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上半年,中國進口葡萄酒總量達29979.2萬升,同比增長21.9%,創造近五年同期增速的新高,進口葡萄酒的均價也出現抬升趨勢。業內人士認為,進口葡萄酒已逐漸滲入三、四線城市市場,“普及型”和“提升型”兩種需求將在未來三至五年內主導整個中國進口葡萄酒市場的發展。
“普及型”消費
需求廣泛快速增長
據海關最新數據顯示, 2016年上半年,中國進口葡萄酒總量達29979.2萬升,同比增長21.9%,創造近五年同期增速的新高,進口葡萄酒的均價也出現抬升趨勢。近日,卡思黛樂集團亞太區總裁畢杜維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對逐漸復蘇的中國進口葡萄酒市場充滿信心。
畢杜維認為,整個市場正在向更成熟、理性的方向發展,并且提出了“雁行式增長”的觀點:“沿海地區以及經濟較為發達的一、二線城市市場是‘領頭雁’,葡萄酒消費正在逐步轉向‘提升型’的需求,追求優良的品質和多元化、個性化的口味選擇;另一方面,在廣大內陸省份以及三、四線城鎮市場上,對于進口葡萄酒的‘普及型’消費需求也正在呈現廣泛而快速的增長。”
進口葡萄酒
應學習白酒銷售模式
畢杜維認為,進口葡萄酒企業應該學習中國白酒銷售模式,不設全國級的總代理,采用“分省招商、三級分銷”的渠道體制,有助于渠道商根據所處區域的市場發展程度,來制定庫存和物流優化方案。
近兩年,進口葡萄酒業界一度流行“大單品”的營銷理念,畢杜維認為不應該忽視葡萄酒消費者對于口味偏好的個性化追求,完整、廣闊的產品線才是品牌的后盾:“雖然很多消費者在購買葡萄酒時會以‘性價比’ 為首要的衡量標準,但品牌的歷史、廠商的背景也應成為消費者選擇購買葡萄酒的考慮因素。這也將成為中國進口葡萄酒市場逐漸走向成熟的標志。”
對于今后中國進口葡萄酒市場的前景,畢杜維認為接近消費者是其發展的必然趨勢:“消費量不斷增長,消費者對葡萄酒了解程度越來越高,不僅符合葡萄酒廠商對市場的期望,也昭示著中國進口葡萄酒市場即將迎來繁榮。而無論是新的銷售模式還是品牌策略都是為了順應中國進口葡萄酒市場的發展,目的都是為了更接近消費者、更深入地靠近市場。”
葡萄酒公司業績大增
日前,澳大利亞葡萄酒業巨頭富邑葡萄酒集團公布了2016年財年(2015年7月1日到2016年6月30日)的全年業績,年度稅后法定凈盈利為1.794億澳元,每股收益為25.1澳分,相比去年業績增長達一倍以上。息稅前收益為3.42億澳元,較去年增長了52%。在威龍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SH603779)發布的 2016年中報中,其2016年上半年營業收入373,606,665.75元(約3.74億元),同比增長4.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 21,201,752.04元(約2120萬元),同比增長90.36%;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7510萬元,比上年增長47.02%。基本每股收益0.13元,比上年增長8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