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弘羊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經濟學家,也許是歷史上最不受飲酒者歡迎的一位官員,由其推行的鹽、鐵、酒專賣制度,除鐵之外,鹽與酒的專賣管制一直延續至今。
桑弘羊出牛在一個商人的家庭,自小聰慧,也是耳濡目染,使他具有算術的天賦,并在十三歲進入皇宮擔任侍中。由于受到漢武帝的賞識,很快就被提拔為治粟都尉,兼領大司農。
《漢武帝內傳》書影
漢武帝像
鹽鐵、平準、均輸,這是桑弘羊治理和改革財政經濟的三個重要支柱。漢武帝當政早期喜愛窮兵黷武,造成國庫貧乏空虛,不能滿足他軍事的需要。而由于地域不同,資源占有的條件不同,很多擁有豐富資源的地方諸侯與工商業戶資財豐厚。為了滿足自己對殺伐物質保障的需求,漢武帝聽取桑弘羊的建議,于前120年設立鹽鐵官,實行鹽鐵專賣。在前98年又設立了“酒榷”官員,開始實行了酒類專賣制度。這樣國家就把最有商業價值的幾項物資,拿到國家專賣,抑制了民間商業的發展。
漢代開國皇帝劉邦是個酒徒皇帝,“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所以飲酒風氣一直都很盛行,酒的消耗量很大。據司馬遷在《史記》中統計記載,漢代經營工商業可以致富的共有三十多種行業,而把釀酒列在第一等的行業,可見當時酒類經營的利潤之高。酒類專賣就是由官府供給私人釀酒者以谷物和酒曲等原料,根據政府制定的釀造要求,由私人進行酒的釀造,總之就是一切有關酒的商業活動,都要在政府的控制管理之內。個人釀造的酒也只能按公家規定的價格賣給國家,私人不得自行出售。這樣,國家就壟斷了酒類的全部生產和銷售。酒類專賣后的贏利是相當可觀的,當時它與鹽鐵、均輸并稱為國家主要財政來源的“三業”。
在前81年,漢昭帝始元六年,當時主要執政者霍光召開了一次著名的有關鹽鐵專賣的會議。對于鹽鐵官營和均輸平準等與民爭利的政策的實行與否展開激烈尖銳的辯論,桑弘羊與之展開辯論,他堅持專賣繼續實行。由于桑弘羊的堅持和國家財政方面的需要,當時除廢止酒類專賣改為征稅外,鹽鐵官營等各項重要政策仍沿襲不變。次年,桑弘羊因與霍光政見發生分歧,結果被處死。
桑弘羊死了,酒類專賣還在延續,并不斷地為國家輸入巨大的資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