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家上市白酒企業的2015年中報已全部出爐,中報顯示,白酒業調整仍在繼續,但和去年同期相比,整體業績已經開始止跌回暖。
統計顯示,2015年上半年,A股白酒上市公司共實現營業收入近600億元,同比增長5%,凈利潤同比增長3.6%。
“行業放量增長5%,底部得到了確認。總體來看,上半年白酒上市酒企的業績表現開始扭轉2013年以來的頹勢。”據齊魯證券分析師胡彥超測算,2015年上半年,白酒上市公司的白酒銷量增速大于5%,出現兩位數增長的不乏水井坊、老白干、貴州茅臺、洋河股份、口子窖、酒鬼酒等,說明行業總體實現放量增長,增長基礎扎實。
具體而言,中報顯示,今年上半年,除山西汾酒、沱牌舍得、金種子酒、*ST皇臺、五糧液、伊力特這六家上市酒企外,其他酒企的營業收入、凈利潤均獲得正增長。就連此前因為連續兩年業績虧損而被“披星戴帽”的酒鬼酒、水井坊兩家酒企也成功扭虧為盈。
而2014年同期,僅有3家上市酒企的營業收入實現正增長,僅有一家上市酒企的凈利潤增速為正增長。
數據顯示,白酒業“三大龍頭”貴州茅臺、五糧液、洋河上半年營收分別為157.79億元、112.15億元和95.71億元,凈利潤分別為78.82億元、32.98億元、31.85億元,營收占全行業的比例超過60%、凈利潤超過80%。而去年同期,這“三大龍頭”的凈利潤都為負增長。
市場人士認為,經歷了幾年的調整之后,一二線白酒企業已經逐漸回歸大眾消費的定位,降價、去庫存等市場化手段以及互聯網銷售等渠道的拓展,都促進曾經的“高端白酒”不斷“接地氣”。
中秋節前后是傳統的白酒業“金九銀十”銷售旺季,業內人士認為,從中報的表現看,白酒銷售業績在三季度有望繼續回暖,但整體而言白酒業的調整和改革還在繼續。
“我國白酒業進入弱復蘇階段,一些數據說明,經過兩三年的調整,企業已經開始擺脫過去比較糟糕的狀況。”盛初咨詢董事長王朝成指出,目前白酒龍頭企業開始恢復,但非龍頭企業繼續萎靡,分化趨勢較為明顯,因此行業整體增長速度并不會迅速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