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到美國酒文化,不得不提的就是在1920年美國人向酒宣戰的經歷,這次禁酒運動甚至差點改變了美國的兩黨制。民主黨在禁酒問題上產生了嚴重的分歧,故而在全國的影響力及支持度大傷。禁酒黨脫穎而出,成為當時全國深孚眾望、倍受擁護的黨派。所以無論如何,這段時期是在美國歷史上不得不提的。
1920年1月16日零時,美利堅進入漫長的禁酒時期。這片土地上某個隱秘角落,塞住的地漏被打開,酒液打著旋渦流入幽深的地底,整個大陸如同浴后排干的浴池一般,只留下淺淺的水洼,直到最后一滴生命之水被渴望的吐息蒸干。
美國憲法第十八修正案宣告全國范圍內除私下擁有、飲用外,酒類釀造、運輸、和銷售屬違法行為。但這并不能壓制人們對飲酒的需求,于是在接下來的十余年里發生了今天看來十分荒誕的事情:無法繼續售賣葡萄酒的酒農們開始售賣“葡萄磚”,提醒顧客千萬不要把葡萄磚溶解到水里發酵成酒。
啤酒釀造廠商紛紛轉而生產麥芽糖漿,在使用指南上寫明你絕對不能做的事,“一個不小心”你就會把糖漿轉化為酒精飲料。
由于法律允許酒被用于醫藥和宗教儀式,信教的人越來越多;同時注冊藥劑師數量飆漲,作為處方藥被開出的威士忌激增,連醫院中的消毒酒精也供不應求……
但許多事情并不那么歡樂。許多飲者發揮酒后“創意”,使用汽車冷卻器私釀酒,這種方法操作不當會被當場炸死。即使成功蒸餾出酒液,也會由于其中重金屬含量超標,飲用后死亡或留下后遺癥。
作為藥用進入美國市場的牙買加生姜酒jake,被蹩腳的私釀者用具有神經毒性成分勾兌,致使大量飲用者患上臭名昭著的后遺癥—— jake leg腿腳麻痹癥。
更令人驚駭的是,有報道顯示,當時的美國政府有計劃地在工業酒精中下毒以阻嚇將工業酒精轉化為飲用酒這種非法私釀,而飲者中毒后可能會失明或死亡。有人估計,這一舉措導致約10000人喪生。
盡管這場百年前的酒精浩劫早已煙消云散,但它對酒的影響似乎并沒有遠離:
因禁酒失業的調酒師,要么轉戰地下重操舊業,要么出走到加勒比地區或歐洲,同那些出國尋酒的美國名人或者明星一樣,促進了雞尾酒在全世界的發展。
許多當今的經典雞尾酒都是在禁酒令時成型或者壯大,據說當今常見的長島冰茶,起初就是為了躲避探員查緝而配制。由于當時的黑市酒或者私釀酒由于口味太差,不得不摻入調味成分飲用——果汁、汽水、糖漿……
禁酒令使得雞尾酒更為受歡迎
把烈酒摻入果汁飲料不僅易于入口,還增強了隱蔽性。禁酒令之后,水果成了Old-fashioned配方的標配,直到本世紀初。
Gin Rickey因為無需陳年的金酒替代了原本作為Rickey基酒的波本威士忌;Bees Knees據說也是以甜味掩飾劣質私酒味道的心機雞尾酒之一。
諸如百加得雞尾酒、Mary Pitchford這樣的朗姆雞尾酒,則伴隨著來自古巴的走私朗姆酒一同在美國發揚光大。
秘密的非法飲酒場所也如雨后春筍一般冒芽,這就是speakeasy。在本世紀第一個十年末尾,它給了美國酒吧靈感,這一名稱和裝修風格被再度采用并形成一股風潮,比如Hideout,PDT和Bathtub Gin等,引起其它各國酒吧的效仿。
就連“浴缸金酒(bathtub gin)”這個當時用于低質私釀金酒的戲稱,在當代也被用于命名酒吧、餐廳或者金酒品牌。Jake Leg則被用來命名一杯新創的雞尾酒。外國酒圈對于禁酒令時代的再發掘真是有點樂此不疲。
文藝界也沒有忘記那個年代。酒業非法化后走私酒的巨大利潤使匪幫和有組織犯罪盛行,也成為時代的特征之一,甚至成為一個經久不衰的話題和影視素材,比如2010年的美劇《大西洋帝國(Boardwalk Empire)》,還有1987年羅伯特德尼若和肖恩康納利聯袂出演The Untouchables。
葡萄酒似乎是一片相對溫和的領域。被作為圣酒的葡萄酒得以合法小規模流通,盡管生產和銷售都受到政府監管,但相比某些極其危險的私釀酒和黑市酒(飲用這些酒導致癱瘓或永久失明),葡萄酒還是安全得多,它不會讓人殘疾或者死亡,至多也就是讓人失去對好酒的概念罷了。
不過禁酒令可能還是改變了美國的葡萄酒版圖。有報道顯示,如果沒有禁酒運動,美國最優秀的葡萄酒可能在俄亥俄州而不是加州。禁酒之前,俄亥俄州的葡萄酒產業遠超今日加州;禁酒后,原來的葡萄種植園改為種植大豆玉米小麥等經濟作物,而同一時期加州的葡萄種植田擴張了700%。
精釀啤酒的進程也可能走了一段彎路。19世紀美國全國有4000家以上的釀酒廠,而禁酒令前的1392家酒廠到解禁后僅存164家。隨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又使用于釀啤酒的糧食供應受限,小型啤酒廠因此回天乏力。這就使得美國市場很快被生產淡拉格的大玩家占據,美國啤酒幾乎成為工業化生產淡拉格的代名詞,直到自80年代開始的精釀啤酒運動漸成氣候。
1933年12月8日下午5時31分,漫長的13年干涸時期畫上句點。禁酒不但沒有讓酒消失,反而使得飲用量不降反升,飲酒者不斷從非法渠道買酒,而對酒精控制權卻由政府轉移到黑幫手中。
黑幫運用財力買通警察和官員,明目張膽施加影響。黑幫爭奪引發的暴力犯罪不斷升級,卻因為走私的是酒而被民間視為英雄。與此同時,政府不僅損失了來自酒業的稅收(約5億美元一年),還要花費高額資金執行禁酒令。
諷刺的是,禁酒令期間大名鼎鼎的禁酒專員Izzy Einstein和Moe Smith在一整天忙著逮捕觸犯禁令的人之后,卻總要喝點啤酒和雞尾酒放松一下。
但禁酒令實行后,卻沒能如預期一樣,實現美國人道德情操的凈化。1933年,持續了約14年的禁酒令被明令禁止,曾經轟轟烈烈的禁酒運動也隨之結束。
上一篇:酒器收藏文化 中國酒器之美
下一篇:中國酒器文化 古人的“發明”——溫酒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