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照我國的習慣,人們高興的時候如喜事要飲酒,悲傷入喪事的時候也要飲酒,因此祭祀時酒是必不可少的。從遠古以來,酒是祭祀時的必備用品之一,在喪葬時用酒舉行一些儀式的習俗。人死后,親朋好友都要來吊祭死者,漢族的習俗是“吃齋飯”,喪家要置辦酒席招待至親,雖然都是吃素,但酒是必不可少的。
有的少數民族在吊喪時持酒肉前往,如苗族人家聽到喪信后,同寨的人一般都要贈送喪家幾斤酒及大米、香燭等物,親戚送的酒物則更多些,如女婿要送二十來斤白酒、一頭豬。喪家則要設酒宴招待吊者。
云南怒江地區的怒族,村中若有人死亡,各戶都帶酒前來吊喪,巫師灌酒于死者嘴內,眾人各飲一杯酒,稱此為“離別酒”。
達斡爾族除夕夜吃手抓肉,先由家中最年長者割一塊尻背肉,舉起斟滿酒的杯(碗),用食指沾點酒,向右上方彈三次,口念頌祝神靈與祖先的吉祥詞,吃下肉,喝干酒。接著,全家才能吃喝。吃完后,全家又專門祭祖和祭神佛。
滿族也很盛行用酒、肉奠祭先祖。有些滿族人專中的西屋是專門供奉祖先的地方,供有祖先的畫像或牌位,每到祭日要恭敬地奉供酒肉,全家一起禮拜,儀式十分莊重。
在哈尼族的人生禮儀中,葬禮是最為隆重的,哈尼族認為:“人生在世一輩子,死在陰間的永生。”因此,死僅僅是跨向另一世界的門檻兒,因而要舉行盛大的葬禮。哈尼人在祭山、祭天時,要供九碗酒。村里死人了,奔喪的親友也要帶酒前去。
上一篇:少數民族之水族飲酒習俗
下一篇:勸酒助興的一些小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