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受人愛戴的周恩來總理與酒也有著不解之緣,周總理不僅愛喝酒,而且很會喝酒,曾經與尼克松的一杯酒,催化了中美建交。周總理雖喝酒但會節制,可總也會有喝的大醉的時候,今天我們的文章就來看看國酒之父周恩來,三次醉酒為哪般?
洞房花燭夜的酩酊大醉
據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程華著《周恩來和他的秘書們》一書中趙煒回憶說:“1925年8月初,周總理和鄧大姐結婚時酒喝多了,醉了,那天晚上,蔡暢大姐在他們家,由于酒醉就死活不讓蔡大姐走,結果那天晚上蔡大姐沒走了。”我們的周總理竟也會酒會失態,現在我們就來看看事情的經過:
1919年4月,周圍恩來由日本回到天津,投身到轟轟烈烈“五四運動”的浪潮中。時年,21歲的周恩來結識了15歲的鄧穎超,周恩來管她叫“小超”。1920年11月,周恩來奔赴法國,身處異域的他與“小超”保持著書信聯系。通過書信傳情,二人確定了戀愛關系。
1924年,周恩來歸國。1925年,黨組織把鄧穎超由天津調往廣州,此時他們已經有5年未見面。1925年的8月初,周恩來與鄧穎超喜結良緣。這對革命情侶擯棄一切陳舊習俗,沒有舉行任何儀式,只叫幾個親密的同志,舉杯慶賀。
周恩來與鄧穎超自由戀愛、喜結連理,喜悅之情自不必言,喝“高”了也無可非議,而失態的是,醉酒后的周恩來硬是拉住赴宴的蔡暢同志不讓走,無奈,蔡暢陪了這對新婚夫婦整整一夜。
鄧穎超后來聽到這件事,并笑說:“從那天起,我才知道總理能喝酒,也是從那天起,我就開始反對他喝酒。可是沒辦法,幾十年了,也由于工作的關系,他的酒一直沒少喝。”
歡迎朝鮮志愿軍的回歸時的大醉
1958年秋,中國人民志愿軍總部官兵在司令員楊勇上將和政委王平上將的率領下撤出朝鮮,凱旋歸來。周恩來滿心喜悅,在北京飯店設宴歡迎志愿軍總部的同志。
那天他很激動,很興奮,秘書剛替他斟好“酒”,他就倒掉了,還大聲吩咐:“今天我很高興,要動真格的。給我換酒。”他斟了一杯茅臺,向秘書說:“你們那個自產的我不喝了,我喝貴州茅臺!”
據周恩來的秘書李巖介紹:“總理的酒量是不小的,這也許是在長期與各方面交往中練成的,但平時,總理喝酒是有節制的。有時在宴會上,為了不影響工作,他就以水代酒。”然而,這次,總理是動了真格的了。
志愿軍官兵為周總理“動真格的”歡呼鼓掌,周恩來越來越興奮,和大家一一干杯。酒畢,周恩來還跳了兩曲舞,然而在舞場邊休息的時候,酒勁涌上來,他歪倒在椅子上。大家立即將他抬進了休息室。
莫斯科日內瓦會議前的醉酒
1954年初,周恩來到莫斯科,同蘇聯協商有關事項,為日內瓦會議作準備。經過會談,雙方達成一致看法后,由蘇聯同志草擬具體方案,由總理回國向中央匯報協商情況。臨行前的晚上,為慶祝會談勝利結束,蘇聯以赫魯曉夫的名義設宴招待周恩來總理。
在宴會上,赫魯曉夫和蘇聯領導人一同起立,舉杯向周恩來總理敬酒。赫魯曉夫、馬林科夫、莫洛托夫、卡岡諾維奇、布爾加寧等人“先干為敬”,周恩來也一口干了。
接下來,周恩來回敬,又是一輪。
周恩來將酒杯上下顛一顛,說:“醉翁之意不在酒,我們是從另一個角度考慮問題的,中國、朝鮮、越南一起出席這次國際會議,這件事本身就有不同尋常的意義,就是一種勝利。” 他舉著酒杯進一步說:“這次會議如果能解決某些問題就會有更大的收效。我們是想經過努力,解決一些問題的。”
慢慢地,宴會廳已經亂了。那時中蘇友誼親密無間,無須更多的注意,主人客人完全融為一體,周恩來也離開了席位,在大廳里轉著,同蘇聯領導人碰杯,說著熱情友好的話。可是,當他走到馬林科夫、卡岡諾維奇對面時,腳步突然踉蹌了,他欲言又止,身體搖晃幾下,忽然彎下腰,接著便吐了。
馬林科夫和卡岡諾維奇本身也帶了醉意,面對突然發生的這種情況,一下子愣住了。張聞天搶上去扶起周恩來,莫洛托夫也趕過來幫忙,他們一左一右扶著周恩來往出走。
同樣喝高了的莫洛托夫說:“這是我們的過錯,這是我們的過錯。沒有照顧好你,我們很不安,我們感到內疚。”
周恩來說:“不要緊,喝猛了些,這段時間太累。”
眾所周知周恩來為中國建立的豐功偉績,是我國非常偉大的開國功臣,受到中國乃至世界的尊敬。縱觀這幾次周總理的醉酒經歷,全然不是自己貪杯,而是人間喜事,真的需要舉杯慶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