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寇準,人們馬上會想到那個一口山西家鄉話的寇老西兒,他“背靴訪六郎”的故事家喻戶曉。在人們心中,他是一個聰明正直、幽默風趣的好宰相。
寇準字平仲,華州下邦(今陜西渭南)人,是北宋時著名的宰相,以耿直敢諫著稱。寇準從小就聰明好學,七歲時就吟出了“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俯首白云低。”的詩句。在年僅19歲時赴汴梁(開封)會試就被錄取。
寇準在宋太宗時期就擔任過副宰相等重要的官職。有一次,寇準因奏事,觸怒了宋太宗。宋太宗非常生氣,氣怒之下拂袖想走。寇準卻一把拉住太宗的袍子不讓走,一定要太宗坐下聽完他的話,周圍的群臣都嚇得面孔變色,寇準卻毫不退縮。宋太宗了解寇準的耿直,也拿他沒有辦法,處理完政事之后還稱贊他說:“我有寇準,就像唐太宗有魏征一樣。"
澶淵之盟雕塑
1004年(宋真宋景德元年),遼朝蕭太后、遼圣宗親自率領二十萬大軍南下,前鋒已經到了澶州(今河南濮陽),同時準備大舉進攻北宋,情勢非常危急。因耿直而被讒言陷害的寇準被詔回朝任宰相。他反對副宰相王欽若等喪土失地的逃跑主張,極力主張抵抗,促使真宗往澶州督戰,最后軍情振奮,大挫遼人氣焰,并與遼訂立了澶淵之盟。可是不久,寇準再次被王欽若構陷而罷相。晚年寇準再次得到起用為相。在1020年(天禧四年)又被為其“溜須”的丁謂挾嫌報復,被排擠去位,貶逐到雷州(今廣東海康)。
世事無常,幾年后,丁謂因罪也被貶到崖州,路上恰好要經過雷州。寇準不計前嫌,派人送一蒸羊在路邊迎他。丁謂內心受到觸動,非常感激寇準,希望能見到他,當面賠罪,寇準卻為免難堪,堅決不見丁謂。寇準的仆從聽說陷害主人的丁謂要路過雷州,出于義憤準備殺死丁謂給寇準報仇。寇準得知后命人鎖上大門,在院里擺上酒菜,親自和仆從一起喝酒作樂,直到丁謂走出雷州地界才放仆從出去。當時人們為此都感嘆:“若見雷州寇司戶,人生何處不相逢。”
寇公樓
寇準喜愛喝酒,豪爽大度,在生活中喜歡放縱性情。在他當了丞相后,生活極為奢華,喜歡在庭院點燃巨燭,耀如自晝,并且總是“座上客常滿,樽中酒不空”。在飲酒言笑之時,賦詩作樂。歐陽修的《歸田錄》中曾說寇準“尤好夜宴劇飲,雖寢室亦燃燭達旦”;《宋史》中也說,“準少年富貴,性豪侈,喜劇飲,每宴賓客,多闔扉脫驂。家未嘗燕油燈,雖庖匱所在,必然炬燭口”據說,寇準每次夜宴,必備上千束綾綢準備行賞,招來的歌伎每唱一首曲予,如果他覺著唱得好,就賞給一匹綾綢。寇準的奢靡使得他的愛妾茜桃都寫詩規勸,曾作《呈寇公二首》,詩曰:
(一)
“一曲清歌一束綾,美人猶自意嫌輕。誰知織女螢窗下,幾度拋梭織得成。”
(二)
“風勁衣單手屢呵,幽窗軋軋度寒棱。臘天日短不盈尺,何似妖姬一曲歌。”對愛妾的規諫,寇準渾不以為然,馬上寫了《和茜桃》作答:“將相功名終若何?不堪急景似奔梭。人間萬事何須問,且向樽前聽艷歌。”
幾歷坎坷的寇準,把酒歡歌,自是對人生有自己的感悟。于心無愧,何妨瀟灑走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