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茅臺:人才強企鑄就民族品牌
新中國成立以來,一代又一代茅臺人始終堅持匠心釀造美好、卓越鑄就品質,致力于生產工藝和產品質量提升,不斷對標世界一流企業,從小作坊成長為今天全球市值第一的烈酒企業,締造了企業發展傳奇。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人才資源是企業發展的第一資源,茅臺的發展史,即是一代代匠人匠心鑄造的砥礪奮斗史,他們讓工匠精神永續傳承,為茅臺積蓄基業常青的強大動能。
“站在新的歷史節點上,要實現茅臺高質量發展、大踏步前進的目標,關鍵在于人才。”茅臺高層表示,要把人才工作當作第一要務來抓,加速推動茅臺人才工作創新改革,為“十四五”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十三五"以來,茅臺深入推進“人才強企”戰略,聚焦重點領域,加快構建赴外招才、項目聚才、平臺育才的多元化引才體系,廣開進賢之路,吸納優秀人才,把茅臺打造成貴州人才首選地和白酒行業“智高點”。
朱其建就是茅臺近年引進的高層次人才之一,在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物理化學專業獲得博士學位的他說,“選擇來到茅臺工作,就是看中了茅臺這個大平臺,在這里能夠學有所用,擁有廣闊的發展空間。"2020 年5月入職茅臺后,朱其建主要從事技術研發工作。
其建說,在接下來的研究工作中,他還將針對發酵酒醅、醬香酒基酒中一些指標的快速檢測手段進行重點研究,為茅臺發展貢獻自己的智慧,實現人生價值。
近年來,茅臺聚焦技術、管理、經營、黨務四類人才,在全國范圍內組織開展各類人才引進活動。其中,面向國內著名高校公開招聘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員工,為茅臺發展充實了后備人才隊伍。
同時,茅臺還通過組織選派、社會招聘、行業商調等多重渠道,引進專業人才充實到茅臺重要崗位任職。實施茅臺學院專項人才引進計劃,引進經濟金融、生物釀造、工商管理等領域的博士研究生28名,著力解決人才住房保障、生活補助、醫療保障等實際問題,大力營造識才、愛才、用才、容才的人才工作濃厚氛圍。
華南理工大學發酵食品工程專業的碩士研究生管靖瑋,今年4月通過校園招聘入職茅臺,成為生產管理部的一名工藝員。按照茅臺慣例,她先要下車間一線鍛煉1年,熟悉茅臺釀造工藝。
來到茅臺制曲一車間2班當制曲工人,先從踩曲學起,親身感受從小麥到醬香大曲的奇妙旅程,管靖瑋直呼:“曲面的濕度、曲塊的溫度如何掌握,這些都是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
這位來自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的90后姑娘決心扎根茅臺,立志將論文寫在生產車間,用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服務茅臺一線生產。她說,茅臺釀造工藝博大精深值得她用一輩子時間去琢磨。
通過持續不斷引進人才,如今茅臺已擁有博士數十人、碩士數百人、本科生數千人,一大批學有所用、用有所成的綜合性、技能型人才成為該企業高質量發展的中堅力量。
“駿馬能歷險,犁田不如牛;堅車能載重,渡河不如舟。"人才引進只是第一步,如何科學合理培育使用好人才,突出人才效能,使其成為茅臺發展的可用之才是關鍵。
“我們充分利用院士工作站、大師工作室、集團黨委黨校等平臺優勢,針對性地開展人才培訓培養,形成具有茅臺特色的技能人才培養模式,著力打破障礙,加速人才流動,促進復合型人才的快速成長。"茅臺高層表示。
5月21日,茅臺四次酒開烤,退休不久的茅臺首位終身名譽釀造大師嚴剛再次來到茅臺生產一線,與茅臺大師工作室的其他釀造大師們一起作工藝指導和傳幫帶工作。大師工作室,無疑為普通工人創造了向大師學習、求教的機會,也讓大師有了在一線及時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機會。
自1985 年進入茅臺工作以來,嚴剛就立志用心打磨技藝,在茅臺酒生產一線默默耕耘,從一名普通的退伍軍人最終歷練成為茅臺酒首席釀造師,成為貴州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
嚴剛的成長之路,鮮活地展示了茅臺獨特的“工匠八步”培育機制,即:入職培訓“入爐”、崗位練兵“熔煉”、技能認定“冶煉”、師帶徒“錘煉”、骨干培訓“精煉”、金牌班(組)長“淬煉”、茅臺工匠“升華”、技術職務“百煉成鋼”,環環相扣、步步爭先,鍛造成千上萬茅臺工匠,凝聚茅臺行穩致遠的核心力量。
“在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同時,注重專業人才的培養支持,留住、用好現有人才。”茅臺集團黨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依托茅臺集團黨委黨校(職工培訓學校),茅臺著力培養具有現代化管理經驗、符合茅臺發展需要的人才隊伍,僅去年就先后舉辦 18 期 1394 人次的管理人員培訓,今年預計開展培訓 30 期以上。
為推進員工職業技能提升,茅臺嚴格落實員工培養計劃,大力開展“崗位大練兵·技能大比武”競賽、“勞模上講堂”和“師帶徒”等活動,提升員工理論水平和實操能力,2016 年以來結對師徒 530 對,出師 188 人。有計劃選
派優秀人才到省直機關、地方政府和先進企業掛職鍛煉、跟班學習,讓其在重要崗位接受歷練、“蹲苗”成長。
值得一提的是,茅臺還在制酒、制曲、勾兌、品評、科研五個技術序列,打通技術通道,實行五級技術職務制,引導和激勵技術技能人才靜心釀造、潛心研究,厚植尊重勞動、尊重創造、尊重工匠的濃厚氛圍。
目前,茅臺擁有中國白酒大師 2人、中國白酒工藝大師2人、國家級白酒評委 35 人,享受國務院、省政府津貼專家7人,聘任的技術職務人才 91 人,以工匠精神為內核的茅臺精神正向各板塊、各領域有效延伸。每一個茅臺人都燃燒著匠心之魂,人人皆可成才的觀念更加深入人心。
不拘一格用人才
今年5月19日,茅臺集團召開 85后科室副職掛職干部任前談話會,10 名從黨建、法務、生產、營銷、綜合管理等崗位中精挑細選的年輕干部,奔赴8家子公司進行為期兩年的掛職鍛煉。
這是茅臺集團黨委從加大年輕干部培養力度、緩解子公司人才緊缺現狀、立足集團隊伍建設全局的高度,部署推進的此次年輕干部掛職鍛煉工作,不僅是集團創新干部培養機制,推動子公司事業發展的具體措施,也體現了集團在干部人事制度領域的大茅臺、一盤棋理念。
近年來,茅臺把培養選拔優秀年輕干部作為增強發展后勁、凝聚發展合力的重要舉措,堅持把抓好年輕干部隊伍建設作為確保茅臺事業后繼有人、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任務。
在選人用人方面,茅臺集團黨委積極拓展年輕干部選拔方式,通過專項選拔和公開競聘等,把優秀的年輕干部選拔到合適的崗位上,讓想干事的人有機會,能干事的人有平臺。
2020年,茅臺集團黨委制定了近幾年來選拔力度最大和選拔范圍最廣的選拔方案,先后分期分批選拔任用了一批 80 后、90 后年輕干部。這些年輕干部中,既有獲得過省五一勞動獎章的杰出酒曲師,也有常年在艱苦崗位默默付出的茅臺勞模、金牌員工,還有扎根基層的專職黨務干部等,充分調動了整個干部隊伍的積極性。
張俊利就是專項選拔到制曲五車間任職的80后中層副職年輕干部之一。參加工作13年來,她先后在生產管理部、制曲車間工作,熟悉生產工藝“到基層任職后,感覺肩上的擔子更重了,工作既有壓力,也更有動力。"
"作為農村孩子,通過社招成為一名制酒工人,因為努力工作,實現了職務晉升,說明努力付出最終是有回報的。"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制酒五車間年輕干部鄭國風表示,組織大規模選拔年輕干部,讓一線的年輕人看到了希望,大家干事創業的熱情高漲。
截至目前,茅臺 80 后、90 后年輕干部達 600 余人,占干部總數的55%,干部隊伍整體平均年齡從43歲降至42歲。不斷優化的年齡結構,切實增強了干部隊伍的生機與活力,為奮進“十四五”的新征程厚植茅臺發展的接續力量。
"作為新時代員工,我們要立足崗位,搶抓時間學技術學業務,練就真才實學,推動茅臺高質量發展。”展望未來,茅臺的干部職工信心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