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要有冷浸法、熱浸法、滲漉法及釀制法。
冷浸法:將藥材切碎,泡制后,置瓷壇或其他適宜的容器中,加定量白酒,密封浸漬,每日攪拌1-2次,一周后,每周攪拌1次,共浸漬30天,取上清液,壓榨藥渣,榨出液與上清液合并,加適量糖或蜂蜜,攪拌溶解,密封,靜置14日以上,濾清,灌裝即得。
熱浸法:取藥材切片,用布包裹,吊懸于容器的上部,加白酒至完全浸沒包裹之上,加蓋,將容器浸人水液中,文火緩緩加熱,溫浸3-7晝夜,取出,靜置過夜,取上清液,藥渣壓榨,榨出液與上清液合并,加冰糖或蜂蜜溶解靜置至少2天以上,濾清,灌裝即得。此法稱為懸浸法。此法后來改革為隔水加熱至沸后,立即取出,傾入缸中,加糖或蜂蜜溶解,封缸密閉,浸漬30天,收取澄清液,與藥渣壓榨液合并,靜置適宜時間后,濾清,灌裝即得。
滲漉法:將藥材碎成粗粉,放在有蓋容器內(nèi),再加入藥材粗粉量60-70%的浸出溶媒均勻濕潤后,密閉,放置15分鐘至數(shù)小時,使藥材充分膨脹后備用。另取脫脂棉一團,用浸出液濕潤后,輕輕墊鋪在滲漉筒(一種圓柱型或圓錐型漏斗,底部有流出口,以活塞控制液體流出)的底部,然后將已濕潤膨脹的藥粉分次裝人滲漉筒中,每次投入后,均要壓平。裝完后,用濾紙或紗布將上面覆蓋。向滲漉筒中緩緩加入溶媒時,應先打開滲漉筒流出口的活塞,排除筒內(nèi)剩余空氣,待溶液自出口流出時,關閉活塞。繼續(xù)添加溶媒至高出藥粉數(shù)厘米,加蓋放置24-48小時,使溶媒充分滲透擴散。然后打開活塞,使漉液緩緩流出。如果要提高漉液的濃度,也可以將初次漉液再次用作新藥粉的溶媒進行第二次或多次滲漉。收集滲漉液,靜置,濾清,灌裝即得。
釀制法:即以藥材為釀酒原料,加曲釀造藥酒。如《千金翼方》記載的白術酒、枸杞酒等,都是用此方法釀造。不過,由于此法制作難度較大,步驟繁復,現(xiàn)在一般家庭較少選用。
上一篇:釀造技術是智慧的結晶
下一篇:藥酒工藝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