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葡萄酒消費人群和人均消費量正在不斷的增加,國宴上清一色的葡萄酒上場,葡萄酒在中國市場也將漸漸流行起來。在大中城市,葡萄酒專賣店已經隨處可見;在各大連鎖超市,葡萄酒也占一席之地;可是我國本土的葡萄酒的市場份額可沒有這么樂觀,反之市場份額持續萎縮,這是什么原因呢?
數據顯示,2000-2013年,中國葡萄酒行業總需求從42.5億元增長至408.17億元,增長了近9倍,2010年中國上市葡萄酒公司市場份額為33%,到了2012年則降到了25%,2013年進一步下降到20%。數據確認了中國葡萄酒行業出現了龍頭公司影響力下降,產業集中度降低,寡頭化程度弱化,市場結構離散化。導致這些的原因是什么呢?
1.進口酒大量進入中國的市場
海外葡萄酒產業已經經歷了數百年的發展,產量巨大,實力強勁。以法國、意大利、德國為代表的歐洲葡萄酒生產商,合計產量是中國本土產量的10倍以上。海外葡萄酒產能巨大且過剩,此時中國經濟發展導致葡萄酒需求增長,吸引海外巨頭涌入。
2.全球統一市場下競爭激烈
中國本土葡萄酒生產企業目前所受到的挑戰是深層次、結構性的。一些觀點認為海外葡萄酒對本土葡萄酒企業的沖擊已終結,可能過于樂觀。海外葡萄酒占全世界葡萄酒產量的90%,但目前只占中國市場的25%,這兩組數據是不協調的。只有在海外和本土葡萄酒各自的市場份額與它們的產能與品牌質量相一致的情況下,海外葡萄酒對中國本土葡萄酒的沖擊才能終結。中國葡萄酒市場的格局之變才剛剛開始,以張裕為代表的中國葡萄酒企業所占份額減少、收入萎縮將會進一步延續,且最終何時終結暫時無法確定。
在這樣的條件下我國本土葡萄酒的市場發展前景如何呢?
1.回歸理性
近些年將是中國葡萄酒市場逐步回歸理性的幾年,對于整個葡萄酒行業,只有少一點浮躁,接受葡萄酒暴利不再的現實,才能早日回歸到專業、服務、高品質的路上來,為未來的良性生存發展贏得空間。
2.向中小城市發展
國內葡萄酒雖然發展有些疲軟,但是市場需求依然存在,特別是在性價比方面有優勢的進口葡萄酒在二三線城市乃至一線市場的普通消費者而言仍然是有優勢的。
3.酒類電商
未來行業的制勝,是商業模式的制勝;趯嶓w連鎖店和線上社區商城的線上線下結合,O2O是其未來發展的方向。
本土葡萄酒在未來獲得好的發展,必須突破三大難關:1、第一陣營體制受限;2、第二陣營后勁不足;3、第三陣營難以突破。
近些年來,這些地方的葡萄種植已經初具規模,但是仍有很大的發展的空間,因為國產葡萄酒自身發展受限,也影響了當地釀酒葡萄種植的進一步發展。我們當前要做的就是沉淀下來,找準問題所在,理性發展,突破發展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