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山東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即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他一生堅決主張抗金,提出不少收復失地的建議,由于受投降派的阻撓,均未被采納。晚年落職閑居在江西上饒一帶。他的詞以豪放為主,與蘇軾并稱蘇辛,對后世影響很大。
和其他文人一樣,辛棄疾非常喜歡喝酒,經常喝得醉醺醺的。有一次,他醉倒在松樹旁邊,還問松樹:我醉得怎么樣?松樹當然不能回答。在醉眼朦朧中,誤以為松樹要來扶他,他用手推著松樹說:去!酒醒以后,他就揮筆寫成《西江月·遣興》,把這件逗人發笑的事寫了進去。
喝醉了酒,不僅誤事,而且會損害健康。因此辛棄疾就下決心堅決戒酒,還特地寫一首《沁園春》詞。在同中,他以古人為例,講了喝酒如何如何地有害。可是有一天,他在山上游玩,見朋友拿了酒來,又急不可待地喝起來,直至酩酊大醉。事后,他按《沁園春》的韻腳,又寫了一首詞,說飲酒如何如何地好。可見,辛棄疾的戒酒是假的。
辛棄疾以酒會友的事,被不少人傳為美談。其一是與劉過相會。劉過是南宋有名的詞人、詩人,在他的詩詞里抒發了抗金的抱負,為一般愛國志士所器重。當時,辛棄疾任浙東安撫使,而劉過則是一個懷才不遇、流落江湖的落魄文人。劉過對辛棄疾十分崇敬,想方設法要結識辛棄疾。
有一天,他來到辛府,因穿著襤褸,被門吏拒之門外。他故意大吵大鬧,驚動了正在酣飲的辛棄疾。辛棄疾忙出來迎接,見劉過雖然衣衫破舊,卻英氣勃勃,不愧是一位愛國文人,于是請他入席飲宴,劉過也不卑不亢地坐著喝酒。酒過三巡,旁邊有位賓客對劉過說:聽說先生不僅善于詞賦,而且還能作詩,是嗎?劉過很有分寸地說:詩詞之道,略知一二。當時席上正好有一大碗羊腰腎羹,辛棄疾就讓他以此為題,賦詩一首。劉過豪爽地說:天氣殊冷,當以先酒后詩。辛棄疾即命人為他滿滿地斟了一碗酒。由于劉過雙手已經凍僵,接碗在手,顫抖不止,把碗中的酒流到了胸前的衣襟上,辛棄疾就請他以“流”字為韻。劉過沉吟片刻,馬上吟出了一首既切題又符合當時情景的絕句:拔毫已付管城子,爛首曾封關內侯。死后不知身外物,也隨樽酒伴風流。拔毫指拔羊毛,管城子指毛筆。煮羊,必先拔羊毛,用羊毛制成毛筆,可供文人使用。爛首指煮爛羊頭,因東漢時流傳的一首歌謠:爛羊頭,關內侯。諷刺小人封侯,專權誤國。羊死后,當然不知身外物,但可作為佳肴,和樽酒一起陪伴風流人物,當然風流人物就是辛棄疾等人。
辛棄疾聽了,贊賞不已,覺得劉過確是個“奇男子”,馬上舉杯與他共飲。宴會結束后,辛棄疾還給他許多禮物,從此以后,兩人成了莫逆之交。
其二是與陳亮相會。由于主和派的不斷打擊,辛棄疾感到異常失望,在42歲時就閑居到江西上饒。他在城外買了一塊土地,興建一座莊園叫“帶湖新居”。又在鉛山縣東北,建筑了一所別墅。把附近的一條清泉取名為“瓢泉”。陳亮是辛棄疾的知交,也是一位愛國詞人。淳熙十五年冬天,陳亮從他的故鄉浙江永康來江西拜訪辛棄疾。這時,辛棄疾在小病中,見到陳亮十分高興。他倆或在瓢泉共飲,或往鵝湖寺游覽。他們一邊喝酒,一邊縱談國家大事,時而歡笑,時而憂憤。陳亮在鉛山住了十天,才告別回去。辛棄疾一程又一程地送他。第二天早晨,辛棄疾又趕馬追去,想挽留陳亮多住幾天。當他追到鷺鶿林地方,因深雪泥滑,不能前去,才停了下來。那天,他在方村悵然獨飲。夜半投宿于吳姓的泉湖四望樓,聽到鄰人吹笛聲,凄然感傷,就寫了一首《賀新郎·把酒長亭說》詞。詞中寫自己與陳亮歡飲縱談的喜悅、對陳亮的敬愛以及對當權者偷安誤國的痛心。后來他把這首詞寄給了陳亮,陳亮也寫了一首和詞《賀新郎·老去憑誰說》寄給辛棄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