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戰場開辟,酒業如何掘金"社區商圈”?
近期,商務部等 11 部門聯合發布《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指南》(以下簡稱《建設指南》),提出將建設以社區居民為服務對象,服務半徑為步行15分鐘左右的范圍內,以滿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費和品質消費為目標,以多業態集聚形成的社區商圈。如此大的消費潛力與商業機會,酒業如何把握機遇?
酒是區域文化的載體,是社交場景的產物,并且酒類消費具有明顯的階梯性與區域性特征,這是酒類在“社區商圈”能夠發展的關鍵。同時,對酒企而言,“社區商圈”是最貼近大眾日常生活的消費場景,也是眾多酒企觸達消費者最有效且直接的路徑。社區商業可以實現離消費者更近的訴求,使得消費者與品牌的黏性更高。此外,更多的布局還有利于各種價位、品質不同的酒產品發揮不同的優勢,吸引更多的消費者。
與此同時,支持品牌連鎖企業完善門店的前置倉和配送功能,推動線下線上配合、店配宅配融合、末端共同配送及店倉配一體化運營,如今很多酒企都在配送方面努力突破速度與消費者體驗,完善的配送功能完美解決了許多遠距離配送的不確定因素,購買酒的便捷程度大幅度提升。
酒作為人們美好生活重要的商品之一,零售連鎖化發展是一大趨勢,在新消費、新零售、新商業等多重因素影響下,我國的酒類連鎖零售業已經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建設指南)的出臺,對于我國酒類零售尤其是連鎖零售的發展,將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從銷售角度來說,首先,利用社區商圈賣酒要懂得克制,頻繁的促銷推薦不可取,要側重于用酒知識的傳達與教育,成為居民眼中的“酒專家”。并且結合消費者的需求在恰當的時機推薦恰當的酒。其次,要充分利用社區資源,圍繞潛在客戶構建自己的圈子”,比如建立微信群或 QQ 群,定期發放福利,給消費者便捷優質的消費體驗。第三點要注意培養KOL,在社區內有話語權的人能為產品帶來更多的銷量,也能打開更多的銷售途徑,可以重點針對核心 KOL 來進行小規模的“社區”訂貨會,如小范圍、高頻次的品鑒會等。
除了銷售外,酒企還可以做更多的嘗試。比如現在的社區酒吧就是一種很好的途徑,據《當代年輕人輕飲酒調查報告》顯示,超過七成的人喜歡在高興的時候來一杯,而“借酒消愁”來緩解郁悶情緒的比例也超過了三分之一,加上現在年輕人儀式感越來越強,說明不少消費者不僅僅需要喝酒,還需要能立刻喝酒的場所來釋放情緒,滿足需求。在社區內開酒吧,一方面可以賣產品,另一方面也可以更直觀了解消費者的飲后體驗和需求,當然了,為酒吧備貨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當下,針對不同消費場景,不同消費人群的營銷方式越來越多,隨著消費升級革新,深度挖掘“社區商圈”潛力,或將成為眾多酒企努力的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