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令《南唐書》云:“豐城毛炳好學,不能自給,人廬山,與諸生講詩,獲鏹,即市酒盡醉。”時彭會好茶,而炳好酒,時人為之語曰:“彭生坐賦茶三片,毛氏詩傳酒半斤。”
(《天錄識余》)
五代偽閩王王延慶,以銀葉作杯,柔弱如冬瓜片,名曰:“醉如泥”。東坡在蜀時,以鉅竹尺許,裁為雙筒,謂之“文尊”。
(《天錄識余》)
《南史》:“蕭介性高簡,少交游,惟與族兄際素,及從弟叔等,文酒賞會,時人以比謝氏烏衣之游。初,武帝總延后進二十余人,置酒賦詩,藏盾以詩不成,罰酒一斗。盾飲盡,顏色不變,言笑自若。介染翰便成,義無加點。帝兩美之,曰:“藏盾之飲,蕭介之文,即席之美也。”
(《天錄識余》)
明朝典禮中,有慶成宴。每宴必傳旨云:“滿斟酒。”又云:“官人每飲十。”故西涯李文正詩云:“坐擁日華看漸近,酒傳天語飲教干。”蓋紀實也。
(《天錄識余》)
熙寧以前,凡郊祀,大駕還內,至朱雀門外,忽有綠衣人出道中,蹣跚潦倒,如醉狀。乘輿為之少泥,謂之“天子避酒客”。及門,兩扉遽闔,門內抗聲曰:“從南來者是何人?”門外應曰:“是趙家第幾朝天子。”又曰:“是也不是?”應曰:“是。”開門,乘輿乃進,謂之“勘箭”。
(《天錄識余》)
北人社前一日,親賓相會,謂是嘗酒。見宋忠獻安陽詩集自注。今京師喜筵宴會,每于未張筵前,饾饤小集,亦曰嘗酒。
(《天錄識余》)
上一篇:軼事傳聞任品潭——《天香樓偶得》
下一篇:軼事傳聞任品潭——《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