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配方:赤茯苓(去黑皮)、續(xù)斷各一百八十克;甘菊花(未開者良,微炒)、栝樓根、防風、牡丹、(去心)、黃芪、遠志(去心)各七十五克;山茱萸、人參各三十五克、蒼耳(炒);熟地(切焙)、(菟絲子(酒浸別搗)、原蠶沙(炒)各一百一十克;天雄(炮裂去皮臍)三十克;肉蓰蓉(酒浸切焙)二十克;白術(shù)、牡蠣(熬)、狗脊(去毛)、惡實(炒)、桔梗(炒)各四克;紫苑、杜仲(去粗皮銼炒)、蛇床子(炒)各十二克;菖蒲(米泔浸刮去皮節(jié))、干姜(炮)各七十克;石斜(去根銼)四十克、柏子仁(生用)五百克;附子(炮裂去皮臍)、芍藥、牛膝、草薢各十克;虎骨(酒炙)、羌活(去蘆頭)、惡實根各十八克;構(gòu)杞子(炒)四百七十五克
制法:上三十六味,銼如麻豆,每斤藥以生絹袋盛,稍寬即可,用無灰酒十四公斤,于瓷瓶中浸,封頭(蠟紙并白紙十重封系,今用透明塑膜扎緊)至二周藥成,方開封,不得面當瓶口,藥氣沖人。
功效:治偏風,手足一邊攣縮不隨,百醫(yī)未效已經(jīng)數(shù)年。骨節(jié)疼,四肢不收,脊背佝僂,口面斜,中風不語,筋脒牽抽。或手足冷痛,臟腑痛腸鳴,嘔逆痰水,纍年心痛等癥。
用法:每次飲五~十毫升,每日一~二次。
二
配方:茯苓四百二十克、白酒一千克
制法:浸酒經(jīng)十~一十五日,取飲,或為末,同、米適量釀酒,飲之。
功效:利水滲濕,健脾補中,寧心安神。主治頭風虛眩,五勞七傷,中虛脹滿,水濕停滯、尿少水腫等癥。能補腰腳,益陽道。
用法:每食前飲一杯,約五十毫升,每日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