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關注葡萄酒行業
打造“中國葡萄酒”IP 正當時
建議加大品牌扶持力度,做大做強中國葡萄酒IP。“在今年召開的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張裕董事長周洪江在議案中如此表述。雖然張裕在去年前三季度的營收和凈利潤出現增長,但國產葡萄酒的產量已經連續9年下滑,同時,消費者對于國產葡萄酒的認知不足。
中國酒業協會葡萄酒分會秘書長火興三表示,包括國產葡萄酒在內的中國釀酒行業,產品結構都在不斷向上優化。同時,國產葡萄酒需要鏈接第一二三產業,相對負擔較重。近些年協會協調各種資源,通過高品質、大品牌、強文化等三個維度建設中國葡萄酒品牌。整體來看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做強中國葡萄酒沒有捷徑可走,需要一步一個腳印向前推進。
建議政策支持
我國釀酒葡萄種植和葡萄酒生產是少數能夠連接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的板塊。
相關數據顯示,我國釀酒葡萄種植和葡萄酒生產主要分布在新疆、寧夏、甘肅等26個省區市,2021年種植面積約在120萬畝左右,帶動約150萬人就業。整體來看,國產葡萄酒的發展還有很大挖潛空間。周洪江提到,中國葡萄酒行業與釀酒葡萄種植業發展存在一些困難,比如優質種苗較為缺乏,葡萄種植環節機械化程度低,種植釀酒葡萄農戶收入偏低,消費者對國產葡萄酒認可度和消費信心不足等。
全國人大代表、天明集團董事長姜明也提到,我國釀酒葡萄優良品種選育工作投入不足,同時引進國外種苗手續繁瑣、要求較高。同時,葡萄種植環節機械化程度較低,剪枝、采收、植保以及我國特有的越冬埋土等均以手工操作為主,不僅成本高,而且面臨勞動力短缺的情況。
全國政協委員、寧夏回族自治區工商聯主席何曉勇建議,將通過提案,呼吁專項支持寧夏國家葡萄及葡萄酒產業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建設,將葡萄酒由工業產品列入農產品范疇減免消費稅,給予葡萄酒產業相關生產農機補貼。
周洪江建議,政府支持企業保底收購,農民才敢持續規模地種植某種作物;其次,企業在政府的幫助下,除了要投資引進機械化、智能化、數字化設備和技術。從農民種植、企業經營到推動消費,每個環節都做好了,產業才能良性循環,鄉村才能全面振興。
一位在廣西擁有葡萄產業基地的行業人士表示,農民種植釀酒葡萄,最終還是要看收益,收購上的保底對于種植環節非常重要。而對于種苗育種、機械化投入,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撐。只有龍頭企業才能持續投入。若有政策上的支持,對于行業的發展會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火興三秘書長提到,中國酒業協會一直都在協調相關資源,同各部委溝通,從頂層設計和規劃上傳遞行業的訴求。僅從當下來看,我國已有地區出臺相關政策給予扶持。2月8日,《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和 2035 年遠景目標的通知》正式發布,當地將出臺土地、財政、金融、保險、稅收等若干政策,支持葡萄酒產業的發展。
打造“中國葡萄酒”IP
上述多位兩會代表委員均提到,希望能夠加大品牌扶持力度,做大做強“中國葡萄酒"IP。爭取國家和相關部門設立葡萄酒推廣專項扶持資金和品牌建設基金,大力推廣“中國葡萄酒”這一公共品牌。
河南地區主營國產龍頭葡萄酒企業產品的經銷商告訴記者,大多消費者認為葡萄酒是舶來品,進口葡萄酒更好。同時,葡萄酒的話語權,或者說是消費者市場培育始終在進口葡萄酒企業那里,國產葡萄酒缺乏系統的話語體系。
"要想改變這種現狀,需要付出很大的教育市場成本。這個過程會很漫長,但又是必須要走的路。"該經銷商表示。智德營銷策劃創始人王德惠日前撰文提到,中國大部分葡萄酒商是貿易商,很多酒莊剛剛起步,還處于投入期,資金相對有限。
多位業內人士提到,國產葡萄酒經過多年發展,自身品質并不輸給進口產品。僅從產區來講,2021年5月。《寧夏國家葡萄及葡萄酒產業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出臺,提出用5年時間打造千億級葡萄酒產業的發展目標,標志著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業進入國家戰略。
2021 年7月,新疆發布《關于加快推進葡萄酒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葡萄酒成為新疆“十四五”時期十大重點產業之一,將加快推進新疆葡萄酒產業高質量發展。
2021年10月,煙臺印發(煙臺市葡萄酒產業鏈鏈長制實施方案》和《關于推動煙臺葡萄酒產區建設的實施方案》,以打造世界知名葡萄酒產區為目標。除此之外中國酒業協會正在推進小產區認證工作。2021年12月28日,房山酒莊葡萄酒產區,通過中國酒業協會中國葡萄酒小產區認證,成為繼新疆瑪納斯、煙臺蓬萊、河北昌黎葡萄酒產區之后,全國第四個榮獲該認證的產區。
火興三秘書長表示,葡萄酒講究“出身”,釀酒葡萄所處的產區對最終產品影響很大。我們通過小產區認證可以讓該產區品牌鮮明、產品特點明確。目前還有包括新疆、云南等多個地方正在洽談這一事宜。
而在消費者培育方面,整個葡萄酒行業都在摸索中前進。周洪江認為,應該采用葡萄酒中國鑒評體系標準結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食品質量檢測和海關進出口檢驗檢疫,對中國市場流通的葡萄酒產品進行感官評價,塑造適合我國國情的葡萄酒消費者和生產者之間的品質和價值溝通語言。
當下,我國葡萄酒行業已經達成共識,確定每年6月為“中國風土,世界品質--中國葡萄酒回饋消費者活動月”。在去年6月,“中國風土,世界品質”中國葡萄酒普及活動在陜西、江蘇兩地開展。
中國食品產業評論員朱丹蓬認為,打造“中國葡萄酒”IP是一個系統工程,既要有產業鏈的完整度還要在科研上持續投入,并且在服務體系上有很高要求。
“葡萄酒產業整體的特征就是大品類小品牌。我們目前希望做大品牌,一個是企業自有品牌,另外一個就是產區品牌,并通過對中小酒莊扶持,提升其管理能力和經營水平。同時,在品牌文化推廣、品鑒體系等方面,用中國標準來評價中國市場的葡萄酒。"火興三秘書長說。
上一篇:“酒+元宇宙”是否會成為行業發展的新風口?
下一篇:當“只此青綠 ”遇見“只此青玉” ---古越龍山聯名款全球首發儀式在京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