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說中發明釀制葡萄酒的是建造方舟的諾亞,不過現在大多認為葡萄酒并非一人一地的發明,而是多人多地多文化同時的自然發現,一般認為兩河流域的蘇美人可能是最早有葡萄酒意識的文明,埃及文明稍晚也可能單獨或在中亞兩河文明的影響下發展出自己的葡萄酒文化。這些地區的葡萄酒文化最后都傳到了愛琴海由希臘人繼承,最后由羅馬人發揚光大,成了較接近我們今日所熟知的、現代葡萄酒文化的雛型。
以下想還原的是古希臘時代,當時一些葡萄酒文化的片斷。
釀酒器:土制的酒缸或酒甕 (以木桶釀酒是羅馬時代才發明的)
榨汁:將葡萄在榨汁器中一次完成榨汁,也就是裝入木桶中用腳踩碎或以木棒搗碎 (分汁釀造也是羅馬時代才有的)
釀酒:接著將葡萄汁液裝入約莫六百公升的酒甕中,以石膏或粘土密封起來,掛上紀錄著樹種、榨汁年份與統治者名字的紙片后,埋入地下。這種紙片成了后來酒標的起源。希臘時代葡萄酒的釀制時間并不會很久,也并不會以溫度來控制釀造的程序。
盛酒器:陶土燒制的酒壺居多
調酒器:也就是將水滲入葡萄酒中的容器,陶制或銀制,依客人的要求將水與葡萄酒在此滲和。
飲酒器:陶杯、獸角杯、金杯等,玻璃杯要到相當晚期才出現 (最早以玻璃杯飲用葡萄酒的紀錄是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
葡萄酒成份:加入水、蜂蜜飲用是很常見的事,也會加入海水以利保存。另外也有加入乳酪、橄欖油、小麥粉、松脂香料等來飲用的。但是獻給神的酒是純粹而不加入任何東西的。
葡萄酒在當時算是昂貴的加工食品,最早是拿來奉獻給神用的。最初可飲用葡萄酒的都是上層階級,加上一些陪侍酒宴的風塵女子。一般平民最早并無法隨意享用葡萄酒。
除了奉獻給神之外,人死亡時也會以葡萄酒行洗尸禮的儀式,以作為送給死者的禮物。亞歷山大東征時,陣亡的軍士幾全行此禮。
用餐與用酒是分開的,通常是在用餐畢之后才會移到另一處進行酒宴。
荷馬史詩伊利亞德與奧德賽中已有葡萄酒的記載,甚至也有晚收葡萄酒的紀錄,今日常見的冰酒就是一種晚收葡萄酒。
酒神戴奧尼索斯是在希臘文化晚期才被列入希臘諸神中的,也就是說,葡萄酒從上層社會進入一般平民的日常生活中,成為文化的一部份也是在希臘文化晚期的事。
上一篇:青州酒在朝鮮前線傳佳話
下一篇:林裕森與《葡萄酒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