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崇堯,男,漢族,1958年10月出生。湖北枝江市人,中共黨員,本科學歷,畢業于湖北工業大學生物工程系,高級工程師、高級品酒師。1980年參加工作。長期以來,一直工作在科研、技術、質量第一線,是枝江酒業科學技術領域帶頭入。
湖北枝江酒業副總經理譚崇堯是一個專門從事“打基礎”這項艱苦卓絕工作的人,近十年來,他默默無聞的筑巢,鍥而不舍的修修補補,守望著枝江大曲從幼苗成長為參天大樹。
枝江酒業盡管是整個三峽地區乃至湖北歷史最悠久的白酒企業,但由于長期受計劃經濟體制影響,直到20世紀90年代初,還在以產定銷,市場意識淡薄,再加上當時一些外省的白酒品牌在全國媒體上大肆炒作,市場突飛猛進。本省一些地方品牌也聞風而動時,枝江酒業仍是步履蹣跚。1995年底時任枝江酒業生產廠長蔣紅星再也坐不住了,他主動請纓擔當了銷售廠長,在生產廠長的繼任人選中,知人善任的他推薦了原瓶裝車間主任譚崇堯,1996年初譚崇堯正式走馬上任,擔當了企業主管生產和技術的副廠長,開始了他十年來的生產總管生涯。
都說新官上任三把火,而譚崇堯上任后卻踏踏實實在在的燒了四把火,從1994年開始枝江酒業在枝江開發區征地15.3公頃,進行第二次擴建,到1996年已初步形成了生產能,這樣企業由原來的一個廠區變為了兩個廠區,員工也增加了一半多,一是新進員工的上崗培訓,二是管理骨干的配置和工作銜接,三是新設備的調試與維護,四是技術質量的控制與管理。四個“火堆”穩穩的擺在了譚崇堯的面前,面對諸多難題,他幾乎是夜不能寐,累的好幾次是一邊打點滴一邊安排工作。經過三個月繁忙細致的艱苦工作,新廠區形成了強大的生產能力,老廠區也沒因為人員大規模調整出現問題,四把火不僅燒的快,燒的迅猛,而且燒的干凈漂亮。就這樣譚崇堯交出了上任后的第一份合格的答卷。
1998年,香港回歸后的第二年,看似平靜卻是波濤洶涌的一年。1998年2月蔣紅星接任廠長,他在企業中進行了一系列的開拓創新工作,為的就是打開市場,打開銷路,打響枝江大曲的牌子,而譚崇堯則是他的堅強后盾,譚崇堯的生產管理和調度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他的低調、不張揚的個性使他一門心思沉下來搞生產抓技術,既要求質又要求量,一切圍繞市場需求做調整,營建出了枝江酒業強大的生產基石和質量保障體系,為了進一步提高企業生產質量管理水平,譚崇堯從四個方面著手,使枝江酒業的質量管理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一是狠抓“456質量工程”。“456質量工程”指:“四嚴”即嚴格要求、嚴格檢查、嚴格考核和嚴格獎懲,“五不”即不合格材料不能入庫;上道工序不合格不能進入下道工序;理化分析不合格不得包裝;出廠總檢不合格不得銷售;出現事故不查出原因決不放過。“六關”即原材料入庫關;生產工序檢查關;半成品分級驗收關;勾兌總評關;理化分析關;出廠總檢關。經過幾年持之以恒的抓質量,枝江大曲在各次送評中,各項指標均為全省乃至全國前列,企業質檢技術中心被指定為宜昌市(地區)酒類檢測分站,并承擔全市部分酒類檢測工作。
二是主攻“勾兌”課題。1998年前,枝江酒業在酒的儲存和勾兌上采用的是傳統方法,勾兌中各種參數控制不嚴,出現批次質量不穩定情況。而且隨著枝江酒業的發展,成品酒產量也是年年翻番,現有的技術設備已不能滿足生產需求。如何在大規模生產條件下保證過硬的產品質量成為困擾枝江酒業的一大難題。1998年初,經過公司討論決定:由譚崇堯牽頭成立了科研小組,與710研究所合作開發枝江大曲勾兌自動控制系統。該系統集勾兌系統、調味系統、過濾系統、儲存系統、傳感系統及報警系統為一體,很好的解決了傳統儲存、勾兌方法的缺陷。在研究和操作中先后攻克了過濾系統頻繁報警,配置罐互相竄味,電磁閥和靈敏技術難關,這一系統的開發得到了同行及合作伙伴的一致好評。時任全國白酒協會名譽會長周恒剛稱贊該系統是湖北最先進的使用系統,已達到了全國先進水平。湖北省宜昌市科技局對該系統進行了驗收、評價。一致認為該系統是應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的典范。
三是建立完整的體系。為了將企業質量管理進一步提升,1998年7月譚崇堯力主引入IS09000國際質量管理體系模式,并根據自己多年來的實踐決定了“五個一”的管理新方法:①確立一個理念,即質量在我手中,用戶在我心中;②建立一套文件,即從原材料進廠到產品出廠都要有書面的明確要求,做到事事講依據;③突出一個過程檢驗,即下個工序有權不接受上道工序的不合格產品;④形成一套激勵約束機制,做到獎優罰劣;⑤完成一個循環,即實現計劃——實施——檢查——改進的閉合運作,促進質量管理的持續改進。經過一系列的質量改革措施和維護,1999年6月企業順利通過IS09000,GBT14001體系雙認證,成為了全省首家實現雙認證的白酒企業。2003年企業又順利通過了IS09001-2000版質量體系認證,先進的質量保障體系為企業銷量的快速增長提供了強大的技術平臺。
四是狠抓窖泥質量。窖泥質量是濃香型白酒的關鍵,優質窖泥產好酒——這是業內公認的事實。2000年以前,枝江酒業的部分窖泥池由于長年使用,加之保養不當,已出現退化,老化現象,根據這一情況,譚崇堯及時組織了相關人員對此進行分析,大膽決定了進行人工老窖泥的培養應用。聘請白酒界泰斗周恒剛做高級顧問并與北京食品釀造研究所合作。工作通過反復試驗、比較、分析后公司制定了人工老窖泥培養方案,旨在通過對老窖泥實行醫治和更換使之能恢復到“年輕”狀態,從優質老窖泥中篩選出己酸菌種子,進行擴大培養,通過對接種和泥、滌泥等工藝環節的控制采用醫治和更換相結合的辦法,并加強對窖泥微量成分的分析,從而解決了窖泥培養中的幾大難題:①解決了人為加入鈣類物質進入窖泥,促使窖泥老化等原配方上存在的問題;②解決了缸式培養類中操作繁瑣窖泥功能菌質量有限且不穩定的問題;③解決了己酸菌液體窖泥的醫治和更換,所有的窖池活力煥發,產酒酸、酯含量明顯提高且趨于平衡。己酸乙酯含量由原來的120~200mg/l00mL,上升到250~500mg/lOOmL,乳酸乙酯則大幅度下降。四大醇比例適中,口感協調,酒質得到迅速提高。
1981年6月任技江縣酒廠制曲車間副主任;1982年7月任枝江縣酒廠質檢科副主任;1983年9月任枝江縣酒廠技術科主任;1989年9月任枝江市酒廠包裝一車間主任,1996年4月任枝江市酒廠副廠長;1998年至今任湖北枝江酒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1998年,《濃香型酒釀造中微生物應用的研究》;
1999年,《創名牌是企業永遠的追求》;
2000年,《實施名牌戰略發展名牌效應》;
2000年,《淺析引起白色針狀沉淀的原因》;
2001年,《樹立鄂酒品牌塑造鄂酒雄風》;
2002年,《濃香型大曲酒生產雙輪底工藝淺談》;
2003年,《濃香型酒翻沙工藝改進探討》;
2004年,《濃香型白酒現狀分析及發展趨勢的探討》;
2004年,《如何理解創新是枝江酒業不竭發展的源動力》;
2006年,《濃香型白酒現狀分析及發展趨勢的探討》;
2006年,《淺析如何將白酒這一國粹發揚光大》。
2000年被枝江市總工會評為“枝江市勞動模范”,2002年先后被宜昌市政府和國家質量檢驗檢疫總局評為“九五”“優秀專家和全國質量管理先進工作者”,2004年1月被中國食協白酒專業委員會,評為“優秀科技專家”,8月被枝江市政府評為“優秀專業技術人才”,11月被中國釀酒協會評為“全國釀酒行業百名先進個人”。
國家相關部門在80年代就提出了白酒從高度向低度轉變是未來發展趨勢。不僅適應了消費者多元化的需求,而且也利于與國際接軌。如今,白酒消費低度化,許多酒廠也相繼推出低度產品,但并不是每種酒都可以低度。[詳細]
技術服務:13949020132 業務合作:13462399009 QQ群:酒志網會員交流群 酒水代理交流群
酒志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14-2025 備案號:豫ICP備16020934號-2 ICP證:豫B2-20213045
酒志網:匯聚酒廠歷史精髓,名酒百科全書,深度致敬酒界功臣,全面展示酒文化長廊。實時追蹤國內外酒行業最新動態,
提供專業陳年老酒與名酒收藏估價及回收咨詢服務,助力SEO優化,引領酒文化探索新風尚。
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發布假酒.過期酒.劣質酒等產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