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云:紂為糟丘酒池,一鼓而牛飲者三千人,池可運(yùn)舟。
《沖虛經(jīng)》云:子產(chǎn)之兄日穆,其室聚酒千鐘,積曲成封,糟漿之氣,迸于人鼻。日荒于酒,絕不知世道之安危也。
《史記》紂及齊威王,《晉書》王道子、秦符堅(jiān)、王悅、皆為長夜飲。
楚恭王與晉師戰(zhàn)于鄢而敗,方將復(fù)戰(zhàn),召大司馬子反謀之,子反飲酒醉不能見。工嘆曰:“天敗我也!”乃班師,而戮子反。
鄭良霄為窟竇而晝夜飲,鄭人殺之。
《三輔決録》:漢武帝自以功大,更廣秦之酒池、肉樹,以賜羌人,而酒可浮舟。
《魏志》:徐邈,字景山,為尚書郎,時(shí)禁酒,邈私沉醉。趙達(dá)問以曹事,邈曰:“酒中圣人!边_(dá)白太祖,太祖怒。渡遼將軍鮮于輔進(jìn)曰:“醉客為酒,清者為圣人,濁者為賢人,此醉言爾!
《三十同春秋》曰:阮孚為散騎常侍,終日酣縱,嘗以金貂換酒,為友所彈。
《裴楷別傳》曰:石崇與楷孫綽宴酣,而綽慢即過度,崇欲表之,楷曰:“季舒酒狂,四海所知,足下飲人狂藥而責(zé)人,正禮乎?”
宋孔顗使酒仗氣,彌日不醒。僚類之間,多為陵忽。
漢末,政在奄宦,有獻(xiàn)西涼州葡萄十斛于張讓者,立拜涼州刺史。
元魏時(shí),汝南王悅兄懌為元叉所枉殺,悅略無復(fù)仇之意,復(fù)以桑落酒遺駐叉,遂拜侍中。
韓子云:齊桓公醉而遺其冠,恥之,三日不朝。管仲因請(qǐng)發(fā)倉廩,賑窮三日,民歌曰:“何不更遺冠乎?”
晉阮咸每與宗人共集,以大盆盛酒,不用杯勺,圍坐相間更飲。群豕來飲其酒,咸接去其上,便其飲之。
晉文王欲為武帝求婚于阮籍,醉不得言者六十日,乃止。
胡母輔之等方散發(fā)裸袒,閉室酣飲已累日,阮逸將排戶入,守者不聽,逸乃脫頭露頂于狗竇中叫,輔之遽呼人飲,不舍晝夜。
唐進(jìn)士劉遇、劉參、郭保衡、王仲、張道隱,每春選妓三五人,乘犢小車,裸袒園中,叫笑自若,曰“顛飲”。
元魏時(shí),崔儦每一醉八日。
三國時(shí),鄭泉愿得美酒一百斛滿船干脆置兩頭,反復(fù)輒飲之。憊即往啖肴膳,酒有斗升減,即益之。將終,謂同志曰:“必葬我陶家側(cè),庶百年化為土,或見取為酒壺,實(shí)獲我心!
晉人周顗,過江積年,恒日飲酒,惟三日醒。時(shí)人謂之“三日仆射”。
畢卓為吏部,比舍郎釀酒熟,卓夜盜飲。
劉伶嘗乘鹿車,攜一壺酒,使人荷鍤隨之,曰: “死便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