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的酒水行業就猶如一道復雜的數學題,各種或有用或無用的條件擺在我們面前,各種真偽命題摻雜其中,等待著我們添加各種輔助線推理出一個正確的答案,這個答案就是我們正在苦苦尋找的酒業下一個發展的風口。
實際上,無論是從酒水行業的發展歷史來看,還是其他行業的發展規律,商機都是在變化中產生的,只要有變化就會有機會,最怕的其實是鐵板一塊無從下嘴。
回到白酒行業,我們不妨簡單梳理下這兩年中市場上觀察到的種種現象。保守者的悲觀論大概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白酒行業再也回不到黃金十年那種狀態了,大眾消費是較長一段時間內的主流發展方向,于是各路酒業豪杰紛紛掉頭轉向,把產品結構從原來的升級方向迅速轉向大眾方向;二是認為酒業仍然在探底調整階段,短期內是無法復蘇的,苦日子還要繼續;三是對消費者憂心忡忡,不知道如何把握年輕消費群體,也不知道如何留住正在老去的白酒重度消費者;四是面對互聯網,呈現出期待、糾結和觀望的復雜心態,積極行動者有之,冷眼旁觀者有之,小心試探著有之,潑冷水的也不少。總之保守群體認為:酒,的確是不好賣。但與此同時,在全國一片調整聲浪中,我們仍然看到了另外一些現象,也聽到了另外一些聲音,盡管這些聲音或者現象還無法證明就是行業的未來趨勢,但從一定程度上讓我們的思維有了另外一個角度,得以使我們更全面客觀地審視這個行業。
首當其沖的是光瓶酒市場。光瓶酒市場正呈現出兩大趨勢:一是產品價格帶的寬度正在無限延伸,10年前的光瓶酒就是5元左右,現在的光瓶酒正在覆蓋從10元到100元的廣泛的價格區間,銷量最大的價格帶也從原來的5元升級為15元,并向著20元繼續上升。伴隨著價格帶的延伸,其覆蓋人群也更加廣泛,很多光瓶酒的形象變得更加時尚和生動,光瓶酒的低端概念正在出現顛覆的趨勢。除了價格帶的變化,光瓶酒市場不斷涌現出高速發展的典型。比如牛欄山陳釀、老村長等品牌,其成長之快、規模之大,令人嘆為觀止。如果說這些品牌因為有品牌基因或者長期積極的基礎而成功的話,那么一擔糧作為一個新興品牌,極具創新的口感和外在形象,配合終端強大的執行力,迅速崛起,據悉其銷售額已經有五個多億,順利完成了全國招商布局,成為光瓶酒市場的又一支新軍。
光瓶酒市場給我們帶來的驚喜還遠遠不止這些,從產品創新的角度看,曾被廣泛認定為“低端”的光瓶酒市場,其實有很多創新元素不斷出現,比如勁酒推出的毛鋪苦蕎,以健康白酒的概念,已經在市場上斬獲數億元銷售額。
除了光瓶酒,還有一些在調整期成長迅速的品牌,比如山東的花冠,被山東酒圈譽為行業黑馬,業內人士估計其在山東局部的銷售額已經超越了10億元,這對于一個曾經的區域市場的小企業來說,非常難得。
除了部分品牌的逆勢增長外,業內其實還在對酒類的營銷方面不斷觀察和思考,有些業內人士認為,目前的餐飲業其實正在出現變化,比如BC類店客戶經理的出現以及綜合體為平臺的餐飲群的出現,都在給酒業提供一些營銷創新的空間。另外,景芝等企業正在以互聯網戰略為方向,實施企業的戰略轉型;洋河推出微分子酒、積極擁抱互聯網等動作,都給調整期的行業注入了新的力量,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間。
對于以上這些企業,調整期的到來實際上也成了企業轉型升級的動力。面對市場,這些品牌以另外的姿態給了行業以新的期待,也預示著行業仍然存著巨大的風口,等待我們去發現。
上一篇:酒企需無謂恐懼,直面新消費群體
下一篇:醬酒需緊抓的六大機遇