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崇尚禮儀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宴請客人是我國的傳統習俗,是親友間溝通情感增進友誼的一種方式。但是,近年來,許多不文明飲酒現象屢屢發生,傳承健康文明酒文化,一些不良行為是要堅決遏制的。
文明飲酒要適量。根據科學研究,酒精對人類的大腦有強烈的麻醉作用,短時間內大量的飲酒就會使神經細胞突然產生興奮,繼而轉為麻醉狀態,造成言行失常,不省人事,嚴重者還可導致死亡。醉酒時人體各器官失調,功能性括約肌也由麻痹而開放,生理功能失調,易誘發各種疾病,像胃炎、肺炎和各種感染。如果是長時間慢性中毒,輕則神經衰弱,重則智力減退、健忘、肝脂肪化。酒文化蘊含著賓主之禮、飲具文化等內容,提倡莊嚴的儀式感,和諧融洽的賓主情誼,不是“豪飲”、“牛飲”,飲酒切忌過量。
文明勸酒不強迫。與酒文化一樣久遠的是勸酒文化。中國古代的餐飲承載著極為重要的社交功能,所以延宕的時間較長。貫穿宴飲活動的,除了絲竹歌舞外,就是酒。中國早期的勸酒風氣源自各種持續時間很長的宴會。一頓飯吃這么長時間,話題必然枯竭,干喝也無趣,于是便發明了各式各樣的勸酒技巧。進入現代社會,勸酒亦是熱情和敬意的表現。但是,勸酒不應成為“逼酒”,勸酒是要表達誠意,若對方明確表示不能飲酒,就要適可而止,決不能演變成強逼、強灌。
酒后文明講公德。酒駕、醉駕造成的重大交通事故曾經震驚全國,酒后公德,關系你我他。2011年5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八)》正式實施,醉駕作為危險駕駛罪追究駕駛人的刑事責任。醉駕入刑極大地保障了公民的個人安全。對于飲酒者個人,更應該堅持“喝酒不駕車,駕車不喝酒”的準則,對自己負責、對家人負責、對他人負責、對社會負責。
歷史傳承的酒詩、酒詞、酒賦、酒聯、酒歌、酒旗、酒令,甚至是酒故事,都有中華大地各民族深奧的文化底蘊。祖先給我們留下說不完和道不盡的佳話和千古絕句。真是酒成文,文助酒,文酒相伴。現代文明不斷發展進步,但卻總是忘了“酒文化”的本。
上一篇:“畸形”的酒文化還在傳承嗎?
下一篇:酒文化:歐洲人的啤酒情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