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節對于中國人來說,不僅僅是個節日,更加是情感得以釋放、心理訴求得以滿足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歡節和永遠的精神支柱。中國人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而白酒則是中國特有的一種蒸餾酒,酒文化在中國也有逾千年的歷史,在我國歷朝歷代,酒與春節的關系密不可分,酒禮習俗也不盡相同。
唐代,隨著國力強大,飲酒的規模和檔次都超過歷代,過年時,皇宮會舉行豪華酒席,還會有音樂歌舞、行酒令來助興。不管是皇室貴族還是普通老百姓,過年飲酒已經不再是防疫治病,而增添了新的含義,圖個熱鬧喜慶,酒也變成了助興的道具。
北宋時,過年一般一天要喝兩遍酒,除了晚上自家人團坐在一起喝酒守歲外,在白天,鄰里之間還會互相邀請對飲,謂之“別歲”。除了喝酒,鄰里之間還會互相饋送酒食,謂“饋歲”。
宋代之后,過年時,不光是喝酒助興,還出現了許多創新的娛樂節目,最流行的是擲骰子。大人坐在一起喝酒,小孩則圍在一起放鞭炮,放完鞭炮后,纏著大人要壓歲錢。自清代之后,酒又變成了傳遞感情的使者,賦予了更多的社交年功能,過年時,提著好酒送禮拜年的風俗一直沿襲至今。
由此來看,如今春節被稱為是全中國最能喝酒的假期的淵源也絕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