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銀幕、屏幕作為當前一種主要的文化藝術形式,較全面真實的刻畫反映社公生活。酒作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不可缺少的一種生活物質,理所當然的在銀幕上得到充分展現,以此來真實反映社會生活。這是酒與文化藝術有機結合,相得益彰的酒文化的具體體現。影視作為一種生動的文化藝術,甚至有還原于生活,高于生活的作用與表現,酒文化賴以得到廣泛的表現與傳播,是一種最佳表現形式。
中國電影自從1905年誕生影片起。在人們生活中如伴侶般存在的酒,就隨著銀幕釋放其魅力。在銀幕上反映著社會生活常態;血緣親情、離別壯行、接風洗塵等,增添藝術的趣味,給影片增加了或溫馨,或欣喜,或幽默,或愁苦、或悲憤的有滋有味的色彩。如最早影片《勞工之愛情》就是通過酒來反映社會生活,增加銀幕色彩的:年輕木匠想娶老中醫的女兒為妻,而老中醫不同意,拒見木匠。小木匠巧動腦筋,讓酒館里的酒徒飲酒后迷迷糊糊時被摔得腿傷腰痛,頻頻由小木匠陪著去老中醫處看病。老中醫生意興隆,而木匠與其女兒因頻繁接觸日久生情而喜結良緣。電影讓生活中的酒成了藝術中的一種“道具媒介”,豐富了影片生活,提升了酒的文化品位。
隨著中國電影業的逐漸發展,特別是20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左翼”電影為主潮的中國電影,如《萬家燈火》、《漁光曲》、《一江春水向東流》等等。酒在這些影片里,為緊扣時代脈搏,關切社會問題,反映民蔟斗爭及祖國命運斗爭都有較好地渲染、襯托。這一時期的代表作《一江春水向東流》:主人公張忠良在國民黨統治區由熱血青年蛻變成賣身求榮的敗類,從一位善良有情有義的丈夫扭曲為寡廉鮮恥的小丑。不識前途、一片迷茫,喝悶酒,喝花酒,“花天酒地”的酒讓他墮落,燈紅酒綠里迷失自身,躋身于原本自己憎惡的剝削階級。圍繞著酒而出現的各種活動,以及劃拳行令、碰杯等都折射出國統區政治腐敗的一個側面,刻畫出腐朽的社會風氣和丑惡的人物性格。
當然,大多數影片里的飲酒場景是反映勞苦大眾的普通生活,營造人生氛圍。酒是民情人心,酒里有愛憎,有精氣神。一壺酒可能就是一腔苦水,一杯酒可能就是一首贊歌,一碗酒可能就是一股正氣。在那時期,影片里的一些碼頭工人,黃包車夫,在小酒館,家中飯桌上喝酒時就體現著一種情緒、一種生活、一種樂趣。酒為電影潤色。
新中國成立后,電影作為主流的宣傳輿論導向工具與媒介,在諸多電影作品中成為歌頌英雄,渲染豪情;或斥責敵人,貶藐丑態。一大批電影都借用了酒來達到刻畫人物,描寫人物內心的目的。如《橋》、《白毛女》、《祝福》、《紅旗譜》、《青春之歌》、《上甘嶺》、《老兵新傳》、《烈火中永生》、《冰山上的來客》、《渡江偵察記》、《奇襲》、《鐵道游擊隊》、《李雙雙》、等等,無一不有喝酒的場景。但酒之類的生活小節,在上述影片中是被合理削弱了的,只是生活細節與興趣的點綴。當然在揭露舊中國的黑暗與不良的人物行為時,酒還是起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渲染家庭氛圍與親情友誼。在生活片里和喜劇片里,酒的取向非常突出。如《錦上添花》的喜酒、《老兵新傳》的豐收酒等。
揭露陰暗抨擊丑行。如《祝福》里魯四老爺家的年飯酒,封建傳統禮教對祥林嫂的壓抑,釀成悲劇。《紅色娘子軍》里南霸天的設宴擺酒,反映了反動軍隊與地主的狼狽勾結。
突出人物個性烘托人物描寫。如《上甘嶺》里的張連長,一到戰斗激烈時就找通訊員要水壺,咕嚕咕嚕幾口下去,頓時膽生豪氣。《烈火中永生》里的許云峰,在特務頭子設下的“鴻門宴”中,拒不舉杯,表現了革命志士不求茍活的堅定人生。
還有不少軍事、工業、農村、反特片中常有壯行或誓師酒,這些酒都烘托出一種濃烈的氛圍。還有些影片里的酒,反映的是社會風氣的不公,人生的懈怠頹廢,生活的苦惱與坎坷,酒成為人生的一種不可缺少的態度表述方式。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中國在電影步伐加快的同時,中國電視熒屏也影響日深,迅猛地發展著。無論是電影還是電視,酒是頻頻出現,成為描寫人們進行交往的重要的不可或缺的道具,每部電影、電視劇都有酒宴、飲酒的畫面出現。酒在電影、電視中多元而立體,可以說是無時不有酒,酒無處不在。形成一種新的文化趨勢與新潮,與影視藝術進入到更緊密的關聯中,形成酒文化的更新更高的層次。
在這一階段的影視作品之中,一大批歷史名著的作品出現。如《紅樓夢》、《西游記》、《水滸》、《三國演義》等,這些影視作品基本按原著加以改編.有關酒的場景描繪,更是以大眾耳熟能詳的故事呈現。真是“部部有酒,集集有酒”。往往廣大影視觀眾與影視劇中人物是同樂共飲,同飲共醉。
這期間,值得重點介紹的是電影《少林寺》、《紅高粱》,這是酒文化與影視文化結合的經典作品,帶有典型性。
《少林寺》一片通過眾武僧飲酒偷吃狗肉這一違規之舉說明和尚也是普通大眾,也有嗜好欲望,人本無完人,難免小節有虧,和尚也是有血有肉之軀。為后來情節的發展,展示佛門對正義的支持,對受苦受難者的大慈大悲,顯現對英雄的贊美,對善良的謳歌,對邪惡的抨擊,對人性的理解。來映襯少林一代僧人的形象,更加真實豐滿可信。
電影《紅高粱》,圍繞主題,通篇是酒:釀酒,喝酒。影片突出了酒的作用,把酒與生活環境、民俗民風、人物性格、民族情懷聯系在一起,形成一種淳樸、憨厚、濃烈、瀟灑、燃燒的精神與氣勢,影片從“爺爺”顛花轎到高梁地娶“奶奶”,到撒尿釀酒、火燒日本鬼子。浸潤著浪漫,象征著酒壯人膽,給人以靈性、智慧。通過酒的一系列渲染,面對社會的不平與外來侵略的中國農民不再是渾渾噩噩、甘被奴役的百姓,而是頂天立地的漢子。酒在這里是人的意識、人的膽氣、人的力量的表現。
與酒相關聯的電視劇實在太多了,舉不勝舉。信手拈來,撇開由四大名著改拍的電視劇不說,電視劇確實是部部有酒,集集有酒。
諸如《濟公》: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濟公是酒葫蘆常在身、民間疾苦常在心的一個百姓喜愛的形象。全劇故事、話語詼諧幽默,忍俊不禁,讓人回味無窮,留下深刻印象,酒在劇中的功不可沒。當然從《宰相劉羅鍋》、《鐵齒銅牙紀曉嵐》、《激情燃燒的歲月》、《亮劍》到近期播出的《大刀》等,無一不有酒。
酒為影視文化推波助瀾,影視為酒文化提供了豐富的內涵,酒文化更加底蘊深厚,韻味綿長。可以這么說,影視藝術借助酒讓藝術更真實、更生活化了;酒借助影視藝術更被人們生活所認知、所感受,形成的文化品位更全面,更醇厚,更濃郁了。酒文化與影視文化是結合得最完美,表現得淋漓盡致的最佳組合。它們互相推動和促進,總是高潮迭起,給人耳目一新的觀感。
影視因酒的加盟,使得馨香四溢,陶醉著大眾,渲染著生活,讓我們深入其中慢慢去品味吧。
上一篇:五音起兮酒微酣——歌樂與酒
下一篇:中國戲曲劇種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