試一下,然后年輕人喝得多了,自然成了一種時尚。偏低的價格,偏低的度數,這些原本被事業有成的中老年人“不恥”的因素,卻漸漸得到年輕人的青睞。“有誰愿意花錢買罪受呢?喝點低度的酒不丟人。”預調酒的問世,恰恰吻合了當下年輕人的心態,花錢不多卻能瀟灑和時尚一把,何樂而不為呢?并且,預調雞尾酒口味繁多,喝一口翠綠的蘋果口味的預調酒,跟著《小蘋果》輕快的節奏扭動放松,也許這才正是年輕人一直在苦苦追尋的“小蘋果”。
不久前,上海巴克斯酒業(“rio銳澳”為旗下品牌)得到百潤股份55.63億元的高估值。的確,雞尾酒品類近年來呈現爆發性增長,以銳澳為例,2014年上半年營業收入同比增長524.38%。再看看白酒大哥們的“增長速度”,“囊中羞澀”了有木有?
不降反升,古井劍走偏鋒
今年白酒消費不旺,好多品牌都被迫降價,而古井倒好,不僅不降,反而漲價了;更有人看不懂了,古井不僅漲價了,其漲價的對象還是旗下“超級產品”——古井獻禮版和古井5年,二者在整個古井的銷售業績中占比高達70%以上,也是古井全國化的拳頭產品。
據悉,價格新政從12月1日執行,其中“獻禮版”的經銷價(二批價)調整到92元,渠道供貨價調整為100元,而“古井5年”的經銷價(二批價)調整為136元,渠道供貨價上調至150元。
1、現在爆出的價格分別是二批價和渠道供貨價,古井意圖旨在維護春節期間價格的剛性,常理來說,出廠價也一定會有相應調整,否則漲價會成為“空談”。我們也將對古井下一步的動作持續關注。
2、其實對古井、甚至對整個徽酒軍團來說,超級單品的升級換代始終是個破不了的難題,古井提價,在超級單品鼎盛時布局,還是比較明智的。
眾企扎堆大眾酒,唯獨金劍走“高端”
今年,大眾酒趨勢明顯,很多酒企紛紛彎腰,扎堆大眾酒,而此時,總有品牌,劍走偏鋒,如騎士般,孤獨、高艷。9月20日金劍營銷和劍南春推出的新品“劍南春•公元779”,眾人在記住其獨特的瓶體造型的同時,也記住了其“第一輕奢品”的定位和令人咋舌的高價——終端零售價1680元/瓶。很多人驚詫:土豪世界的邏輯我們不懂……在飛天茅臺也就1000元買到的時代,是什么樣的勇氣支撐金劍營銷再推出這樣“逆天”高價的產品。
此款產品也是夠“猛”的,從產品的角度來看,可圈可點的地方的確也不少,無論是品質還是設計外包上;至于這些內在元素能否支撐起外在的價格,這就需要市場的檢驗了。其實,換一種視角,現在大家都在一股腦地扎堆腰部,扎堆大眾酒,公元779劍走偏鋒也是好的,畢竟白酒的市場這么大,隨便一塊細分蛋糕都會噎死人的。
白酒圈開始涉足“眾籌”
“眾籌”本來是財經界高端大氣上檔次的事兒,沒想到嫁接到白酒這個傳統的老枝上,偶爾也能開出燦爛的花。2014年,在互聯網的強力推動下,“眾籌”這種募集資金的形式,漸漸被普通消費者所認可和接受。于是,互聯網上出現了各種各樣的眾籌形式及項目。在此大背景下,酒水行業豈能落單?典型案例如巨剛眾酒、經銷商眾籌賣酒等。
前者的發起人老巨本來就是業內知名人士,融入互聯網平臺技術手段后,名人影響力+新商業的模式大行其道,24小時內1000瓶黃酒的銷售量,讓柜臺后面的酒老板們看得目瞪口呆。后者發生在我們濟南,一些經銷商眾籌賣酒,實際相當于股份制的升級版,大家利用互聯網支付平臺募集資金,通過電商平臺營銷酒水,這種形式讓眾多年輕人過足了“老板癮”。雖然投錢很少,回報不大,但風險也小,畢竟自己成了大股東,會有成百上千的志同道合者在一起努力做項目,掙了大家一起分,這是多么豪邁的一件事情。說白了“自己的親生孩子都舍得疼”,所以大家一起向周圍的人推薦自己的產品,連廣告費都省了,利潤自然很高,效果相當不錯。
“眾籌”雖然是僅僅領著大家賺了一點零花錢,但新生事物的發展壯大還是要不斷鼓勵的,在白酒行業遭遇嚴冬的當下,這些年輕人能夠利用這樣一種簡單易操作的新形勢,似乎為白酒甚至各個行業找到了一條往前發展的新途徑。
央視招標,白酒都去哪了?
還記得去年,同樣的場景,光劍南春、五糧液、茅臺、汾酒這4家酒企就投了17.22億元給央視新聞報時,可謂“風光無限”。而今年的央視招標會,白酒企業整體“失聲”,白酒行業整體投入不到1億元,甚至白酒行業“老大”茅臺壓根沒有出現在招標現場,人們不禁要問白酒都去哪了?這些傳統意義上的“標王”企業緣何已經對央視“無人問津”?
央視招標,白酒集體失聲,對此,可能合理的解釋有很多。政策壓力之下,白酒企業集體低調,這是否也是一種沉默的抗議,亦或是施壓?白酒行業和企業作為納稅大戶,這樣被政策牽累是否有點“過頭”了,當然這只是一種猜測。其實,在這種行業形勢下,酒水企業更需要品牌的塑造與傳播,需要教育消費者,需要說明白自己,畢竟品牌這個發動引擎始終是持續的,也是企業最值得珍惜和保護的。
“可惜不是你” apec國宴無白酒
說起國宴上有哪些菜,大家說對的可能不多。但說起國宴上喝什么酒,100個人里面可能會有100個人知道,國酒茅臺當之無愧。但被譽為國酒的茅臺,在今年的apec國宴上似乎有點尷尬,因為“apec藍”來了,茅臺卻“落選”了。但這似乎還不是最尷尬的,在這次國宴上完全見不到白酒的身影,這才是讓各大白酒企業真正著急的。
其實,中國一直有用白酒招待外國友人的慣例,而且自從2009年11月第17屆apec峰會將中國蘇酒集團“夢之藍”選作apec峰會“中國之夜”的宴會專用酒后,水井坊也獲得“2012年apec主要活動唯一指定用酒”的授權,這種慣例行為決定了白酒“有資格”作為中國文化元素的代表上臺。也正因為這種“管理”和“資格”,今年apec上無白酒,還是讓很多人感到詫異。
apec國宴無白酒,這不僅是茅臺、五糧液等這些有可能是國宴備選品牌的失意,更是中國白酒的集體性失意。盡管我們不想也不愿意去過分解讀,但白酒貪污腐敗的“標簽”卻仍舊實實在在地存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