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已是國產葡萄酒產量連續第9年下降。”作為中國葡萄酒行業為數不多的全國人大代表,煙臺張裕葡萄釀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周洪江在 2022 年兩會上指出,目前葡萄酒規模以上企業陷入大面積經營虧損,行業運營效益不斷下滑。
中國釀酒葡萄種植和葡萄酒生產主要分布在新疆、寧夏、煙臺、甘肅等 26個省區市,這是一個橫跨第一(農業)、第二(工業)和第三產業(服務業)的行業。2021年中國釀酒葡萄種植面積約在120萬畝左右,整個產業鏈帶動約150萬人就業。
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周洪江董事長建議道,中國葡萄酒行業正處低谷期,未來發展短期來看仍然不太樂觀。各級政府應加大對中國葡萄酒產業的扶持力度,實現產業提質降本增效,穩固產業,創造就業,重塑中國葡萄酒形象,促進中國葡萄酒行業和釀酒葡萄種植業高質量發展。
漫長的低谷期
回望 2021 年,中國白酒市場再現難得一見的繁榮,特別是醬酒一度以高增長、高利潤、高價位廣受資本的追捧。可中國葡萄酒產業卻是另一番景象。
即使是中國葡萄酒行業頭部企業的運營效益也開始大幅下降。根據葡萄酒行業上市公司年報顯示,2019年,12 家上市葡萄酒公司實現整體營收 68.42 億元,整體利潤 7.81 億元,2020 年,12 家上市葡萄酒公司實現整體營收 43.78 億元,整體利潤 0.63 億元,較 2019 年下降92%。
同時,白酒、進口葡萄酒進一步擠占國產葡萄酒的市場份額。據海關總署發布的 2021 年 1-12 月數據,2021年全年進口瓶裝酒的進口量達2.86億升,進口額達92.7億元,進口葡萄原酒的進口量達1.22億升,進口額達 6.84 億元,進一步蠶食國內葡萄酒市場。
作為行業的領軍人物,周洪江董事長時刻關注著中國葡萄酒產業的興衰起伏。國產葡萄酒連續9年的產業低迷,讓他為全行業的發展而擔憂:“目前國產葡萄酒行業仍然沒有走出低谷的跡象,短期來看不太樂觀,如何向好發展急待破題”。
對于中國葡萄酒現狀,周洪江董事長認為,原因肯定不只一個,是多個層面的。這其中既有每個企業各自不同的具體問題,也有行業面臨的共同難題--
首先,這9年來看,進口酒對國內市場形成了沖擊。中國對進口葡萄酒的管制不嚴格,大量進口酒得以長驅直入,大幅擠壓了國產葡萄酒市場份額。
第二,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部分消費者仍有著“崇洋”的心理,誤認為進口的就是好的,中國消費者對國產葡萄酒認可度和消費信心普遍不足。
第三,葡萄酒在中國多用于商務宴請,尚未形成家庭消費場景。可這兩年新冠疫情突發,商務活動大大減少。這對國產酒還是進口酒都形成較大的影響。
此外,周洪江董事長在近年全國兩會上多次提及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國內葡萄酒產業稅負過重,遠超國外競爭對手。而無論是稅收還是政策扶持上,國內對葡萄酒產業一直沒有“硬”政策。
周洪江董事長在日常經營中發現,國內企業與國外企業有著極大差別。原來,國際上主要生產國將葡萄酒列為農產品,稅負較低,政府還直接或間接地給予多種補貼。
據了解,歐盟對葡萄酒的補貼項目就有二大項十五個小項,如有:第三國市場推廣、葡萄園重建和轉型、綠色收割、收獲保險、投資補貼、副產品蒸餾、危機蒸餾、拔除葡萄樹計劃、出口補貼、農村發展基金等等。
中國則將葡萄酒作為工業品對待,對葡萄酒企業收取增值稅、消費稅和企業所得稅。其中增值稅為13%,消費稅為 10%,企業所得稅按照產品利潤計算,年度利潤在 100 萬元以內的企業,稅率為 5%;100-300 萬元的,征收 10%,超過 300 萬元的,按照 25% 繳納。這使得國產葡萄酒與進口葡萄酒始終處于不公平競爭狀態。
周洪江董事長在調研中發現,葡萄種植一次性投入大,每畝約萬元,三年才能掛果。受中國葡萄酒產量連年下滑的影響,農戶種植的釀酒葡萄也賣不出去。投入高,收入低,農戶種植積極性下降,更沒有充足的資金去提高葡萄品質。很多農戶干脆砍掉了葡萄園,釀酒葡萄種植面積不斷減少。葡萄酒七分種植,三分釀造。釀酒葡萄種植業陷入惡性循環--不僅影響了生態環境阻礙了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致富,動搖了中國國產葡萄酒行業長遠發展的根基。
針對中國葡萄酒行業現狀以及日常調研的情況,今年全國兩會上,周洪江董事長提交了一份《加大中國葡萄酒品牌建設與釀酒葡萄種植業扶持力度 促進我國葡萄酒產業發展》的建議。
他建言道,“應加大對產業扶持力度,實現產業提質降本增效,堅持走具有中國特色的葡萄酒產業發展道路,重塑中國葡萄酒形象。通過第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穩固產業,創造就業,促進我國葡萄酒行業和釀酒葡萄種植業高質量發展。"
第一,應加大科研投入,優化品種和栽培技術,推進釀酒葡萄種植全過程機械化。國家相關部門牽頭,積極篩選和培育適應我國主要產區種植條件的釀酒葡萄優良品種,建立完善的良種苗木三級繁育體系;簡化國外優良品種引進程序和條件;加強種植配套技術研發,實現良種良法有機結合。國家相關部門牽頭組織大力研發和推廣自動化埋藤機和出土機、采摘機、修剪機、植保設備等,鼓勵建設農機服務中心,降低葡萄生產成本。
第二,建議國家和各級地方政府能夠對全國釀酒葡萄種植業出臺更多、更有力度、更有支持性的優惠政策或財政支持。
周洪江董事長認為,應由國家財政撥款,直接補貼釀酒葡萄種植農戶,提高農戶種植積極性,改善農戶收入狀況;國家出資為釀酒葡萄種植農戶設立技術培訓基金,專項用于農戶種植技術培訓,提高種植水平,提高葡萄品質,提高葡萄園質量管理和抗風險能力;對葡萄酒生產企業,在設立標準種植園區、葡萄種植管理、種植人才培養、現代化種植設備引進、稅收政策以及財政補貼等方面給與更大力度的支持。
第三,加大品牌扶持力度,做大做強“中國葡萄酒’P。爭取國家和相關部門設立葡萄酒推廣專項扶持資金和品牌建設基金,大力推廣“中國葡萄酒”這一公共品牌。
第四,規范葡萄酒流通市場,加強葡萄酒市場終端評價能力建設。建議采用葡萄酒中國鑒評體系標準,依托行業協會葡萄酒評委隊伍,結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食品質量檢測和海關進出口檢驗檢疫,對中國市場流通的葡萄酒產品進行感官評價,在消費者和生產者之間塑造適合中國葡萄酒品質和價值的溝通語言。
不過,周洪江董事長認為,從根本上改變現狀、實現中國葡萄酒行業健康發展,最關鍵的還是要從主觀上找原因--中國企業要提高自身競爭力,包括從種植、釀造、銷售等各個環節,從產品、技術、營銷模式等各方面進行變革、創新,緊跟時代與市場。
當前迫切需要改變的是,中國要建立起一套自己的葡萄酒文化體系。品質決定企業走得有多遠,營銷決定企業走得有多快,文化決定企業是否能夠深入人心。疫情前,中國葡萄酒科普宣傳更多的是模仿西方,比如喝葡萄酒要搭配西餐,搭配不同的杯子。疫情來臨時沒能像白酒、啤酒那樣形成中國式飲用方式和場景。周洪江董事長表示,目前葡萄酒行業幾個頭部企業在中國酒業協會牽頭下,已在這個問題上達成共識了。下一步要加大這方面的傳播,包括酒與菜搭配、飲酒方式,形成中國的葡萄酒文化體系。
來源:經濟觀察報
上一篇:全國人大代表姜明:加大中國葡萄酒品牌建設扶持力度,促進我國葡萄酒產業和中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
下一篇:全國人大代表、女兒紅章國強:以世界非遺重塑黃酒“國酒”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