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寒里的酒香
鐘新強
臘月和正月,是鄉村盛產新娘子的時節,也是酒香最茂盛的時候。這個時候,農事不再是鄉村的主題,喜事占據了頭版。爆竹的香味彌漫村莊,辦喜事的浪潮一波接一波。之了慶祝喜事,東家必定要辦酒席,必定要讓喜酒溢滿鄉村。淳樸的村民紛紛湊上份子錢到辦喜事的主人家吃一餐,喝一頓,醉一場,鬧一番,幫主人家把喜事鬧得紅紅火火,皆大歡喜。所以,鄉村辦喜事,重頭戲就是酒席。無酒不成席。酒香籠罩著鄉村,像懷抱一樣。農村酒席不像城里那樣,由酒店操辦吃完就付賬走人。農村里擺酒是在自家的廳堂里,房間里,甚至是屋場里。為了辦好酒席主人家特意請了一位“總管”來打理一切。請兩位“陪客”,專門接待遠道而來的客人,給客人發香煙,陪聊天什么的。還有專職“請客”兩到三人。其實,該請的客人東家早已經發了紅請柬請了。這幾位不過是催一下村里的人準時來吃飯。“禮房”設有兩人。一人收禮金,一人登記在冊。酒席后一并交付給主人。
操持這場酒席的核心人物是掌廚。這個掌廚的,不是說會炒幾個家常菜的人就能勝任的。掌廚的,必須能夠在大鍋大灶的舞臺上施展手藝。俗話說,眾口難調,能讓前來吃酒的眾人不說閑話的廚師,還真要有些功夫。還有幫廚的,就是在廚房里幫忙的,洗菜,切菜,傳菜收碗等等。當然也少不了打雜的,就是端茶送水,端桌凳什么的。
城里酒席是一次性把十幾道菜上齊,客人任意選著吃。農村里擺酒,一次只上一道菜。大家慢慢吃,慢慢等,酒席就顯得漫長,富足。當然,相同的地方是,酒席開席前有四道冷盤和一道干盤。冷盤一般是黃桃、皮蛋、鹵豬肉,花生米等。干盤里有糖果、花生、餅干、紅棗以及香煙兩包。花生有生有熟的。圖的是“生了,生了“這個口彩。
農村酒席開席前,還會有點序曲。原來,農村酒席講究安排上座"。什么樣的人物要坐上座"呢?一般來說,坐第一位的是外婆家來賓。農村講究禮節,尊重女性,因為母系是來開花散葉的,功勞至大,所以要坐第一個位置。然后再按親疏輩分,依次往后推,坐二位三位等等。安排好座次后,某個有身份的人會站起來發個言。說的無非是今日是某某家辦喜事,承蒙親朋好友前來祝賀,萬分感謝,然后招呼大家吃好喝好。
開席的鞭炮響過后,客人們就可以動筷子了。農家酒筵講究的是八盤八碗。以我老家新華村為例,就是要上一十六道菜。首先上的第一個碗,是什錦湯。美味可口的什錦湯熱乎乎的,先墊下肚子,為以后的菜肴做好鋪墊。然后是一盤炒粉絲。當然里面是放了肉片的。接著是炒板筍。這板筍可不是市場里熏了硫磺的筍,而是來自后山竹園自己做的板筍。純綠色產品,咀嚼起來有一股山野的清香。
然后是排骨湯。再就是紅燒魚。魚是來自河里的清水魚,鮮美異常。雞湯。雞是自家養的,從沒吃過飼料或者什么添加劑。那雞湯,顏色正,香氣濃,味道美。接著是肉片。這肉,是農家土豬肉,主人自家殺的豬,或是村里人殺的豬。然后,銀魚湯、玉米肉丁、肉丸湯、鹵鴨、豬肚湯、牛肉、豬腳、水餃等陸續上場。最后壓陣的紅燒肉。大塊的肉,油亮油亮的,看著就飽了。至此,八盤八碗已經上齊了。大家已經吃得差不多了。遠道的客人就向主人告辭。送客的鞭炮響起。多數人陸續散去,余下幾個貪杯者還在那里拼酒。
無酒不成席,有酒才有氣氛。酒席上一般會準備啤酒,白酒兩種。吃了兩三個菜后,主人就出來敬酒了。一般都是夫妻一起上來,由總管帶領,一桌一桌輪流敬酒。然后是總管帶領新郎和新娘來敬酒。來敬酒時,桌子上的人都會站起來,舉起杯子大家一起喝。實在是滴酒不沾的人怎么辦?放心,酒席上還預備了飲料的。來敬酒時也能以飲料代酒,反正不能空杯。以后敬酒,就有點隨意的味道了。同桌的人互相敬酒自由地喝。有某個酒量大的人會被主人請來做酒保。他已經喝得面紅耳赤了,提著酒瓶一桌一桌喝過去。此人一般嗓門奇大,酒量驚人。在他的鼓動下,氣氛就越來越濃了,掀起一個個的高潮。
村酒筵從臘月擺到正月。村子里喜事多多,往往不是這家娶媳婦,就是那家嫁女兒。當然,喬遷之喜的也有,給孩子做周歲的也有。時候到了,喝喜酒去!人們高聲地說道,底氣十足。多么難得啊,操勞了一年的鄉親,就是在這辦喜事的時候,享受著裊裊的酒香。在冬季,鄉村用酒香染透歲寒,用酒香來凝聚親情,用酒香來孵一個好夢!
上一篇:飲酒桃江畔 悠然見南山
下一篇:魏徵亦是釀酒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