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進口葡萄酒市場在經歷了2013年短暫下滑后,2014年開始復蘇。我們當時結合各方數據和信息,判斷2015年進口葡萄酒市場將開啟一個分水嶺式的發展階段,而市場復蘇的跡象也隨后被敏銳的國內葡萄酒商迅速地察覺。于是2015年葡萄酒的進口一路高歌猛進,上半年進口量同比猛增40%以上,進口額增速也在30%以上,以這個速度,三年內市場規模就能翻倍,似乎我們在年初的判斷已經被驗證。但在研究了今年上半年市場內外的數據并分析了當下的市場形勢之后,我們發現:高速增長的數據背后,仍潛藏著不易被察覺的風險。
從數據上看,上半年進口的高速增長,背后其實伴隨著起泡酒的大幅下滑,散裝酒的異軍突起,以及葡萄酒進口均價的持續下滑,結合當前市場信息和宏觀形勢進行分析,這些看似簡單的數據背后事實上暗示著行業面臨的三大風險。
風險一:起泡酒面臨瓶頸,增長受阻
過去幾年,尤其是2014年,起泡酒進口增長迅猛,市場份額較2011年翻了3倍多,年均增長近45%,而今年二季度開始,起泡酒的進口增長出現了斷崖式下滑,2015年上半年,中國起泡酒進口量2.46億升,同比增長已經下滑至5.14‰事實上,今年二季度起泡酒的進口量增速已經轉為負增長,同比減少4.7%。
市場總會有跟風現象的出現,當大家看到起泡酒成為新增長點之后,難免蜂擁而至,起泡酒這樣一個相對較小的市場,而且消費主要集中在北上廣——三地的市場占比高達83.5%,消費很快就達到階段性的飽和,增長減緩十分正常,但值得注意的是,起泡酒的價格持續下滑。到今年上半年,起泡酒的進口均價第一次跌到瓶裝酒均價之下,可想而知,廉價起泡酒是過去起泡酒增長的主要動力,而這部分廉價起泡酒基本都是人工加氣酒,保質期不到一年,大量廉價起泡酒的進口如果不能在一年內消化,將面臨過期風險,因此在這部分庫存被市場消化之前,起泡酒商家不會貿然進貨。另外,本身利潤較薄的廉價起泡酒在價格下滑的趨勢下,也面臨虧損的壓力。
因此,總體來看,今年起泡酒市場難以有起色,未來起泡酒是否能恢復高增長的勢頭,主要取決于新區域市場的開拓,同時這一輪增速回落之后,市場上自然發酵的起泡酒將代替人工加氣的低端起泡酒,成為主流。
風險二:警惕惡性競爭和庫存積壓
散裝酒的市場份額近幾年來不斷被瓶裝酒和起泡酒擠壓,而這本屬于消費市場升級帶來的健康趨勢,卻在今年被打亂,從二季度開始,散裝酒異軍突起,同比增長197%,環比增長130%;整個上半年進口量也同比增長85%。
事實上,散裝酒的突然增長同起泡酒的情況極其相似,當大家發現起泡酒火起來時,大量廉價的人工加氣酒就進入了;同樣的,當大家看到葡萄酒市場火起來時,大量的廉價葡萄酒就開始進入了,這個廉價的葡萄酒就是散裝進口酒。
因此,整個進口葡萄酒市場也面臨類似起泡酒市場的問題,市場的趨勢是產品逐步升級,價格逐步大眾化,性價比高的瓶裝酒將會成為消費主流。而在這樣的趨勢下,散裝酒的大幅引進,擠壓瓶裝酒市場,必將帶來價格戰甚至惡性競爭,商家利潤將會下滑,如果市場消化速度不夠,也可能還會面臨庫存積壓問題。
風險三:成本上升,利潤下滑
雖然葡萄酒市場的價格一路下行,但未來進口成本未必會降低。這一點是基于宏觀數據信息的分析,未來在經濟下行的壓力下,人民幣匯率可能還會進一步貶值。
人民幣貶值的壓力包括:(1)出口壓力巨大,今年3月份,我國的項目就已經出現逆差,并帶來國內經濟下行的巨大壓力,而經濟改革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短期內經濟面臨嚴重的壓力需要人民幣貶值來挽救。(2)中國的外匯儲備,表面上看規模很大,但由于中國央行拿外儲購買了大量日元、歐元等非美元債券,這些國家貨幣大貶已經導致中國外儲出現巨大損失。而且前段時間人民幣大貶、資金外流等已經消耗了很多外匯儲備,外儲不足將使人民幣喪失幣值穩定的基礎。
顯然,人民幣貶值會增加進口葡萄酒的進口成本,但市場的價格卻有一定剛性,降價容易漲價難,市場習慣了低價之后,漲價勢必會嚴重打擊需求,因此人民幣貶值帶來的成本上升,很難通過漲價轉嫁給消費者,未來主要還得由商家自己消化。
以上這三大風險都隱藏在整體高速增長的數字背后,不易發現,而如果繼續發展下去,進口葡萄酒市場的復蘇勢必會走許多彎路。國觀智庫基于其數據研究,將這些風險揭示出來,以警示廣大商家采取措施。最后,我們就上述風險,基于我們的研究,簡單分享一些可供參考的對策。
1.針對起泡酒市場的下滑,未來需要開拓新的消費區域。
北上廣市場已經接近飽和,但其他地區幾乎空白,尋找黑馬市場將是起泡酒逆轉的關鍵。例如四川市場,國觀智庫數據顯示,四川省起泡酒進口量2014年同比增長14倍以上,今年一季度間比增長200多倍,即使是二季度全國起泡酒進口量負增長的大背景下,四川省也逆勢增長10倍多。
2.市場逐漸成熟的趨勢下,應重視以質量為基礎的品牌塑造
散裝酒的徒增是暫時的,散裝酒的發展也僅限于不成熟的市場區域,中長期而言,市場的方向一定是更加重視酒的質量,有質量有品牌的酒受歡迎,但價格相對透明,利潤空間較小,而有質量無品牌的酒,才是價值洼地,以質量為基礎的品牌塑造就是挖掘價值的過程。
3.成本如果升高,應主攻高性價比的中端和中低端酒
成本的上升,受影響最大的其實是低端酒,不論提價還是不提價,都會受到損失。相反性價比高的中端和中低端酒有質量和需求的支持,相比低端酒,既有提價空間,也能承受成本上升。
上一篇:國產葡萄酒企業步入轉型上升期
下一篇:小郎酒創新之路:可冰飲可混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