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已經遠去的2015年,中國酒水行業上演著:“白酒眾籌熱、企業爭上新三板、白酒熱炒巴拿馬”的熱鬧故事,同時也有酒水行業逐漸變暖、酒類電商不斷崛起等微妙變化......
2015年中國酒水行業大事件回顧 :
酒業回暖
近期,白酒行業18家上市公司第三季度業績報表全部亮相。如果說2015“期中考試成績”讓白酒行業喜憂參半,那么第三季度的業績報表無疑是“喜上眉梢”,18家白酒上市公司,除皇臺酒業依舊“深陷泥潭”外,有超過6成企業實現營業收入與凈利潤同時增長。正所謂,訣冬復立春,花草競相長。
其中,白企龍頭貴州茅臺營業收入達到231.49億元,同比增長了6.59%;凈利潤114.25億元,同比增長了6.84%;而洋河股份以及老白干則實現雙位數增長;瀘州老窖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同樣也實現了正數增加;作為“難兄難弟”一度虧損的酒鬼酒和水井坊,終于呈現出扭虧為盈的態勢。其中,酒鬼酒前三季度實現凈利潤6101.33萬元,同比增加了180.25%;而水井坊則實現凈利潤7074.58萬元,扭虧為盈也只在旦夕之間。
對于第三季度業績報表呈現的“回暖”態勢,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王延才公開表示,第三季度業績報表表明白酒行業正處在一個筑底期,行業格局初顯,并且酒業內部結構正在深度重構。行業調整三年,業績從整體下降到小規模回升,乃至第三季度的大范圍提升,說明白酒行業已經到了筑底向好的階段。
酒類電商
隨著酒類電商漸趨崛起,且多以低價競爭,直接傷害到酒企的自身價格體系,鑒于此,各大酒企不僅在天貓、京東等平臺開設旗艦店自建電商渠道,且更多開始打造自身商城以及配送體系,希望借此樹立價格標桿保護自身利益。
洋河的電商布局在酒企中走在前列,2013年末洋河股份就自建平臺,推出“洋河1號”APP客戶端。如今,已在浙江、廣東和湖南等10余省份上線;五糧液雖然至今并沒有在自營電商平臺上大舉發力,但在10月30日五糧液關于混改的方案中,就明確提出預計用6.6億元為建設服務型電子商務平臺服務,而據昨日(11月19日)華東營銷中心年度會議上,五糧液負責人就透露,其電子商務平臺將在明年開始正式運營,由華東營銷中心代為管理。
今年動作最大的當屬茅臺。據可靠消息,茅臺籌劃很久的物聯網云商城也將于本月(11月)底進入內部測試階段。行業專家表示,對于茅臺酒企的電商平臺模式,其他有實力的名酒企勢必會效仿。因為茅臺作為中國白酒第一品牌,通過其巨大品牌號召力和廣泛影響力,一度在引領整個白酒行業的發展。
“你憑什么吸引消費者到專賣店買酒,除價格因素外,還得考慮消費者的時間成本和精力成本。”茅臺負責人聶永曾這樣表示。他認為,名酒企發展電商的原因在于,一是傳統渠道轉型,二是網購興起,酒企和經銷商需調整適應。
瀘州鑫霸實業董事長魏云飛也持相同的看法,酒企自建網絡渠道不僅在于銷售,還有了商城或網站的端口,能實現“品牌宣傳、銷售品牌、產品宣傳、評價互動乃至企業文化宣傳。”
如今,在新常態下網購的興起,白酒企業需要抓住“互聯網+”的有效模式,根據企業自身找準其切入點和著力點,才能催生白酒市場新的活力。
酒類新三板
“新三板”市場,原指中關村科技園區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進入代辦股份系統進行轉讓試點,因為掛牌企業均為高科技企業而不同于原轉讓系統內的退市企業及原STAQ、NET系統掛牌公司,故形象地稱為“新三板”。目前,是全國性的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權交易平臺,主要針對的是中小微型企業。
今年,白酒行業很多中小型企業青睞新三板。金易久大、酒仙網、品尚紅酒、燕樓國酒等的先后掛牌新三板,而華龍酒業、黔酒酒莊、法塞特股份、伊珠酒業等相繼啟動新三板上市計劃。
1、掛牌新三板有利于提高品牌知名度。1919董事長楊陵江對于公司掛牌新三板這樣說道,“當年別人說我們是‘小三’,但現在企業公眾化(掛牌新三板)之后給1919帶來的價值讓我覺得當年的決定是有預見性的。”楊陵江表示,新三板掛牌對1919而言最大的收獲就是變成一個公眾公司之后,對品牌知名度得到了顯著的提升。
2、掛牌新三板有利于拓寬公司的融資渠道。黃文雄坦言。“新三板掛牌后,變成規范的公眾公司,融資難度會比普通企業低很多。”在黃文雄看來,企業新三板掛牌是經過法律、財務的審計、券商的推薦的,這個過程會讓企業得到一個相對公允的價值評估,一來,可以降低企業后續的融資成本,二來也有利于吸引新投資人進來。
其實,微小企業掛牌新三板或者啟動上市計劃,無非是為了進一步促進企業的品牌和效率,使得公司運作更加規范以及快速健康的做大做強。
2015年白酒行業雖未完全走出寒冬,但正在逐漸升溫,經過2015年的調整與發展,酒水行業勢必會在2016年更加健康、長足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