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族是中國人口比較少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青海省、甘肅省等地區,由于土族人民生活清苦單調,又地處高寒地區需要借酒御寒。土族人認為,人和人間相連的就是酒,并且對酒的優劣有自己的判斷:“酒的香在井水上,人的美在知識上”。因此追溯土族人的酒文化,可謂源遠流長。
舉酒施禮是土族的傳統禮儀。只要知悉賓客登門,土族人早早就準備好酒具,在村前恭候。不管是步行、騎馬、坐車都要恭敬地為每位客人獻上三杯酒,按他們的說法是下馬酒。
在他們的簇擁下,客人被引到家門前,又有一伙人攔住去路,并舉杯斟酒,要喝進門酒。當客人在鋪有大紅羊毛氈的炕上坐定,俏麗大方,笑容可掬的土族姑娘端酒來到客人面前,名曰吉祥如意酒。之后立即給以三道飯的款待。
通常第一道是加了青鹽的濃伏茶和西瓜般大小的“孔鍋饃”等點心;
第二道是奶茶和油餅;
第三道是面條或面片。這時主客盤腿而坐,談笑風生,主婦端上一個插著酥油花的炒面盆,盛滿噴香的羊肉塊,上插一把小鋼刀,一把系有一撮白羊毛的酒壺,讓客人邊飲邊用,再唱一曲美妙的敬酒歌使客人感到無比的溫暖熱情。
宴席完畢,當客人致謝告辭,即將離去時,主人還要捧酒敬客三杯,名曰上馬酒。
土族人認為客辦酒喝得越多,席間氣氛越熱烈,主人才越感到光彩,是自己待客周到與成功的標志。對不會喝酒者,主人也十分寬容,客人只需用無名指蘸酒向空中彈三下,即表示了對主人的敬意,主人也就心滿意足了。
自明朝以來,受大量遷入的漢族人群及中原皇統文化影響,社會各階層人士都樂意接受進步的儒家“耕讀”文化。不論漢族,還是土族都尊敬長輩,敬重客人。特別是土族在招待客人時,主人必先要向客人按輩分、尊貴、年齡先客后主次序依次敬酒。敬酒詞隨機應變,可長可短,如“碟兒圓圓盅兒圓,碟兒里頭青龍閃。吃酒容易敬酒難,這三杯水酒您吃干”。
若敬不上,土族人允許客人可用無名指對空彈三下即可,這叫敬天、敬地、敬祖先,也叫敬佛、法、僧。遇到同學、朋友、同事或平級之間,客人也向主人“回敬酒”,這叫“借花獻佛”“禮尚往來”,也一般回敬三盅或六盅酒。熱情的土族人,通過敬酒、猜拳、唱歌等形式,用“慢水滲倒墻”的辦法讓客人盡興喝醉為止。
土族人民通過對天地、事物、動物、植物、物候及人事的長期觀察,還總結出了許多極富哲理的酒俗唱詞,如:“喜鵲歡叫客人臨,客人帶著喜慶來,用潔白的哈達迎接您;喜鵲歡叫客人臨,客人帶著歡樂來,用醇香的美酒迎接您;喜鵲歡叫客人臨,客人帶著興旺來,用熱烈的心情迎接您”,并且“鋪上金色的氈墊,獻上潔白的哈達,迎接西藏的客人,給我們帶來吉祥;鋪上銀色的氈墊,敬上醇香的美酒,迎接內地的客人,給我們帶來歡樂;鋪上白色的氈墊,用那萬分的熱情,迎接天下的客人,給我們帶來興旺。”
在贊頌尊敬的喜客時唱道:“煨起了沖天的桑煙,祭祀天上的佛祖,沒帶香料朝拜吧;豎起飄舞的經幡,祭祀神圣的俄博,沒帶經幡轉圈吧;唱起優美的贊歌,贊頌尊貴的喜客,不會唱歌敬酒吧。”
“天空中光芒數不完,普天的光芒真溫暖,太陽的光芒最燦爛;大地上鳥兒數不完,百鳥歌唱在林間,布谷鳥的歌聲最委婉;土族的風情數不完,歌舞佳肴不間斷,醇香的美酒叫人戀。”正如歌中所唱,醇香美酒讓人戀,純潔質樸的土族酒文化讓人不禁贊嘆!
上一篇:悠久而豐富的法國葡萄酒文化
下一篇:酒文化:中國各族婚禮飲酒趣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