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酒歌是中國民歌體裁風俗歌的一種。主要流傳于全國各民族中,以酒為媒,以歌為形,旨在弘揚民族文化。羅平彝族人好酒敬客,彝族酒歌聲中飄揚著羅平的悠悠酒文化。
羅平彝族酒歌
走進羅平就像走進神秘夢幻的民族文化百花園。天籟般的少數民族酒歌更是一枝獨秀,根深葉茂,爭奇斗艷,博大而逍遙浪漫,閃爍著人類的智慧光芒,承載著少數民族豪邁的性格,熾熱的愛國、愛家鄉的情懷和源遠流長的文化血脈。酒歌是羅平彝族歌謠中最豐富的一種民歌,也是眾多歌謠中最亮麗的一道風景。
漫長的歷史演進中,聰明勤勞的彝族人民創造了特色鮮明、多姿多彩的文化藝術,同時更創造了獨具特色的釀酒技術以及與之相關的酒文化。羅平彝族是一個喜喝美酒,愛唱酒歌的民族,在彝村彝寨,不論男女老少都會唱不同歌詞旋律的酒歌,那酒歌在古老而美麗的彝寨飄蕩,若如仙音,飄飄渺渺。這樣的酒歌不僅在節日里唱,而且在彝家山寨里,有酒的地方自然會有醉人的彝家酒歌,有醉人酒歌的地方自然有歡樂的彝家人。尤其那遠方的客人來臨時,彝族朋友的酒歌唱得更亮,熱情好客的彝家青年,端著一杯杯酒,笑瞇瞇地望著客人唱,向客人介紹:“羅平美酒甜又爽,貴客請喝彝家酒;羅平美酒敬貴客,祝你安康又快樂。”聽著這樣醉人的酒歌,客人感悟到彝族酒歌的博大精深。
彝族人好客喜酒,熱情洋溢,彝族的酒文化源遠流長。燦若星辰的彝族酒歌表現出彝族人民的豪爽性格、熱情好客,對美好生活的孜孜追求。羅平彝家村寨有句順口溜:“不會跳舞的只有老牛,不會唱歌的只有木頭。”近年來,一些彝族歌手活躍在羅平城鄉的舞臺,大展身手,把彝族酒歌從山鄉村寨的農家唱進了城里的賓朋筵席。一批功力深厚、技藝高超的彝族歌手傳唱酒歌的濃郁氛圍漸漸得以形成。
羅平彝族將喝酒唱歌連在一起,酒歌是彝族人民心中的橋、腳下的路。那些瀟灑英俊的彝家男兒,總會唱著酒歌,踏著月色,到心上人的屋檐下唱出他的心聲。那些美麗如花的彝家姑娘,會推開窗戶說,來吧,喝一杯我為你釀的酒,聽一曲我為你唱的歌。羅平彝族山寨的酒歌就變成了情歌,酒歌的音符,泡熟了彝家人的愛情。羅平彝家山村,到處酒歌潺潺、民風徐徐,到處是熱情淳樸的酒香、勞動豐收的酒香、愛情甜美的酒香。那醉人的酒歌,會在夢中天天不落、夜夜升起。
“羅平彝家美酒又甜又爽口,客人啊,請你喝,你不喝就莫走,要喝你就喝個夠,點滴都莫留,彝家人禮不周,還請再來走,彝家人禮不周,還請再來走……”“太陽與月亮相聚時,跟星星干一杯酒。云與雨水相融時,跟彩虹干一杯酒。男女戀人相聚時,跟天地干一杯酒。客人來到彝家時,敬上客人三杯酒。”羅平彝族村寨的酒歌曲調熱烈高亢,粗獷豪放,熱情四溢,音韻繚繞,生活氣息濃郁,地域文化特征顯著。
羅平彝家三杯酒,第一杯敬天地酒,第二杯敬祖先酒,第三杯敬客人酒。
居住在羅平清秀靈山里的彝族人民有著非常豐富的想象力和獨特的審美感受。彝族酒歌中存有大量短小精悍,直擊人心的內容:“喝酒要喝干,醉夠把歌唱。喝酒喝雙杯,喝夠圖吉祥。”“彝寨美酒甜蜜蜜,客人一定喝一杯。酒不醉人人自醉,喝了一杯再一杯。”彝族朋友酒歌唱得歡,更善于敬酒:“感情深,一口悶;感情厚,喝個夠;感情淺,舔一舔;感情薄,喝不著。”請到羅平彝家村寨走一走,嘗一口彝家美酒,品一品那些至情至性的彝族酒歌。定能帶走心靈上的塵埃,抹平胸中的遺憾。“朋友啊朋友,請你來坐坐,請你來玩玩,在一起喝一口小酒,慢慢地說說話。有一口吃的,你不在,我吃不下;有一口喝的,你不在,我喝不下。朋友啊朋友,你要知道我的心。”在這一類勸酒歌里,是人與人之間自由、平等、歡愉、暢快的交流和事后美好甘甜的回憶。
在羅平彝族村寨,不僅僅男子喝酒,女子能說善喝,彝家美女端著大碗,眼睛閃亮,如天上星星。美女來到客人面前,笑容像高山上盛開的馬纓花那樣燦爛,像山泉水那樣單純,令客人趕快把平日的傲慢矜持和客套虛榮收斂起來。那酒歌仿佛是從山谷中響起,穿云裂石而來,撞擊著聆聽者的心靈。美女用彝語演唱,客人雖然聽不懂唱詞,但能感覺到美女歌喉圓潤、飄逸而舒展。聽起來很纏綿,回味無窮。那歌聲猶如山澗里的溪水潺潺流淌,猶如白云繚繞著山峰嬉戲,如深山密林里眾鳥的啁啾,聽得客人如癡如醉,如夢如幻,一種古意盎然的心境油然而生。美女用彝語唱一遍又用漢語唱:“今天日子實在好,美酒端出來了,是啊,是啊,客人一定要高高興興端起喝!”
彝族酒歌中最動情的要數那些數不清的《送客調》。盛裝的彝族青年男女分列道旁,高舉牛角酒杯合聲齊唱,臉上笑意融融,歌聲起伏飄蕩,場面煞是震撼。“客人你莫走啊,你莫走。美酒多多有,喝完一小壇,還有九十九壇呢。客人你莫走啊,你莫走。山羊多多有,殺了一只,還有九十九只呢。干杯!”
“走是要走了,舍是舍不得。”這歌表達出彝族朋友對客人的繾綣眷戀、一往情深。品味這些酒歌,感悟到彝族人民以酒通靈、天人合一、萬物相依、和諧共存的理念,從中知曉彝族人民遵循倫理、講求禮儀、尊老愛幼、贊美婦女、珍惜友誼的道德觀念。這樣的酒歌,唱的和聽的人都酒酣耳熱、意氣風發。
羅平彝族村寨的朋友把厚重的歷史文化釀成無盡的歡笑,把火的熱情融進酒杯。體會彝族酒歌:“山中野味用狗追,心中故事用酒催。今朝有酒今朝醉,老來想想不吃虧。今朝有酒今朝醉,大碗喝酒彝家漢!”這酒歌可看作是彝族朋友人生哲學的宣言。彝族朋友不忸怩作態,不遮遮掩掩,閑暇了,高興了,就聚在一起“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端起酒碗,用熱辣辣的目光巡視一圈,吆喝一聲“支派叨”,喝個底朝天。這正是“歌從酒中來,酒從歌中去”。在彝家人的酒桌上,喝酒就是目的,高興就是宗旨。彝家人是那樣率性達觀,那樣果敢豪邁,那樣熱愛生命。
“月亮彎彎掛樹梢,牛羊回頭鳥歸巢,鳥歸巢;彝家山寨歌聲起,彝家山寨幸福多,幸福多。”“月亮彎彎掛樹梢,彝家山寨酒飄香,酒飄香;喝上幾口糯米酒,圍著篝火唱山歌,唱山歌。”“彝家山寨米酒多,客人來了喝一杯,喝上一小杯;喝了米酒好跳腳,圍著篝火跳起腳,跳起腳。”生活的理想就是為了理想的生活,羅平彝族人民這種生活的理想就在這首酒歌里,展示寧靜和諧、令人神往的生活畫卷。彝家人喝酒、唱歌,圍著篝火跳腳。這種場景并不是櫥窗里的標本和展廳里的化石,而是彝族村寨活生生的、每天都在經歷的日常生活。
彝族酒歌是彝家的熱情釀制的,也是彝家的汗水釀制的,養育了祖祖輩輩的彝山,是時光和自然留下的酒壇。酒壇深處的彝家兒女,站在春天的樹尖上,以春風為媒,把春雨、春光和春色播撒在廣袤的彝山,把勤勞、汗水和智慧都浸泡在彝山。羅平彝族人民喝一碗酒,吼一聲嗓,抹抹唇間和胡須上的酒珠,就扛著犁上山,提著鋤下地。牛跟著他們、羊跟著他們、狗跟著他們,甚至那些鳥雀也會跟著他們。在高一聲低一聲的鳥鳴聲里,彝族人民犁田、播種、收割,把艱苦的勞動變成愉快的歌聲,變成會飛的音符,變成一首首勞動的頌詩。喝下一杯酒,勞動時才有使不完的勁;唱幾首酒歌,勞動時能品味出勞動的芳香。那酒是莊稼地里長出來的,泥土的清香、五谷的成色、豐收的模樣都是酒的顏色、酒的味道、酒的芬芳。
羅平彝家酒歌,是彝家的汗水釀的。羅平彝族村寨傳唱最廣的是《喜歡不喜歡也要喝》:“阿老表端酒喝啊!阿表妹端酒喝,阿老表喜歡不喜歡也要喝,阿表妹喜歡不喜歡也要喝,喜歡呢也要喝,不喜歡也要喝,管你喜歡不喜歡也要喝,管你喜歡不喜歡也要喝!”
隨著歷史的不斷發展,酒歌不僅是一種禮儀,也是酒文化的一種,在如今時代飛速發展的背景下,許多傳統酒文化瀕臨危機,反而是在一些少數民族地區,其傳統的酒文化習俗、文化還保留至今,如酒歌等。
上一篇:國家名酒故鄉 瀘州特色酒文化
下一篇:云南麗江的“怡人”酒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