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毋輔之,字彥國,晉泰山奉高(今山東泰安東)人。曾任建武將軍,安樂太守等。
他不拘禮法,行為放蕩,常與酒徒廝混在一起,日夜酣飲,不理政事。有一次,他與畢卓等人在家里散發裸形,閉門酣飲。恰巧酒友光逸不約而至,但不得入門,只好脫下衣帽,從狗洞里大叫:我要喝酒。胡毋輔之聽到后,知是光逸來了,于是趕快請他進來,一起喝酒。后人將這種飲酒方式名之為“犬飲”。
胡毋輔之自己嗜酒成性,放浪形骸,自然結識的朋友也是如此。比如畢卓,任職吏部侍郎,常飲酒廢職。有一次聽得人家釀熟了酒,就乘夜來到他家的酒甕問,偷盜酒喝,被守酒人抓住。到天亮一看,見是畢吏部,馬上釋放。畢卓還沒過癮,就叫來了主人,在酒甕旁邊一起喝,直喝得酩酊大醉而去。這件事被人傳為“甕間盜飲”的佳話。
他的要好朋友叫阮孚的,因為要喝酒而沒有錢,競把金貂(皇帝近臣的一種配飾)換酒錢,被有司彈劾而降職。還有他的知交阮修,出門喝酒,袋里從不帶錢,而是把錢掛在杖頭,一步步走到酒店,獨自喝得大醉后,就拿下杖頭的錢付酒賬。胡毋輔之就是與這些朋友為伍,時人稱之為“八達”和“八伯”。
胡毋輔之自己不拘小節,也放縱兒子不拘小節。他的兒子名叫謙之,才學不及父親,但驕傲放縱,從不把父親放在眼里,吃醉酒時,直呼父親的名字,還罵他年邁無能。胡毋輔之聽了,不僅不生氣,還招呼兒子一起來喝酒。
但胡毋輔之也有他的特點。根據史書記載,他有知人之鑒,好友王澄評論他說,彥國吐言甚佳,好像是鋸木屑,霏霏不絕,的確是后進中的領袖。有一次,胡毋輔之和幾個朋友外出旅游,經過河南城門,就在城旁的一條小河邊飲酒。大概因為天氣寒冷,胡毋輔之就叫坐在旁邊的王子博生火取暖。王子博就說:我為什么要受你的差遣?胡毋輔之只好自己生火。此后,他和王子博談了一席話,知道他才學非淺,就感嘆地說:我不及他啊!后來就把王子博推薦給河南尹樂廣。樂廣接見了王子博,非常賞識他的才能,升他做了工曹。胡毋輔之就是這樣推薦、提拔人才的。
晉代的所謂“八達”“八伯”等人,多為名士,由于終日沉湎于酒,始終無所作為,酒誤了他們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