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新一定是伴隨著陣痛的,在當前的行業環境下,無論是生產酒企還是經銷商,生意壓力都很大,節奏也比較快。但是無論你目前的生意規模有多大,都應該在適當的時候停下來,留出一點時間看看遠方。遠方是什么?是移動互聯時代下消費方式與社交行為的變化,而這種變化同樣要求白酒這個極為傳統的行業去調整、去改變,否則我們只能在相對傳統而低級的商業模式里“自娛自樂”。
臺風來了,不是任何人都能飛的
身邊許多經銷商已經非常年輕化了,一些“酒二代”們也已經到了接班的時候,但是存在這樣一個沖突:老一輩辛苦地跑終端、維護客情關系等傳統作業方式能不能傳授給下一代?反過來講他們愿不愿意去吃這個苦?在我看來,“酒二代”可能更加熱衷的是越野、戶外這些刺激的東西,盡管當下來看光瓶酒可能是未來發展的一個主要機遇,但是辛苦做市場的過程不是誰都能堅持的,如果不能堅持又怎么辦?
所以,在行業的今天,我們不能簡單地僅僅用價格段來思考酒的分類,更需要考慮人群的特點,考慮受眾群體的圈子文化。以朋友圈傳播為例,現在人人都是自媒體,你貼什么樣的內容在朋友圈,才能獲得更多的關注與點贊,這是需要思考的。因為在這個信息泛濫的時代,關注就是最大的支持,“人多”才能“勢眾”,才能有集群效益。經常見到用廣告刷朋友圈的,但時間一長就會被拉黑,為什么?對我來說沒價值。這表明隨著新型語言傳播方式的變化,即使做廣告,也得根據興趣出發,我們不能再思考廠家生產什么,而是要考慮消費者需要什么。
先看兩組數據:2014年,一個人平均每消費100元,其中就有10元是通過互聯網花出去的,即網購已成為人類重要的消費方式;而同樣,如果一個人花100元買酒,其中通過電商渠道的約占到2元。“電商渠道”這個我們過去有點看不上的補充渠道,近年來正快速成長起來,2014年白酒電商零售總額是78億元,較2013年的35億元增長了123%,2015年這個總額可能會突破百億。
如果說以上是渠道生態的變化,我們再來看消費人群的變化:2014年中國移動互聯網用戶規模約為7.29億,其中微信規模為4.68億,微博規模為2.49億,其他移動社交APP已超過150萬人,這種移動社交的創新,已經改變了消費者的行為模式。因此,企業的商業模式,尤其是營銷模式,同樣需要進行相應的變革。也許下一代不再喜歡與鄉鎮的終端商打交道,而他們卻偏愛戶外騎行一族,只要把這個人群全部挖掘并集中起來,并推薦合適的產品,同樣是有商業機會的。未來的營銷一定是針對某個特定人群的,因為鏈接消費者的方式越來越多樣化和復雜化,如微信、微博、官方APP等等。所以我們還能做大眾傳播嗎?很難有十幾億人會集中精力關注同一樣東西(除了春晚),這種人與人之間單線的個性化聯系能夠把握嗎?我相信大多數企業是沒有這種能力的。
太多的人都知道臺風來了,我們能夠上天;但是臺風沒了呢?現在有太多裹挾著移動互聯的所謂的商機來臨,但是這種表面的商機往往是以燒錢為支撐的。所以臺風來了,到底要干什么?我認為是耍趁著這股風來滑行,“滑”意味著要順風起舞、要借勢,“行”意味著結合企業現實情況依然要做好基礎的穩定工作,而非直接一飛沖天,只有在滑行之中,才能逐步找到那個適合起飛的位置和時間。
且滑且行,認清移動互聯現實
整個2014年,白酒電商零售總額為78億元,其中天貓、酒仙、京東三家平臺商共占50億元,企業的電商業務無突出者,這種平臺商就好比一個巨大的網上批發市場,資本力量通過燒錢的方式來換取流量,進一步獲取消費者的數據。而另一類的品牌商,包括酒企和貼牌運營商,后者大多數往往擁有兩類產品,一是主流即飲型產品,即線下市場氛圍比較成熟的產品,它們被迫低價交給平臺商來運作,并通過低價促銷來吸引流量;二是部分新產品,嘗試打造線上的專屬爆品,但并沒有特別成功的案例,最起碼可以肯定的是,多數企業沒有通過爆款產品完成多么大盈利,“花錢賺吆喝”的比比皆是。
而更多的企業不知道從哪里入手,只通過一些段子來暫時吸引人群,經常聽說某些企業號稱擁有十萬粉絲,但實際消費者與粉絲用戶是沒有必然聯系的,只有二者之間的重疊部分才會產生商業價值。主流產品基本上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具備互聯網特性的白酒,如同款產品在線上更便宜的,即有一定的價格優勢的;或是線下不方便買到的,如一些地方性的特色產品,在這個區域買不到;或是圖個便捷,不用出門就可以完成購物。另一類是即飲型白酒,這類產品市場鋪市已非常普遍,隨處都可買到,且消費存在隨機性,不可等待。整體來說,即飲型白酒基本不具備互聯網發展基因,即使網上有售也是作為一種特殊的陳列存在,形象展示意義要大于實際的銷售價值,因為這類產品線下渠道已經相當成熟,網上低價的打法必須要經過企業的認可,而企業為了保護線下的價格體系是不可能這樣“自毀長城”的。
那么移動互聯又意味著什么?特別是對白酒的廠商朋友來說,又存在著什么樣的機遇?
如果說第一次工業革命是機器代替人工,滿足了量的需求;那么第二次工業革命則是電氣代替蒸汽,滿足了品種的需求;而第三次工業革命則是互聯解決距離,滿足了溝通和服務的需求,因此個性化的溝通成為可能,例如我們在擁有不同人群的微信群要用不同的傳播方式,要設計不一樣的H5頁面,因為他們之間的關注點不一樣。
因此互聯網上最常見的白酒產品應該是沖動型白酒,即這類產品的消費具有鮮明的季節性和特殊性,如早期的禮盒裝、紀念款等,一般都是有計劃的少次購買,不會長期飲用,因此許多針對特殊節日的紀念產品賣得很火。此外,也要具備“線下渠道薄弱,不方便購買”的特性,如小米手機,它不會一年四季總在售賣,只會在某一特定時間段內放開搶購,并在前期很長的一段時間做預熱,發動各種粉絲團來提升產品活躍度。所以,在未來3年內,互聯網對于廠家和經銷商來說,是溝通、服務工具而非獲利渠道,沖動型產品機會要大于即飲型產品。
未來靠什么?與消費者的連接和管理能力
酒企過去通常是與消費終端發生關系,而未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與消費者的連接和管理能力。無論是戶外圈,還是車友匯,未來能夠賣什么東西是另一回事,但首先要連接起來。大家都接觸過“羅輯思維”,羅胖就是通過提供知識這種服務來黏合粉絲,現在又是賣書又是賣其他東西;而小米現在的“后綴”也不止是手機了,什么平板、云電視、家具等等。所以,作為傳統白酒行業的廠商朋友應該更有緊迫感,要努力去嘗試并練習與消費者個性化的溝通,充分利用起官微等各種社交新方式,因為未來敵人往往是看不見的。
時趣公司提出的移動社交戰略金字塔模型,分為五個等級。一是實現有價值的服務,這是最基本的,有些微信公眾號除了廣告就是廣告,自然談不上有價值。二是真實、有效的連接,即對積累起來的消費者做分類,哪些是死粉,如何實現對他們的激活、如何梳理出真實有效的“活粉”。三是個性化的溝通與服務,這個方面酒企尤其值得學習,在一家理發店辦一張200元的會員卡,時常還會收到一些“噓寒問暖”的祝福短信,而消費者購買一瓶200多的酒能得到什么?目前微信技術的普及,這種情況還得到了相應的改善,最起碼消費者能夠通過掃描二維碼來及時了解到一些優惠促銷信息。文王目前在安徽臨泉做了一個實踐,當地約有230萬人口,其中每年有80萬的外地務工人員,針對這80萬人建立起一個專門的微信群,針對他們沒法回家的特點,提供中秋義務送酒服務,幫助他們在團圓節給父母親人送酒,這就是很大的商機。更高級的第四等級則是深入參與和“眾包”,即強化消費者在產品研發與銷售過程的參與感,這批人往往會成為產品最早的一批狂熱消費者,因為在產品的設計中有他們的參與和貢獻;最后的等級就是資產,即粉絲通過一定時間的經營已經沉淀為商業資源了,已經內化為公司的一部分“員工”了,這樣最終構建起基于人群的商業模式。
整體來看,在短期內互聯網仍適合做工具,而非獲利渠道。在這種思維下,酒水經銷商要努力改造供應溝通模式,而廠家要改變傳統的傳播方式,線上產品的打造應該講究“高概念、高顏值、高迭代”,服務方面要強化及時性與增值性。
上一篇:酒中酒霸未來發展之行情解析
下一篇:關于百元價位大單品的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