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酒與圍棋,在中華民族淵遠流長的歷史文化中結下了不解之緣,它們不僅具有獨特的文化特征,而且具有極為豐富的內涵。
酒與圍棋的發明,都經歷了漫長的歲月。圍棋的發明可追溯到古代.明朝大臣劉伯溫曾經說是孫子、吳起的發明。西晉張華《博物志》則說:“堯造圍棋,以教子丹朱”。這是說圍棋是從三皇王帝時開始的。事實上,圍棋最開始也是只能在王宮貴族那里才能見到。《左傳》中“今寧子視君不如弈棋,其何以免乎?弈者舉棋不定,不勝其藕,而況置君而弗定乎?必不免矣”就是最好的論證。
文人們喜歡下圍棋,是因為圍棋變化多端,富于創造和挑戰。棋與酒總是緊緊相連的,從開國元勛、圍棋九段陳毅元帥的詩詞中就不難看出:“秋容老圃勝東籬”、“人事難評黑白棋”……在勝過陶淵明把酒東籬的地方,陳毅也曾和故友把酒對弈。
有人說“酒、圍棋與文章一同降生”也未嘗不可。歷代皇帝中,飲酒與下棋的不乏其人,晉武帝、南北朝宋文帝、南北朝宋明帝、唐明皇、明太祖等都是善飲能弈的“圍棋皇帝”。在著名文人中,愛好同棋和酒的也大有人在。詩圣杜甫非常酷愛飲酒與下棋,他常和幾個朋友在一起“對棋陪謝傅,把劍憶徐君”,“置酒高林下,觀棋積水濱”。杜牧為李商隱居西城區齋題“林間掃石安棋局,巖下分泉遞酒杯”,更是把酒和圍棋結合得如此緊密。宋代趙師秀有詩:“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更把等棋友的那種期盼、焦慮的心情刻畫得有如親歷。
縱觀中國幾千年的歷史,帝王、文豪、詩人、學者大凡都好酒如棋,酒和圍棋鑒于它們獨特的生理功能和魅力,易于被世人所接受。他們與酒和圍棋相關的千古篇章無一不像美酒那樣飄溢著芬芳,像圍棋那樣盡顯魅力。酒的發展、圍棋的發展必然推動文化的發展。如諸子百家時,酒盛、棋盛、文亦盛。魏晉詩風伴著酒風,唐宋詩興衰,勢必都要引起文化的效應,社會發展。
“石上鋪棋勢,船中賭酒分”(李洞《贈宋校書》),“唯共嵩陽劉處士,圍棋賭酒到天明”(白居易《劉十九同宿》),棋與酒,可謂相得益彰。 前不久電視專題片《圍棋人生》中,展現了昔日橫刀立馬的聶衛平曾有的光榮,而今這一切已成為過去。而他關于喝酒的豪氣讓人不禁耍說說棋手與酒的話題。
我國一代棋圣聶衛平對自己的酒量頗為得意,以酒圣為榮的心情超過了榮獲棋圣的自豪。和聶衛平一起吃飯沒有好酒量還真不行,他不會強迫你喝酒,而是他的酒量實在太大了,一瓶二鍋頭喝下去啥事沒有。但要是沒人陪他喝的話盡管他自己也能喝,但那酒顯然喝得很悶,沒有個對手妤妤陪他喝,他的豪放與率性就怎么也顯露不出來。
聶衛平喜歡喝白酒,并喜歡自斟自飲,不喜杯來盞去,怕敬酒太多自己吃不消。所以喝酒還算有分寸,從來只喝三分醉。
白酒中他鐘情五糧液,但世面上流行的假五糧液太多,酒席場合遇有五糧液,他總自告奮勇開瓶分酒,為的是最后一招檢驗真假。即將瓶酒分盡.將瓶倒置,若發現瓶底有滴酒倒懸,則是真五糧液無疑。就可放心大膽開懷一喝了。聶衛平雖嗜酒,但在重要關頭卻不含糊,在首屆中日圍棋擂臺賽與小林光一對局前,他突然宣布戒酒。戒酒后聶衛平果然精神振奮,一舉擊敗小林光一與加藤正夫,留下一段輝煌。
重慶棋手古力好幾年占據中國棋手等級分第一名,而在喝酒上也算得上中國圍棋界的高手。古力喝酒如其下棋生猛豪放,在合肥參加中國圍棋“新人王”賽時,奪冠后一頓狂飲,不得不在大雨如注的深夜送醫院急救:在黃山舉行的“中韓新人王對抗賽”上,雖沒浮白,卻每天必喝啤酒一兩瓶。古力喝酒狂放不羈,曾在中韓天元對抗賽后與韓國棋手宋泰坤用獎杯盛酒而飲,一直喝到宋泰坤酩酊大醉;2005年圍甲閉幕,依舊獎杯盛酒,獨戰上海隊毫無懼色,驚倒在場人無數。
“棋仙”馬曉春喝酒有講究,一般只喝啤酒,而且只喝冰啤酒。并頗有怪論:啤酒冰與否與該地區經濟發達與否相匹配。倒啤酒不像常人盡量不起泡沫.而是讓泡沫充斥杯三分之一左右,這能體現啤酒的風味。他說啤酒盡量喝個新鮮,杯中未盡續酒就破壞了新鮮感,風味就不同了。
圍棋名將常昊稱開玩笑說:“連酒都不會喝還能下好棋嗎?”
陳祖德年輕時也特別能喝,在國家隊里鮮有敵手。在他的《超越自我》這本書上他記述了一件往事:“記得在五七干校中度過的那個國慶節,我們三人(陳祖德、吳淞笙、畢以剛)實在憋不住,一起到村里的供銷社買了些顯然是摻了水的汾酒,又買了幾個肉罐頭。回宿舍后將門反鎖,三人饕餮一頓。我們以慶祝國慶的名義違反了干校的紀律,縱情地歡樂了一番。說實在地我們三人算得上老實本分,但老實人在特定的環境中也會干出不老實的事。也許很久沒有和杯中物打交道的緣故,以剛喝醉了吐了一地,淞笙也倒在床上不醒人事。我把一地的臟物收拾在一個臉盆內,端著這個臉盆像賊一樣遛了出去。”
小林光一在日本棋院有“酒仙”之稱,平素寡言少語的他,一喝酒就能言善侃。
日本名譽棋圣藤澤秀行年輕時嗜酒好賭,說起他和酒在棋界太有名了。據藤澤秀行自己說他喝酒超過常人的量是在過了三十多歲、邂逅他敬仰的人生之師稻葉圭亮老師以后的事情。稻葉長時期擔任眾議院議員的職務,是一個六十九歲才開始有四個孩子的了不起的人物。他常常去秀行家,一邊喝酒一邊講中國的歷史和詩,這老人有著仙人般的風貌。有一天他送給秀行一張漂亮的硬紙箋,上寫著:“興致一來,可狂起耳,俠情一往,可亂醉耳。”
這其中的意思是:酒這個東西,既然喝,一定要喝醉。從那以后秀行就極為忠實地信守著秀葉老師的教誨。威士忌一瓶或日本酒一升,每天如此,堪稱“酒鬼”。
藤澤嗜酒的故事不少,有次在沖繩,喝醉了被出租車送到警署進了拘留所(可能是酒醉不省人事,不理會付費)。第二天早上醒來方知身在拘留所。有次在電視臺做節目,中途不見這位老先生,原來又遛出去到酒吧過酒癮去了。
還在1986年第一屆中日圍棋檑臺賽時,主將藤澤秀行對小林光一、加藤正夫兩位棋手說:“我老了,擂臺賽的擔子全靠你們倆了”。小林、加藤拍胸脯道:“沒問題,若輸棋則以剃光頭謝罪。”說罷,藤澤與兩人手勾手同飲誓言酒,他們喝酒的照片不久被刊登在日本棋院《棋周刊》上。可那一屆比賽,中方主帥聶衛平勢如破竹將小林、加藤和藤澤擊敗,取得了擂臺賽的勝利。賽后小林和加藤在小林的兒子天天催促下.和加藤同一天去剃了光頭。正好三天后兩人在棋圣戰上相遇,于是兩位光頭對弈的照片又刊登了出來。
粗粗一算愛喝酒的大牌圍棋棋手就有陳祖德、聶衛平、馬曉春、常吳、古力、藤澤秀行、武官正樹、小林光一、趙治勛、李昌鎬、劉昌赫等。每逢棋手聚會最不能忘記就是酒,菜肴怎么樣倒放在其次。象棋棋手中愛喝酒的不在少數,大名鼎鼎者如胡榮華、呂欽、劉殿中等。
2000年的12月份,關于圍棋的報道中,最具賣點的一個熱點新聞就是小林覺醉打柳時熏。一時間,各種傳言不脛而走。最終,日本棋院做出對小林覺禁賽一年的處分。事情的經過有各種報道版本,如今人們對于小林覺如何傷人已不是十分關心,倒是有一點清晰地留在了人們的心目中,那就是小林覺在大賽期間喝酒,而且傷害了隊友。
事實上,圍棋作為比拼腦力、智力的體育項目,其殘酷激烈程度決不亞于任何其他項目,它需要棋手有充沛的體力和清醒的頭腦。比賽之中,飲酒甚至酗酒則是棋手的大忌。
雖然,圍棋棋手相對其他項目的運動員來說,在這方面沒有十分明確的規定與要求,但很多棋手都自覺地在比賽中禁酒。如藤澤秀行先生一生好飲,酒量也是極大。但他在關乎個人榮譽的棋圣戰前期,痛下決心戒酒,最終以驚人的毅力與精妙的棋藝戰勝對手。
圍棋文化也變為一個平常人可以享受的精神食糧,它蘊含的千變萬化的玄機與博大精深的奧妙也得到空前的發展。
無論時間怎么轉變,歲月如何變遷,酒與圍棋始終伴隨著文化的進步,不斷地向前發展。
附陳毅有關圍棋與酒的詩(三首)
其一
韓紫翁挽詩
秋容老圃勝東籬,巾履肅然此孑遺。
波翻椎海龍蛇斗,變起蕭墻燕雀危。
天心已厭玄黃血,人事難平墨白棋。
魯連賁志埋幽恨,痛快親仇忍一思。
1942年5月
其二
淮河對弈
圍棋花下鎮日間,君醉起舞我欲眠。
風勁落英香滿座,拈花微笑意陶然。
1943年
其三
題《圍棋名譜精選》
紋枰對坐,從容談兵;研究棋藝,推陳出新。
棋雖小道,品德最尊;中國絕技,源遠根深。
繼承發揚,專賴后昆;敬待能者,奪取冠軍。
1962年冬
上一篇:酒似長河詩如流
下一篇:醉斬長鯨倚天劍——武術與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