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安是陜西東南部的土石山區,鎮安人大多善釀包谷酒,不僅有養育出美麗女子的好水,還有鎮安回味無窮的包谷酒,以及許多陜西人回憶中的傳統“民間”酒文化。
鎮安酒文化
鎮安人把造酒看的和挑水一樣簡單,溝溝岔岔都是純凈水,隨便挑兩桶,往底鍋里一倒,竹笆笆上擱一只木桶,鋪幾層發酵的料,上邊再放一口天鍋。底鍋下疙瘩柴熊熊地燃燒,水從液體變化為氣體,氣體又在天鍋下冷結為液體,流出來的,就是酒。鎮安人不無自豪地說:只要溝溝岔岔的水流不斷,鎮安的包谷酒便喝不完。
鎮安酒禮習俗
鎮安的臘肉很著名,鎮安的包谷酒很著名。鎮安人無肉不成宴席,無酒不成禮儀。鎮安的商店也出售西鳳、茅臺、五糧液,但其銷售量遠遠比不上包谷酒。在鎮安,喝夠年頭的包谷酒,不僅是一種享受,而且是一種待遇。
鎮安人宴客,按照主與客的情感深淺程度,可以分為三大類:關系一般化的請進大酒店,菜是南北大菜,酒是高檔名酒,碰的是玻璃杯,說的是場面上的話;關系密切的請進小酒館,菜是鎮安特色菜,酒是包谷酒,碰的是銅酒盅,交的是心;如果來者是一個知己,那么,做東的會把你肩膀一摟:走走走,到家里去。來到家里,菜只有一條臘豬腿,不用筷子,就那么用手撕著吃。酒壇子捱著桌子腿,壇子的沿口上掛一個提子,喝多少,隨便提。這時候,人生的面具統統扔進太平洋去了,只有真情在,真情不必說,一切都在酒里頭,喝酒喝酒,人逢知己千杯少,酒不醉人人自醉,人生難得一回醉啊。
鎮安人不分老少,都會吃包谷酒。有的人喜歡在午餐時抿幾小口,有的人喜歡在晚上睡覺前喝二兩,如果不喝這二兩,便睡不著覺。倘若誰說自己不會喝酒,他們不信:你既然會吃飯,就應該會喝酒,喝酒比吃飯簡單得多,不要用牙齒咬,往嘴里一倒,咕咚一聲,就下去了。鎮安人一邊解釋,一邊示范性地端起酒杯往嘴里一倒,果然咕咚一聲下去了。人們踏上鎮安的土地,沒有一定的酒量,最好不要沾酒盅,一旦沾盅,就放不下了,既然有再一再二,必然有再三再四。鎮安人喝酒要喝好,好的標準是醉,誰喝醉了,那才是喝好了,誰出溜到桌子下面去了,那才是好得不能再好了。
鎮安的男人,酒越喝臉越紅,鎮安的女人,酒越喝臉越白。遇著喝酒臉色傻白的主兒,千萬要當心,她起碼有一斤以上的量。鎮安人喜歡以酒交友,他們的生活經驗是,麻將越打越生分,燒酒越喝越親熱。酒可以拉近人的距離,酒可以濃厚人的感情,只要在一張桌子上喝過一次酒,就會成為終生的朋友。酒量與人緣成正比,酒量越好,人緣越好,有了很好的人緣,就沒有辦不成的事情。吃不窮,喝不窮,人緣不好一世窮,人緣是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優勢資源。
劃拳酒俗
鎮安人不分男女,都會劃拳,女人一邊在鍋臺上做菜,一邊抽空出來和客人劃幾拳。西洋人只知道碰杯,不知道劃拳,鎮安人覺得那種喝法太乏味了。在鎮安,喝酒不劃拳,等于結婚沒放鞭炮。有些酒中狂人自以為指法高明,號稱酒喝大江南北,拳打黃河兩岸,想和鎮安漢子過招兒,漢子不語,示意女人過來接幾招兒。女人臉上光光的,眼睛亮亮的,聲音脆脆的,指頭翹翹的,酒前不語酒后笑,阿拉伯數字一字清,三下五除二,就把你拾掇了。
鎮安人常常在酒場子上見智商,他們能夠以幾個指頭的伸伸曲曲,丈量人情,把握世事。鎮安人常常在包谷酒中見性情,那些嘴巴咂得很響而酒底子留得很厚的人,他們視為滑頭,那些喝一半灑一半的人,他們視為賴皮。鎮安人喜歡直爽,杯杯端起,盅盅見底,滴一點,罰三盅,那才叫“直”。直人直得不會拐彎兒,舌頭根子率先硬起來,繼而大笑,或者大哭,鎮安人覺得這是酒精作用下的自然現象,沒有什么大驚小怪的。
鎮安秦楚文化在這里交匯融合,醞釀出了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而酒文化是當地重要的民俗文化之一。好水好料釀美酒,這里酒文化歷史悠久,并且很好的保持了最原始、最鮮明的民間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