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國內外連發新政,釋放宏觀經濟調整信號,尤為值得注意的是“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協定”(以下簡稱TPP)簽署和信貸資產質押再貸款:若從具體作用上看,宏觀經濟政策雖與葡萄酒產業并未直接發生關聯,但其有可能在消費、交易、制造等多個環節都產生影響,進而影響到葡萄酒的生產銷售等方面,因此,宏觀經濟政策往往是優秀商企們更為關注的話題,這也將會是他們重要的戰略決策參考依據。
先來看TPP協定:美國當地時間10月5日,在經歷了長達五年的談判后,TPP協定終于正式達成,依據該協定,美國、日本、新加坡、智利、澳大利亞、新西蘭、馬來西亞、加拿大、秘魯、墨西哥、越南、文萊12個國家中,相關國家間約1.8萬種商品的關稅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逐步減少或完全取消,而中國卻不在這TPP12國之內:那么,這對于我們到底有無影響?實際上,TPP協議國中涉及葡萄酒生產的主要國家有五個,其中,澳大利亞、智利又是非常重要的原產國,而日本、新加坡則是主要的葡萄酒消費國:在TPP生效后,智利、澳大利亞等主要的葡萄酒產品輸出國對日本等消費國的出口稅額會逐步降低,從而有可能促使增大對日本的出口量,進而營銷到它們在亞洲市場的出口配比發生變化:但中國亦早已與這些國家簽訂協議,將關稅逐步降低至零,因此,其實大家的準入門檻仍然是保持了一致的:但亞洲市場整體準入門檻的降低,將會有利于產品輸出國:一方面,他們的市場空間獲得拓展,除中國外,更多的亞洲國家將釋放出更多的市場機會,而這些機會或將吸引走一些國際企業的投入精力,從而讓出部分中國本土市場的空間,為中國本土葡萄酒企業提供新的機會:另一方面,成本降低,產品的終端零售價格會陸續走低,這對于消費市場而言無疑是個利好,也有利于更進一步地激發起大眾消費熱情。
再來看信貸資產質押再貸款的新政。10月1 0日,央行宣布推廣信貸資產質押再貸款試點。從前期在山東、廣東兩省開展信貸資產質押再貸款試點形成的可復制經驗的基礎上,在上海、天津、遼寧、江蘇、湖北、四川、陜西、北京、重慶等九省市推廣試點。專家解讀為“中國式量化寬松來了”,即可以用之前借貸的債務資產再次抵押進行次級貸,而由此,則可以釋放出大約7萬億的信貸空間,從而對經濟波動的逆周期進行調節:大家知道,中國酒業“黃金十年”的高峰期在一定程度上受益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時中國政府為救市而出的4萬億投入,那這一次的7萬億信貸資產倘若釋放,對葡萄酒業的影響又會如何?最大的利好莫過于國產酒莊的貸款問題。對于大中型企業而言,可獲得更為寬松的信貸政策,從而騰挪出資金去實施基礎建設和市場推廣,而對于正在發展中的西部產區精品小酒莊而言,則無疑可提供更多的資金支持,協助他們穩固已經實施的葡萄園建設和產品銷售投入,從而為其回籠資金爭取到時間:此外,對于酒商而言,雖然影響并不直接,但也是個好消息:發展中的小微企業有望獲得信貸支持,而有一定負債的大型貿易企業,也有機會緩解資金壓力。當市場上的資金壓力有所緩解時,市場的銷售推動力便會增強,流轉加速,進而竇現市場轉型期中的安然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