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近8月末,白酒上市公司的2015半年報數據陸續亮相。總體來看,上半年白酒上市企公司業績表現開始扭轉2013年到2014年的頹勢,初步呈現出整體回暖趨勢。但同時,不同公司之間在增長結構上也呈現出一些群體性和個性化的分化特征。
品牌驅動型一線名酒經營業績總體回暖
一線品牌驅動型白酒品牌主要指貴州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從企業目前公布的上半年數據可以看出,呈現出整體回暖態勢。除貴州茅臺始終保持市場剛性和調整主動權之外,五糧液和瀘州老窖此前都經歷了相對劇烈的調整,但2015年上半年開始呈現出積極的恢復性增長趨勢。
貴州茅臺半年報顯示,1~6月實現營業收入157.78億元,同比增長10.1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以下簡稱凈利潤)78.88億元,同比增長9.11%。而8月17日召開的國酒茅臺2015年半年營銷工作會議透露,截至2015年7月31日,共計銷售茅臺酒及系列酒同比增長32%;銷售額同比增長28%。其中,營銷公司銷售茅臺酒同比增長34%,銷售額同比增長29%,完成全年計劃的60%;茅臺醬香酒公司銷售系列酒同比上升24%,銷售額同比增長5%,完成全年計劃25%。
瀘州老窖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36.9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62%;凈利潤為10.2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58%。通過國窖1573、百年瀘州老窖窖齡酒的渠道整飭和控貨穩價,推動從事業部到公司化的營銷體制改革,以及梳理產品線、明確大單品戰略方向,瀘州老窖開始步入恢復性增長通道。業績層面體現了這一變化,而這些基于市場基礎層面的積極調整導向也放大了瀘州老窖業績持續恢復增長的預期。
五糧液半年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12.15億元,比上半年同期減少3.83%,凈利潤32.97億元,比上半年同期減少17.60%。營業收入和凈利潤雖仍處負增長,但幅度已顯著收窄。基于其當前向上回調出廠價的強勢表現,以及加速大眾酒市場布局,大力整飭渠道和市場的調整舉措將逐步轉化到業績層面,我們認為
五糧液2015全面業績正增長的預期和概率較大。
區域深耕型酒企持續穩健
在2013~2014年酒業調整期,以洋河股份、古井貢酒為代表的區域深耕型名酒企業表現出了非常強的抗周期能力,業績表現相對穩定。而在2015年上半年,這一類型酒企也成為上市公司整體業績由陰轉晴的主力。
2015年上半年,洋河股份實現營業收入95.71億元,同比增長10.61%,凈利潤31.85億元,同比增長11.57%。
古井貢酒實現營業收入27.13億元,與上年同比增長13.51%,凈利潤3.81億元,同比增長6.34%。
今世緣實現營業收入14.4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13%;凈利潤4.6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21%。
口子窖實現營業收入13.09億元,同比增長19.09%,凈利潤2.72億元,同比增長57.51%。
迎駕貢酒實現營業收入15.3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03%;凈利潤2.8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8.72%。其中白酒業務營業收入為13.9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04%。
老白干酒實現營業收入9.15億元,同比增長37.56%,凈利潤1759.79萬元,同比增長23.96%。
青青稞酒上半年業績增幅不大,實現營業收入7.23億元,同比增長0.62%,凈利潤1.84億元,同比增長6.31%。
以上上市公司最顯著的共同特點之一是省內市場銷售收入占比明顯占據主要份額,依托根據地市場區域深耕的發展模式比較突出。其二是產品結構明顯區別于品牌驅動型的一線名酒企業,主導產品價位基本位于100元上下,有較為廣泛和深厚的大眾消費基礎。其三是它們都長于地面攻勢和消費者溝通,更接地氣。
以上三個特點決定了此類企業所遭受的來自于高端消費急劇萎縮的沖擊相對較小,在經營基本面上普遍比較穩健。它們在本地都屬于地頭蛇品牌,洋河、古井、迎駕、衡水老白干均屬此類,它們對本土渠道及消費資源形成了強勢占據,這與品牌驅動型的全國性酒企形成了鮮明差異。
但這只是普遍規律,也有例外,比如山西汾酒、金種子酒。山西汾酒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2.46億元,同比減少2.35%,凈利潤2.79億元,同比減少22.40%,金種子酒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8.64億元,同比減少17.31%,凈利潤0.34億元,同比減少30.25%。
兩家酒企上半年營業收入為負增長,而且凈利潤負增長超過20%。汾酒的主要市場集中在省內,但山西經濟屬資源驅動型,這是支撐其省內消費的經濟基礎,尤其是中高端白酒。但煤炭產業的持續低迷直接抑制了白酒消費的活躍度。此外,汾酒此前的產品重心在中高端,當前正加速構建中檔和中低檔產品布局,這也是汾酒進入恢復增長通道相對滯后的原因之一。在酒業調整期,金種子酒是業績波動較大的區域性強勢品牌之一。其負增長有兩個原因,一是省內市場競爭強度大,不得不面對古井貢酒和迎駕貢酒等強勢品牌的阻擊。二是金種子酒正面臨產品升級換代問題,柔和種子酒是徽酒百元以下暢銷品種,但已成熟,渠道利潤偏低,動力不足,而同時升級產品培育尚待時日。
“洼地”酒企業績反彈
2013年、2014年,水井坊和酒鬼酒是業績波動相對較大的兩家白酒上市公司,由于行業及企業自身的一些原因,水井坊和酒鬼酒在業績層面進入價值洼地。但從2015年上半年的業績表現來看,兩家酒企都呈現“強勢反彈”的態勢。水井坊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3.89億元,同比增長174.10%.凈利潤5018.79萬元,同比增長141.24%。酒鬼酒實現營業收入3.07億元,同比增長71.71%,凈利潤3949.30萬元,同比增長188.80%。
水井坊和酒鬼酒的“強勢”反彈,一方面是因為其往年基數少,另一方面與其積極調整也密不可分。這集中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價格回歸“大眾”,比如水井坊全力打造下延戰略新品臻釀八號,并初具規模。二是聚焦區域。不管是水井坊立足湖南打造臻釀八號,還是酒鬼酒收縮戰線,集中精力深耕省內,都為其業績觸底反彈奠定了基礎。
相比之下,以中高端產品為主,具有一定品牌影響力,但在大眾產品布局和根據地市場打造上未有實質進展的酒企仍未擺脫調整周期。沱牌舍得應屬此類,其2015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6.27億元,同比減少14.21%,凈利潤674.58萬元,同比減少35.57%。近期沱牌舍得國有股成功出讓引發了業界新的遐想,但半年報數據至少說明,沱牌舍得要重振旗鼓可能并非一日之功。
混改開啟積極預期
2015年上半年白酒上市公司在經營業績層面之外的另一個重要背景就是白酒上市國企的混改。而國企混改為白酒國企上市公司的未來發展注入了積極預期。
前有老白干酒,中有五糧液,后有沱牌舍得,白酒國企混改逐步推向深入,而現實案例的不斷增多或將進一步激發白酒國企混改的潮流。
白酒國企在市場層面的局限,很大程度上歸因于企業體制層面的束縛,混改對白酒國企經營活力的釋放就好比市場經濟對中國社會經濟活力的激發和釋放,為中國酒業的發展注入了積極預期。但混改畢竟只是影響企業經營的基礎性因素,企業業績勢能能否徹底被激活和釋放還要取決于其他多方面因素。
無論從業績表現,還是企業調整導向,抑或是國企混改的深入推進來看,白酒上市公司在2015年上半年均傳遞出相對積極的發展訊息,這些訊息告訴我們:中國酒業或正經歷著由里及外的整體向好。
上一篇:酒類經銷商轉型的幾大路徑
下一篇:醬香酒公司新品王茅/華茅酒的醬香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