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廠起源
清代著名神怪小說《鏡花緣》中,曾列舉當時55種中國佳釀,排名第一的即是汾酒,它的魅力到底在哪兒呢?
汾酒計有“古井亭牌”、“長城牌”、“汾牌”、“老白汾牌”四種,均產自山西省汾陽縣杏花村汾酒廠。其名之盛,天下第一。
汾陽縣古稱汾州,在距今1500年前的南北朝就已出產“汾清”酒。據《北齊書》上的記載,武成帝高湛在飲汾清后,覺其味甚美,便手書給皇侄河南康舒王高孝瑜。他在信中寫道:“吾飲汾清二杯,勸汝于鄴酌兩杯。”到了唐代,汾州的杏花村,出現了空前的繁榮,業臻“味徹中邊蜜樣甜,甕頭青更色香兼。長街恰副登瀛數,處處街頭揭翠簾”的盛況,吸引了不少文士墨客到此一游。大詩人李白相傳曾醉倒于此。他當時所飲的,可能就是“汾州之甘露堂”酒,后來,這地方的“乾榨酒”和“乾和酒”也甚有名。
據說闖王李自成揮師至此,在飲了村民獻上的瓊漿后,心懷一暢,倚馬作書“盡善盡美”,從此杏花村亦稱盡善村。故《汾陽縣志》云;“汾酒以出自盡善杏花村者最佳。”
汾酒之所以好,與釀造用水出自“神井”有關。當地至今仍流傳著“馬踏神泉涌”、“醉仙居神井”等美麗傳說,這口井“其味如醴,河東桑洛不足比其甘馨,祿裕梨春不足方其清洌”(注:桑洛、梨春,皆是甘泉之名)。大學者傅山曾在井旁壁上題寫“得造花香”四字,一時傳為美談。而這井水,甚為神奇,用它煮飯,水不溢鍋;盛入容器,不蝕不銹;洗滌衣衫,柔軟干凈,簡直好到無以復加。
清德宗光緒元(1875)開的“寶泉益酒坊”,與1912年B后開設的“崇盛永”和“德厚城”酒坊,鼎足而三,質量俱佳。1915年“寶泉益”易名“藝泉涌”,并了另外二家,于1932年再與成立在太原的“晉裕汾酒股份有限公司”合并。1947年晉裕公司破產。雖翌年又投入小型生產,始終未見起色。1951年,當地政府在杏花村的舊酒坊基礎上建成“杏花村汾酒廠”,以后逐年擴建,早就成中國規模最大的白酒廠之一,也是出日量最大的名酒之一。近改制為“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團)公司”,其轄下之“汾酒廠股份有限公司”已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號稱“山西第一股”、“白酒第一股”。
主要產品
汾酒
汾酒用晉中平原特產的“一把掀”高粱為原料,以大麥、豌豆制成的“青荏曲”為糖化發酵劑,其發酵方式仍沿用傳統的地缸發酵法,而發酵工藝則是大名鼎鼎的“清蒸二次清”。在經一系列精心處理后,勾兌方為成品。其配選的七大口訣為:人必得其精,糧必得其實,水必得其甘,曲必得其時,器必得其潔,缸必得其濕,火必得其緩。
品味殊榮
汾酒屬清香型大曲白酒,酒度分53°、48°兩種。酒液無色透明,酒香清雅馥郁,酒質醇厚純正,入口綿柔甘洌,余味清爽悠長。其高檔精品為“青花瓷汾酒”,向有“色、香、味,三絕”之譽。近代名人的品題不斷,如謝覺哉詩云:“逢人便說杏花村,汾酒名牌天下聞。草長鶯飛春已暮,我來仍是雨紛紛。”范增云:“飄飄短夢到汾陽,萬樹杏花擁酒坊。潑墨從人欣得助,何妨酒后發清狂。”另,其53°、48°“老白汾酒”及38°“小紅帽低度汾酒”,頗受酒客垂青。
“義泉涌”汾酒先于1915年的國貨展覽會上獲二等獎,同年又在美國舊金山所舉辦的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甲等大獎章。再于1928年工商部中華國貨展覽會上獲一等獎,戰果相當輝煌。“杏花村汾酒廠”的佳釀,其成績更是耀眼,出盡風頭。首先于1952年中國第一屆評酒大會上,榮膺八大名酒之一,并蟬聯以后的1963年、1979年、1983年及1989年所舉辦的第二、三、四、五屆評酒會上的國家名酒稱號及金質獎章。1992年更上層樓,榮獲在法國巴黎所舉辦的國際名優酒展評會特別金獎。今已遠銷至五大洲40余國,一直是國際酒市上的搶手貨。
轉載注明:中國酒志網(www.y17178.cn)
技術服務:13949020132 業務合作:13462399009 QQ群:酒志網會員交流群 酒水代理交流群
酒志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14-2025 備案號:豫ICP備16020934號-2 ICP證:豫B2-20213045
酒志網:匯聚酒廠歷史精髓,名酒百科全書,深度致敬酒界功臣,全面展示酒文化長廊。實時追蹤國內外酒行業最新動態,
提供專業陳年老酒與名酒收藏估價及回收咨詢服務,助力SEO優化,引領酒文化探索新風尚。
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發布假酒.過期酒.劣質酒等產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